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社长:陈常河
总编:陈常河
副社长主编:王小强
副社长副主编:李云峰 李宜普
编发:陈常河

作者简介:陈长海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泰安市作协会员,山乡退休教师,汇文书联签约作家,2022年出版《岁月留痕一陈长海文集》一部,2024年出版长篇小说《大山情》上部。
第四十三章
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的日子,是山里孩子最兴奋的时候。
傍晚,当那宽大的银幕才刚刚悬挂在两棵杨树中间的时候,孩子们早在那里坐着等候。他们有的从家里搬来一个小凳子,有的从旁边搬来几块有人准备盖房的石头,教室里的凳子是不允许他们带出教室的。他们在那里嘻笑着、打闹着,上石屋和老虎崖上的几个孩子。放了学连晚饭也顾不得回家去吃。冯金兰说,快回家去吃饭。吃完饭再回来看也不晚,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们一点也不饿,现在肚子还饱饱的哩。
好容易等到电影开场了,村委会主任周秉义又讲了村里许多杂七杂八的烂事,又是谁家的猪跑出来吃了人家的庄稼啦,谁家的儿媳妇不孝顺成天跟婆婆干仗啦,谁家的婆娘成天走东串西嚼舌根,地里的草长老高也不去除一除啦。他讲得没完没了,好像人家不知道他是个村长似的。大家听得心烦意乱。电影终于开始了。第一个是战斗故事片《小兵张嘎》,骚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银幕,生怕错过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当看到张嘎子像敏捷的猴一样爬上高高的大树,把缴来的手枪藏在老鸹窝里时,孩子们都惊叫起来:“嘎子太厉害了!”张俊问身边的法子,都说你爬树厉害。你觉得能比过嘎子吗?法子甘败下风地说。当然比不上,要能比过他我早上电影了,还会坐在这里看电影!
换片子的时候。冯金兰看到身边站着两个外村的闺女,她们个个穿得光鲜漂亮。迎春认出她们是老虎崖上的娟子和小凤,就从椅子上站起来跟她们打招呼,并拍着椅子叫她们坐下。她俩笑着说,周老师,不用不用,我们站着就行。这时又有两个男孩子来到她们身边,二十岁的样子,一个穿着天蓝色的衬衫,梳着那种很时兴的分头。另一个穿一身运动服,胸前还印着“一中”的字样。穿运动服的男孩一会儿摸摸小娟的辫子,一会儿又拉拉她的手。另一个男孩子把手搭在了小凤的肩上,和她靠得很近。她俩也不吃声,一会儿他们都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金兰想:如今农村分了地,各家忙各家的,这些青年男女平时接触的机会很少,这看电影的时间倒成了他们建立感情,谈情说爱的最佳时机。
忽然,人群里有个男的在吼:“前边几个是哪村的,显你们个子高还是怎么的?快蹲下,挡后面一大片哩!”金兰和迎春听出那人是孙二虎,她们不理他,还是坐在椅子上看电影。这时前面的几个孩子哈啥大笑起来,原来是屏幕上的胖翻译官吃西瓜不给钱。嘎子用一块西瓜砸在了他的脸上,脸上满是西瓜瓤,眼镜也给砸掉了。
第一个片子演完的时候,电灯一下子亮了。金兰看到地上,石堆上,墙头上,树杈上都坐满了人,黑呀呀一大片全是人头。不少人是山后的王家庆、西边河洼里的。人们劳动了一天还要走五六里的山路,来看一场电影,可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第二个片子是《闪闪的红星》。孩子们对潘冬子这个小英雄更是佩服至极。有的说,我要是生在那个年代,也一定和潘冬子一样坚强勇敢。
第二天来到学校,孩子们还沉浸在昨天晚上所看的电影之中。电影中那些生动形象的人物语言,不少就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经典。小胖故意挺着大肚子,怪声怪气地说:“看,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一些孩子见了面就说:“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别忘了秋后拉清单!”“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问价,别说吃你个烂西瓜!”“别看嘎子年纪小,差点儿活捉罗金宝!”
