凝华辞
文/路等学(兰州)
诞生
夜幕吞噬最后暖烬,大地沦为冰砚
寒气研磨着冷寂,碎落银砾万千——
此即为霜。晴穹垂下帷幕,微风悄然敛息
水汽在零度界限凝结,舍弃浮游的逸意
径直奔赴万物肩脊,以六芒星当作信契
编织出透明的茧衣
形迹
草茎镶嵌冰的蕾丝,瓦檐凝着月华脂粉
寒窗之上,星芒当作画笔?晕染朦胧星阵
白昼蒸腾的精魂,被夜闸抽走温热余痕
坠向更为寒冷的锚地——地表嶙峋,枯枝如刃
皆是晶核依附之处,于寂静中铺展锋棱
双刃
凛冽如刀,蛰伏似床
霜啊,你这矛盾篇章
嫩苗蜷缩在银锋之下,迟果黯淡了容光
却绞杀土中虫豸,为春泥清扫战场
农谚悠悠轻唱:“霜吻能酿甘浆”——
原是淀粉匆忙化作糖,抵御冰晶锐利寒芒
秸秆吐烟化作暖障,薄膜轻覆田畴梦乡
人间与漫漫长夜,默默签下无字约章
心霜
人心的幽僻山谷,寒潮突然高涨
冻凝滚烫的期望,析出刺骨寒霜
倾尽心力的答卷,沉入冰渊无光
高悬的期待,碎作星尘般寒凉
悉心缠护的青藤,骤然僵折——记忆虬枝之上
缀满冰棱,如赤手紧握玄铁,冷意滚烫
寒意侵蚀骨髓,只想遁入永夜,寻一丝安祥
融解与启示
终有金乌冲破夜暝,银甲融作露珠轻晃
或渗进玄黑土壤,化作无声滋养
心头冰棘,若以静默承接这苍茫
时光将把它煅造成晶盐,闪耀思想的光:
败绩当作明镜,照彻识海的幽暗迷嶂
落空权当标尺,勘定前路的正确方向
断藤之处,可见灵魂深处渴念,如火焰高昂
霜绝非终章。是大地银箔般的箴言
是凛冬温存的警言,是生命卷册之间
冰魄深深镌刻下的注签:
未遭霜刃刳剔的暖,
怎识破晓之光刺破雾纱的珍贵稀罕?
恰如果核历经冻寒酿蜜,人在绝境闯荡
锻铸坚韧之钢,锋芒越淬炼越明亮灿烂
不惧
莫要惧怕心原降寒霜,如四季必然轮转,似潮汐必定来往
当最后一粒银尘在晨曦中隐匿潜藏
留下的并非荒芜战场,而是承霜的肥沃土壤
魂灵仿若新叶承接雨露,浸透清冽的清醒明亮
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澄澈与柔韧刚强
每一道被冰魄亲吻过的脉络,舒展时都在深情吟唱:
凛冽,只为衬托暖意的醇厚芬芳;
每一次凝结的寂静时光,终将奔涌为
托举生命拔节的——
蓄满千钧之力的蓬勃脉动!
创造是心与物的无尽对歌
文/路等学(兰州)
创造,并非冷寂实验室里的试管碰撞,亦非公式推导出的必然结论。它是一场始于心灵悸动,终于万物回响的盛大对歌,一曲在时间旷野上永不停歇的吟唱。
一、心之凝眸:叩开物的秘境
当心灵不再满足于世界既定的容颜,当“向来如此”的厚墙挡在眼前,创造的火种便悄然点燃。这并非傲慢的否定,而是深情的叩问。如同古昔那位临水沉思的智者,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河,心中低语:“水必就下,真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么?”这一问,是心挣脱物之表象束缚的惊鸿一瞥,是推开认知之窗的轻响。
心念微转,物的秘境便悄然开启一角,仿佛罗巴切夫斯基笔下轻轻偏移的平行线,刹那间,整个几何的星空都为之旋转,呈现出全新的浩瀚图景。
二、物之回响:熔铸思想的灯塔
破界的灵光,并非孤悬于空的幻梦,它需要大地坚实的回应。思想,这创造的灯塔,便在“心叩问—物应答”的绵长对话中,渐渐熔铸成形。它非是心在虚空中的独舞,而是心与物之间,关于本质、渴求与共生之道的交响共鸣。
且看那环保理念的萌生:当心灵痛感于“征服自然”带来的满目疮痍,大地便以枯竭的河流、污浊的空气作答。这沉痛的回应,如暮鼓晨钟,震醒了心灵深处对“循环共生”新约的顿悟。而四季更迭、万物荣枯的自然韵律,便是大地对这份新约最深沉、最有力的颔首印证。
思想的生命力,根植于心灵愿景与万物脉动的同频共振。若无大地厚重而真实的回响,再璀璨的心念,也不过是易碎的琉璃,是倒映在寂静水面的虚幻花影。
