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年轮里的政绩观
文/张厚美
晨露凝于针尖,薄雾濡湿了大蜀道廉洁文化基地翠云廊的千年苍黛。脚步踏入,便跌入一片凝固的时光。古柏森森,虬枝如龙蛇盘踞,向青冥深处攫取天光。新发的嫩叶依偎着皲裂的躯干,根脉在幽暗的泥土深处缱绻纠缠。树影婆娑,筛下碎金般的光斑,每一片摇曳,都在无声拓印着岁月的沧桑,低语着一场关于职责与永恒的接力。
相传,三国烽烟里,张飞驻守剑门,一声号令,军民凿石,植柏成行。为士卒引路,为商旅遮阳,绿色长廊的种子,就此播下。斗转星移,至明代,李壁再挥锄,补植青苍,更颁下“官民相禁剪伐”的严令,首创“交树交印”的古制。自此,翠柏与官印,血脉相连。新官旧吏,每逢更迭,首要之事,便是点数这驿道旁沉默的卫士。数目清点,方为尽责;增减有据,自有奖惩。这何尝不是古人盘算“生态账”的古老智慧,是与山川草木共生的深沉契约。
“交树交印”,竟如古柏般顽强,根植数百年。典籍载,自明正德年间,古柏数目,便成考成之要。清乾隆时,每株古柏高悬刻“官”木牌,如佩勋章;光绪初年,更是逐一编号造册;如今,当地在翠云廊古柏保护工作中传承并创新了“一树一档”“一树一人”和“一树一策”的科学管护措施,让千年古柏苍翠挺拔……翠云廊的每一株古柏,其虬枝便是一卷活着的政绩簿册,其叶脉无声地称量着为官一任的千钧重量。
“我任中共剑阁县委书记三年零四个月,全县库存古树名木一万二千五百一十株。翠云廊七千八百零三株。本次交接清点,古树名木数量未减,长势良好……”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交树交印”广场上,前任书记杨祖斌的声音,穿透薄雾。那日,阳光初破云层,穿过古柏的枝桠,在离任者与新任者的面庞投下斑驳光影。老吏怀抱厚重树册,册页边缘已磨出岁月的毛边,墨痕深深,一笔一划,不仅记着古柏的数目,更刻下了任期内每一次俯身呵护的印记。交接肃穆,众人屏息,唯闻册页翻动,沙沙如时光的低语。老吏双手微颤,将树册郑重递出;新任官员躬身,指尖触及那沉甸甸的册页,无形的千钧重担,便在此刻悄然传递。离任者目光穿透虬枝,望向苍茫深处——他深知,自己任内所植所护,已悉数烙印于这册页之上,如同古树主干上无法磨灭的年轮,静待后人检阅。交接毕,新老官员并肩,缓步廊道,指尖轻抚皲裂的树皮,目光丈量每一片新叶的生机。荣枯增减,每一棵树,都是政绩最沉默也最公正的证人。
大蜀道,畅联古今;翠云廊,绿映千年。“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浩叹,道尽险峻。五丁开山、姜维守险的传说,在古道回荡。而翠云廊,却以沉静厚重的绿意,浸润出千年历史的别样印记。三百里翠廊蜿蜒,两行古柏衔空蔽日,如一条凝固的绿色巨龙,盘踞层峦。此间古柏,平均寿龄逾千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已傲然挺立两千三百载。令人惊叹的,何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这绵延千年不绝的守护接力!