电影已经演过很长时间了,孩子们对这些话还念念不忘。一天张俊对金兰说:“老师,您能教给我们唱那首“小小竹排”吗?我们可喜欢那首歌哩!”金兰告诉他:“那首歌的名字叫《红星照我去战斗》。如果大家都喜欢,我一定教给你们。”
一天下午,金兰把二至五年级的孩子们都集合在学校门口的那棵松树下,吹着口琴教唱那首歌。一时间,校院里就响起孩们充满稚气的歌声——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雄鹰展翅飞
哪怕风雨骤
革命代代如潮涌
前赴后继跟党走……
第四十四章
县教委下达文件:坚决杜绝农村中小学中的学生辍学现象。要求城乡少年儿童的入学率不能低于百之九十五。冯金兰从镇里开会回来,马上召开了教师会议,传达了上午文件精神。决定立即行动起来,尽快动员未入学和辍学少年儿童尽快入校学习。为了进一步拓清底子,周迎春从村会计赵同那里抱来了全村的户籍簿。下午放学以后,大家在办公室里分组查找着那些未入校或辍学的少年儿童,并逐一登记造册。冯金兰和周迎春为一组,负责查找上石屋和老虎崖两个自然村。周聪和郑月负责查找下石屋村。查找任务是一项繁重枯燥而单调的工作。办公室里很静,只有哗哗啦啦翻动纸张的声音。大家仔细地翻动着每个家庭的各个成员,生怕漏掉一个。
天已经黑下来了,冯金兰说:“今晚大家辛苦一下,一定要全部查完。要把底子拓清楚,注明哪些是从未入校的,哪些是中途辍学的,进行分类统计,最后汇总起来。我在挂面坊买了面条,大家晚饭就在学校吃。”
晚上十点多钟,大家终于把户籍查完了。经过统计,全存共有二十四个孩子未入校,其中上石屋未入校4人,有2人辍学,共计6人。老虎崖未入校5人,辍学3人,共计8人。下石屋子村未入校者6人,辍学4人,共计10人。等大家吃完饭,已经快半夜了。
接下来,老师们将要分组深入到各个有关家庭去进行动员。周聪和郑月负责下石屋村。金兰和迎春负责到上石屋和老虎崖两个自然村去动员。星期六的上午,她俩来到上石屋村的村头上,金兰停在了杨小翠家的两间屋子前,房新挂上了红瓦,房门上着锁。不见了以前围着小院的篱笆墙,门前的杂单被清除得很干净。小翠的奶奶两年前就去世了,剩下小翠一人怪可怜的。村里负责她的口粮和书费,还给维修了房子。她现在沙沟联中上初二,中午自己回家做饭。有时星期天,小翠常到学校找金兰玩,她对金兰感情很深,有什么心里话都向她诉说。金兰也常留她在学校吃饭。
看着眼前的一切,金兰有些心酸,她很同情和怜悯小翠不幸的遭遇。她把那束从路上采来的野花插在门鼻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便和迎春默默走开了。
她俩沿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向村里走去。在一个胡同口,迎春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住了。这家三间石头房子,房上盖着厚厚的麦秸。迎春说,这就是王虎家。二人推门走进院子,看见屋里王虎娘正抽着旱烟,饭桌上的饭盆和碗都没有洗,几只苍蝇在盆边和碗沿上爬来爬去。金兰和气地说;“嫂子,我们是学校的老师,今天来打搅您。因为上级有指示,要求每个适龄的孩子都要入校,您家的佩佩也该去上学啦!”王虎娘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一张瘦长的黄脸。她把手里的烟屁股扔在地上,用脚狠很地碾了一下:“老师。你也看到了,俺家忒穷了,实在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有俺虎子一个人上学就行了。佩佩一个丫头片子。待几年就是人家的人了,还上啥学?”金兰说:“嫂子,您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可要不得,说不定佩佩将来还能出息个人才呢!”“你看村里这些庄户妮子们,哪一个不是赔钱货?嫁了人就是人家的人了,都忙着给婆家挣家业,一年到头能回娘家两三趟就算好的啦!”“您看人家下石屋的杨宝风,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明年准能考上大学。谁说女孩子将来就不能成才?”“俺家佩佩可不是那块料,前两年上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上了三年学连张奖状都没得过!”“现在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得上完初中,不让孩子上学是违法的。”“俺又没偷没抢,犯得哪门子法?冯老师,你就别再费心了。就是说破大天,我也不会再让她上学。趁她还小,我让她放羊、砍草喂猪挣钱哩。”
周迎春见王虎娘这种态度,气得大声说道:“我告诉你,你不让佩佩上学,也别叫王虎上了。明天学校就把他开除!”王虎娘听了说道:“那可不行。俺虎子是个男孩,将来是家里的顶梁柱。俺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他上学!”
