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抗战入史诗
文/柯兴碧
恩施是座小城,始建于宋代。小城之“小”,止2025年城区面积仅50平方公里。解放前还不到现在面积的1/4。
卢沟桥事件,日寇犯我中华,之后大片国土沦陷。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9月,湖北省政府及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迁往恩施。鄂西地处要冲,屏藩陪都。恩施城区边缘龙洞湾,“环恩施皆山,此地稍平旷,豁然开朗,有水从石罅中涌出,量大而洪,瀑白如练,足以涤荡胸襟,登其高以望,四山环拱,隐然如城郭。”(摘自王东原《复楚亭记》)时任省政府主席陈诚选定此地作临时省府。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对日寇发动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徐州会战等多次大会战,共产党八路军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国共联合抗战,削弱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但未能完全阻止其进攻,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日军进攻宜昌未果前(1940年6月占领宜昌),对恩施的攻击主要是空袭。 1937年10月25日,日机首次空袭恩施,在恩施南门外狮子岩、李家磨投
炸弹3颗,炸弹在荒野爆炸,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39年6月7日至9日,日军飞机36架轮番轰炸恩施城,炸毁民房728栋,造成死亡113人、重伤39人、轻伤119人的严重后果。
9月12日,日军飞机27架分批轰炸恩施飞机场及恩施县城。
9月30日,日军飞机18架在小渡船、赵家坝上空投弹数枚,炸毁民房9栋,炸死居民4人,炸伤12人,其中重伤10人。薛家巷的德会福音堂医院也遭到轰炸。
12月19日,日军飞机26架,分3次轰炸恩施飞机场和北门外,炸毁房屋40余栋,炸死4人,炸伤19人。
倭寇罪恶累累,恩施人民恨之入骨。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省府没迁恩施之前,当日本的侵略行径蔓延恩施之后,恩施的共产党组织抗日活动就积极行动起来。1938年3月,张静娴、周慕仪、胡淑善、黄丽珍等女共产党员分别在恩施芭蕉、建始红岩寺等地组织“姊妹会”和“妇女织字班”,通过开会、读报、教唱抗日歌曲、演戏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扩大党的影响。
这年7月,恩施芭蕉地下党员沈德枢、张静娴、周慕仪等,在芭蕉小学组织成立有师生40余人参加的“抗战剧团”。逢芭蕉集镇场期,剧团便上街演出。期间先后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枪口对外》《奋起救国》等话剧,演唱《保家乡》《八百壮士》《黄河谣》《流亡三部曲》《九一八小调》等歌曲。街道上“同胞们,细听我来讲,我们的东邻舍,有一个小东洋,几十年来练兵马,东亚逞霸强,一心要把中国亡。九一八,平地起风浪,一夜里领人马,强占我沈阳,杀的杀,抢的抢,老百姓遭了殃,东北三省被灭亡......”,“中国不会亡!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四方都是炮火 ,四方都是豺狼!宁战死,不退让! 宁战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能挡。我们的行动伟烈 ,我们的气节豪壮!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歌声此起彼伏,开始是一阵稚嫩的声音,随着赶场的农工越来越多,很多青年人也加入合唱的队伍,歌声渐变宏大,震撼街场。 1940年4月,共产党组织编写的《农民抗战读本》也在恩施向家村用蜡纸刻写,油印机印刷发放。这年11月,周恩来派出以共产党员为主的赈抚宣传队14人到恩施公演独幕剧《家破人亡》,揭露日寇侵略罪行。
由于省府刚迁恩施,国民政府尽管于1938年3月成立了恩施防空情报所,但在恩施的防空力量薄弱,日军飞机在恩施上空肆无忌惮,对恩施人民犯下了涛天罪行。省政府号令恩施县政府组织民工大挖防空洞,老百姓积极行动。恩施县城周围的南门外、后山湾、高桥坝、五峰山、龙洞河、黄泥坝、西河坝等路旁及山峦基部到处挖了无数防空洞。洞并不深,大小不等,里面能躲下几十号人或百多号人。解放后的几十年,好多这样的防空洞都用作了居民猪栏、牛栏。
1940年9月,第六战区司令部与湖北省政府联合下令扩建飞机场,并在飞机场附近后山湾一带挖掘10多个停机洞壕。该项工程征调湘鄂川民工20多万,恩施县域内农民自发参加修建,历时11个月竣工。机场跑道1450米,宽320米,总面积46.4万平方米。扩建后的机场可降落美制歼击机与“野马式”轰炸机。
随着防空力量加强,日寇再犯恩施时,国民政府空军奋起抗击,加上美国“飞虎队”出击,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
1943年6月6日,日寇飞机7架窜犯恩施,国民党空军以7架战斗机起飞迎击,至恩施新塘上空激战15分钟,击落日寇轰炸机1架。
这年11月21日,早晨7时左右,日寇飞机39架分4批袭击轰炸恩施城,国民党空军第十一大队以8架战斗机迎战。战斗从上午8时一直打到11时,空军飞行员勇敢迎击、灵活穿插、英勇无畏,置生死于度外,击落日寇p44驱逐机1架,该机坠毁于城南天桥附近。另有3架敌机中弹逃逸。(《恩施县志》记载:“击毁敌机4架”)此役,中国空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有3架战斗机与日寇军机战斗中坠毁于城区东郊土桥坝将军山一带。三名飞行员颜泽光、周福心、张传伟壮烈殉国。颜泽光,四川人,分队长,毕业于万县空军军官学校,时年28岁;周福心,江苏人,毕业于中国空军军士学校,时年24岁;张传伟,安徽人,毕业于中国空军军士学校,时年23岁。在三名飞行员牺牲周年之际,湖北省政府在土桥坝将军山建了“抗日英雄纪念碑”。碑是用青石刻制的方尖碑,碑高约2米,正面刻写时任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亲撰碑记,共他三面刻着三位英雄的事略。摘之碑记部分文字以飨读者:“是役我以少胜众,毁敌机四,迫其东窜,历久不敢西向。今者省会得安,基地无恙,不可谓非烈士之功也。方其翱翔天表,驰骤云端,固己目无强敌,志在千古。”当时全国以政府名义建“抗日英雄纪念碑”之事,寥寥有数。可见,英烈气概感人入髓!
据统计,自1937年底至抗战胜利,日军先后27次、共起飞战斗机、轰炸机228架次对恩施城及郊区进行过轰作,投弹530余枚,炸死153人,炸伤327人,炸毁房屋929栋。
据《恩施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有恩施藉308人阵亡在抗日战场上,阵亡者中上至中校团副,下至士兵伙夫。可见,阵亡男儿“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鸿吉昌《就义诗》)的捍卫国家的民族气节冲天,守护国土安宁的民族之魂永存。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恩施小城人民载歌载舞,燃放鞭饱,庆祝中华儿女用鲜血换得的八年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80年之际,笔者回忆恩施抗战的英烈和事迹,使其载入中国抗战胜利的史诗,让中华儿女永久诵读这本史诗!
作者简介:柯兴碧,土家族,大学本科。中高五级教师,湖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华人文学杂志社、长江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主编《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和文化》(2022年华科出版社出版);著散文集《一路乡情》《从教心语》。近5年在国家、省州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约20万字。2024年参加国际诗歌网、华人文学杂志社、上海散文杂志社主办的“港澳杯”《中国最美游记》第八届文学大赛获“二等奖”;2025年参加长江文学、上海散文杂志社、国际诗歌网组织的当代散文精选大赛获“年度最佳散文奖”;2025年参加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主办的“巴金文学杯全国首届文学书画大赛》散文作品获“一等奖”。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