漫步于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绿荫蔽日。铭牌上的数字,动辄千年,触目惊心。古蜀文明的遗迹在斑驳树影间若隐若现。“两行古柏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幽幽翠云廊,正是华夏植树造林的源头活水,见证着一场“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的千年长跑。离任交接,是制度的延续,更是责任的薪传。从过去“走马点树”的单一数量统计,拓展完善为古树分布、生长状况、管护成效等5个方面、16项评价指标,更注重保护质量的综合评定、过程监督和问责问效。“交树交印”的古风,沿袭至今,守护千年青苍的使命,在无声中代代相承,不仅守护着自然的珍宝、文化的瑰宝,更让这份遗产在新时代吐露新绿。
柏树无言,至为公正。它们的生命,是度量政绩的活尺——不量楼宇之巍峨,不度道路之宽广,唯看其植下的幼苗能否百年挺立,那一片绿荫是否真能绵延后世。遍体沧桑,树皮皲裂如耄耋老者的皱纹,深沟浅壑里填满光阴的故事。更有几处树干上,刀砍斧斫的疤痕虽已结痂,却永不消褪,那是历史烙下的灼热印记。年轮缄默,它不记录春风得意的时辰,只深深铭刻栉风沐雨的担当。植树护树,是不折不扣的“潜绩”,其功在深根固柢,在绵长恒久,在无言荫蔽的广度与深度,远非喧嚣一时、转瞬即逝的“显绩”可比。真正的功业,恰在这“功成不必在我”的笃定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接续之中。遥想河南林县,几代人胼手胝足,血汗凿出天河红旗渠;塞罕坝上,数十载青春无悔,逼退莽莽黄沙换作万顷绿波;东山岛头,谷文昌十数年呕心沥血,终筑起锁住风沙的海岸长城——无不是以长期潜功、默默累积铸就的巍峨丰碑。反观那些汲汲于“显绩”者,其喧嚣一时、劳民伤财的“政绩”,终在民怨与时光的汰洗中烟消云散。“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唯有不求急功近利之“显”,甘创泽被后人之“潜”,方能经得起时光磨洗与民心丈量。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深植大地,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执掌一地命脉,一念一行,系于山河草木。唯以刚性制度为缰绳与灯塔,方能促其算清长远“生态账”。落实任期责任,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此为根基。重大决策落地、重点任务推进、法规执行、问题整改、日常监管……皆需清晰权责边界,细密可究的标尺,为职责套上“硬轭”,为问责备好“铁尺”。
新时代以来,“交树交印”的精髓衍化新篇。离任审计、河长、林长、田长制等,皆是其血脉的延续。广元颁布实施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率先实施离任审计等,拧紧守护青山的“责任阀”。剑阁创新古制,其长效机制荣膺改革典范。然徒法难行。制度的筋骨,在于雷霆执行。权责边界,须清晰如刀刻;履职标尺,必刚性似铁铸。无论是林长制、古树离任审计,还是河长制、田长制,抑或环评关口、危废监管,皆需以“高压电”贯通——唯此,方能激发一以贯之的自觉。锻造科学考核的利剑,将生态实效,化为奖惩擢升的核心依据,拨正政绩观的罗盘。制度的利齿,更需监督执纪的铁腕打磨。在土地、水流、森林的疆场,从严执纪,动真碰硬,刮骨疗毒,方使生态账本,经得起阳光曝晒与民心核算。
翠云廊古柏得享遐龄,其根本,全在于深扎岩隙沃土的根系。若枝叶是官位的荣光,那深埋地下的根系便是为官者沉默的操守。古人深谙此道,故立“交树交印”之规,精髓在“交”字里那份无言的承诺——政绩之树绝非一季繁花,而是百年为尺的年轮积累,万民为基的厚德深植。这“交”,是责任的传递,更是心血的传承。一位官员曾喟叹:“树数清点,实乃清点己心。”此语如石落深潭:点树之数,实为清点心念之诚;交树之际,正是责任与良知赤裸裸的交付。
眼前古柏森森,枝干如铁,刺破青天。树下行人络绎,安然享受着千年绿荫的庇护。古柏依然挺拔,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对“政绩”最朴素也最深刻的定义。树身上每一道皲裂的纹理,都凝结着无数继任者默默传递的心血。其中流淌的廉洁血脉,早已超越官职的束缚,化作护佑苍生的永恒绿荫。
由此思之,为官者若欲留下值得交付后人的“年轮”,目光须越过年任期,投向更辽远的未来。当政绩的坐标,从个人荣辱的咫尺,伸展到以百年计的生命年轮之上,那些汲汲速成的浮躁,那些“新官不理旧账”的推诿,便显出苍白可鄙的原形。唯有将责任之根,深扎于大地长久的吐纳之中,才可能孕育出穿越时间的不朽绿意。
翠云廊的根脉,深扎蜀道岩层;“交树交印”的精神,亦应深植每一位为政者的心田。古柏的浓荫,庇护着千年驿道上的行者;而那清廉的政绩观,则如无形的绿荫,当永远荫蔽着百姓的福祉与前行的道路。古柏根深于石,清廉根植民心;古柏年轮刻岁,政绩镌刻民心。古柏千年不朽,而真正为民的政声,亦当如这翠云廊的苍翠,万古长青。
作者简介:
张厚美,大学文化,四川广元人。先后有散文在《中国生态文明》《绿叶》杂志《中国青年报》《学习时报》《华西都市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