“不行怎么样?现在上级有文件。凡是不让女孩上学的家庭,他家的男孩也一律不准上学。不信明天王虎回来你就知道啦!”周迎春口气很硬,好像真有其事似的。
王虎娘一听立马慌了:“别别别,你们可不能开除俺虎子。俺叫佩佩去上学还不行吗?”
从她家走出来,金兰说:“你这个死妮子,真是胡说八道。上级什么时候说过不让女孩上学,就把他家男孩开除这样的话?你这是违犯政策的知道吗?”迎春笑看说:“我不这样吓唬她,她肯让佩佩去上学吗?你刚才给她讲了大半天道理,还不是白搭!对付这种人有时候就得玩点邪的!”
周迎春拿着花名册,领着金兰一家一家动员,等走访完上石屋的六户人家,已经下午一点多钟了。她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老虎崖走去。在路上周迎春说:“姐,俺都快饿死了,咱们走了这么长的路,磨了这么多的嘴,总得填饱肚子吧?跟着你这样的官干活,算是倒了八辈子大霉!”金兰笑着说:“你又不是猪八戒,晚吃一会儿饿不死你。我和你一起跑。到现在一点儿都不觉得饿,你还饿个头!”迎春上前拉住金兰的手:“你这个当姐的,真忍心饿你妹?”金兰说:“早这样好好说话不完了吗!到了老虎崖,我到经销部给你买两条饼干,让你吃饱还不行吗?”“这才像个当姐的样!”
两人翻过一个小山冈,来到一条山沟。两人在小溪里洗了脸。
觉得清爽了许多。迎春说:“干这么个破民办教师,一年到头混不了半瓶子醋钱,还成天累得要死要话,有时我真不想干了呢!”“鼠目寸光。你不想想,国家能永远叫你们这批人这样下去?说不定再过几年,你也是个吃国库粮的人呢!”迎春一听乐了:“你还真认为我不想干了?我是逗你玩哩!”金兰笑骂道:“想不到你这个小妮子,还这么鬼!”
迎春说姐,咱唱支歌吧,于是两人大声唱起来:“……我们是光亲的人民教师……”她们昂首挺胸,大步向老虎崖走去。
中午她俩在老虎崖简单吃了点东西,便逐家去动员。有的人家迎春也不知道,还得找人询问。两人走东串西,奔波了一天。最后在一个叫周小波的门前停住了。大门紧关,门上还上了锁。迎春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这家主人到什么地方去了。两人等了老长时间,不见主人回来。金兰见天色已晚,只好说咱们明天再来吧。
两村十四户人家,她们动员了十三户。西方的天空已布满晚霞,她们才回到了学校。周聪和郑月已在学校等候多时。他们早已动员完下石屋的十户人家。三个自然村的二十四户人家,他们走访了二十三家。除了两个残疾(一个失语,一个婴儿瘫)一名弱智,一家无人外,其余二十个孩子全部动员成功。第二天,迎春又去了小坡家,也动员成功。家长们陆陆续续将孩子们送进学校,九名辍学的孩子按他们的知识水平插入各年级。十二名从未入学的孩子都安排在了一年级。此时周聪的班里已经有了二十六名孩子。他们年龄有大有小,最大的已经十岁。这些新入校的孩子都很高兴,他们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充满好奇。
冯金兰把全体同学都集合在校院里。他们按年级笔直的站在那里,是那么的整齐。她首先代表学校对入校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并教育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要求大家要树雄心、立大志,刻苦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做保卫社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孩子们对她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连队伍后面的学生家长也拍起了巴掌。
老师们这几天的工作很辛苦,可看到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都感到心慰。冯金兰感到全身格外轻松,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同时又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和神圣,是那么的有意义。更坚定了她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他觉得只有加强学习,把这些孩子们培养教育好,才能不辜负党的教育和培养。
第四十五章
校园里,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庆“六一”文艺联欢会正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主持人周迎春宣布联欢会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育红班的孩子们,为了给这次联欢会增光添彩,郑月可是花了不少心血,她带领孩子们把每个节目排了一遍又一遍,有时为了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她指导的儿童舞蹈《快乐的小鸟》让人耳目一新。随着磁带那优美的旋律,两个穿粉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和两个穿绿衣服的小男孩挥动着双手翩翩起舞。他们在舞台上欢快的跳跃着、旋转着、飞翔着,就像春天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台下静得出奇,孩子们都被这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的表演紧紧地吸引住了。最后随着一个绝妙的造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周聪的招导下,也排出了不俗的节目。他们的数来宝《夸夸我们的好班长》,是周聪自编的,说得都是真人真事,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他指导的歌伴舞《世界真美好》更是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特别是负责唱歌的几个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中,歌声始行云流水,把人们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境界之中——