三、契约重谱:心物共舞的新章
思想的航船要驶入现实的港湾,便需穿越心物契约的更迭之海。旧有的规则,如同无形的藩篱,曾将创造的权柄束于少数之手,将价值囚禁于稀缺的牢笼,让心与物、人与人陷入隔阂的孤岛。
重构规则,便是重谱这首天地人共舞的宏大乐章。它需要系统全局的智慧,亦深谙博弈平衡的妙谛。新的契约,呼唤着群星的共绘——允许多元的心灵共同描绘物的新境;它追求点化的奇迹——在看似无用的“腐朽”中,点亮神奇的价值辉光;它向往生态的和鸣——让心灵的创造如甘霖反哺万物流转,让物的丰饶如沃土滋养心莲绽放。
这重构的精髓,在于导引心物关系从角力的战场,走向共舞的圆融。如同那苍莽的亚马逊雨林,每一片叶子与阳光的约定,每一声鸟鸣与清风的应和,既守护着个体萤火般的微光,也共同编织着生生不息的星河壮阔。
四、津梁有度:心物相拥的信使
沟通心物两岸,需要有温度的津梁——那便是工具与方法的化身。它们是灵与肉相拥的信使,是心念通达物性的有形之桥。其真义,在于“心之所向”“物之本性”“器之所能”三者间那微妙而和谐的和弦。
当心灵渴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湍流中“随波起舞”,当万物呈现出需求如云般流转不居的姿态,那“敏捷”之道便应运而生——它俯身倾听用户细微的絮语,将其织入产品迭代的云锦,成为最灵犀通透的翻译者。
然而,工具亦可能迷失。当那本应“照见人心”的大数据之眼,被贪欲蒙蔽,沦为收割流量的冰冷镰刀,它便从沟通的使者,堕落为“物役心志”的沉重枷锁。真正的良器,当如那支饱蘸深情的紫毫笔——笔锋流转间,既蕴藏着书者心潮的跌宕(是书法的气韵神飞),亦顺承着墨色的浓淡枯润与纸张的肌理呼吸(是物性的天然律动)。心与物,在笔尖的游走中,早已水乳交融,难分彼此。
五、晶魄生辉:心物共生的华章
最终,心物交融的诗篇,凝结为璀璨的晶魄——那便是产品。它是创造的终端华章,内蕴着三重共生的光华:
形神相契:方寸之间的智能手机,是“天涯若比邻”的心灵智光在物理世界的精妙显形。
意境共生:无形的社交网络,在万千使用者手中,或化为牵系亲情的温暖丝线,或筑成通往事业的凌云阶梯,心之所向,赋予了物无限延伸的意义之境。
轮回不息:看那消息的青鸟,如何衔着亿万心灵的絮语与期盼,在数字的土壤中筑巢、繁衍,最终蝶变为包罗万象的“生态寰宇”。用户的每一次触碰,都是心湖投下的石子,推涌着物象的潮汐演进;而物的每一次新生,又激荡起创造者心中新的波澜与构想。
物化,从来不是终章落幕,而是新轮回的序曲。产品,这面映照心物交融的昆仑明镜,既清晰倒映着过往共同谱写的壮丽虹霓,也隐约透射着未来无限可能的璀璨星海。
终章:无终的圆舞,不息的回响
这五重境界,如五瓣莲花,环抱成创造的永恒之环。心与物在其中互为因果,相生相化,流转不息:
始于心灵惊鸿一瞥的凝眸(开启秘境),
得于万物深沉厚重的回响(铸就航标),
成于心物契约默契的重谱(更易星轨),
通于灵肉相拥有形的津梁(心物相契),
终于共生晶魄璀璨的映照(光华大千)……
旋即,又引向下一场更深邃的凝望。
在这螺旋的深处,那严谨如冷焰的哲学沉思,与那奔涌如暖流的生命律动,如阴阳相抱,浑然一体:
蒸汽机活塞那不知疲倦的铿锵往复,暗合着宇宙间能量流转不灭的古老箴言。
互联网上那连接亿万的璀璨星链,辉映着万物互联、众生相依的亘古道韵。
那些真正撼动我们存在的伟大创造,往往诞生于神性降临的某个刹那——心灵最幽微处的深切渴望,与造物最本真、最深邃的内在律动,在那一刻,达成了完美的谐振。这境界,恰似伯牙遇见子期:琴弦未动,已有高山在前;指尖轻拨,便见流水奔涌。心与物,便在这无言的默契中,永续着那场无终的圆舞,在时光无垠的长河之上,漾起不息、悠远的回响。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