梨花白了,桃花红了,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
拥抱世界拥抱未来,前方的道路金光闪耀……
该二四班的同学们上场了。周迎春带领孩子们编排的三句半《农村新貌》更是别出心裁。节目新颖而幽默。只见四个孩子手里分别拿着手鼓、铁盆、茶缸和小锣。他们先是“咚咚呛——,咚咚呛——”地敲着自己的乐器。围着舞台转了一圈,第一个孩子敲了一下手鼓说:“改革开放政策好!”第二个孩子“当”地一敲铁盆:“全靠党的好领导!”第三个孩子一敲茶缸:“农民勤劳来致富。”第四个提小锣的孩子最滑稽,只见他一眨巴眼,嘴一咧,奇腔怪调地说:“不孬”……
他们的表演,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的笑声。另外,他们班表演的快板书《我们班里好事多》,表现和歌颂了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人人争当好少年的优秀品质和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时代精神,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三五班的节目把联欢会推向了高潮。他们在冯金兰的指导下,编排的儿童剧《狐狸与小鸡》更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特别是扮演狐狸的那个男孩,身上裹了一件黄褂子,脸上画出狐狸的面孔,还画了几根长长的胡子。他一上台就迷缝着眼睛,探头探脑,左顾右盼,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显得非常滑稽。为了把小鸡从铁笼子里骗出来,他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做出各种各样的怪动作,并装腔作势,甜言蜜语地说着各种好听的话,充分显示出狐狸的贪婪与狡猾。扮演小鸡的两个女同学,也表现得非常机智和勇敢。她们巧妙地跟狐狸周旋着,她们面对狐狸的哄骗和诱惑,不动摇不上当。她们躲在笼子里等着妈妈的到来。爸爸和妈终于从外边回来了,他们齐心协力打跑了狐狸,和孩子们团圆了。另外他们班表演的女声小合唱《歌唱祖国》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下面的时间到了老师们的节目。根据事前的安排,他们每个人至少要在联欢会上表演一个节目。
郑月清唱了一段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家听了齐声叫好。不知谁喊了一句:“好不好!”大家齐声说好。“妙不妙!”大家齐声说妙。“再来一个要不要!”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要——”于是郑月又演唱了《朝阳沟》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
周聪老师唱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孩子们并不放过他,于是他又满怀豪情地唱了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胸有朝阳”这才过了关。
周迎春唱的是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周聪鼓动大家说:“恁周老师唱的黄梅戏可好听了,大家想不想听?”孩子们马上跟着起哄:“周老师来一个!周老师来一个!”迎春根本不会唱黄梅戏,被周聪一扇风,弄得下不来台。她羞得满脸通红,狠狠地瞪了周聪一眼,蹲在人群中不起来。
冯金兰及时制止了周聪导演的这场小闹剧,忙出来给迎春解围。她先给孩子们表演了一个小魔术《金蝉脱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她又为大家演奏了笛子独奏曲《梦里水乡》。
联欢会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已经接近了尾声。最后一个节目是师生大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冯金兰站在舞台上打着拍子指挥着。顿时,校园里响起孩子们宏亮的歌声——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 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中飘扬在胸前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这嘹亮的歌声在校园中回荡着,传到了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