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军鞋情结
作者:赵庆熙
人在青少年时,鞋子穿得多,可能是那个年龄段的人喜欢动,所以鞋子坏得快。原来在家上小学初中时老妈做的布鞋穿,有时会捡大哥穿小了换下来的鞋子穿,夏天在家逮鱼摸虾大部分是打赤脚的,那也很自在。上高中是住校,赤脚肯定不行,鞋子好坏倒无所谓,必须有得穿才行。说起来也不怕别人笑话,我直到上高中也没穿过买的像样鞋子。像当时年轻人普及时尚的运动鞋,我更是想都不敢想。上高中没鞋子穿真的很苦恼。
一九七二年春,我去猴嘴江苏盐业学校高中班读书。猴嘴离我徐圩盐场西港工区宣七圩有一百多里路,回家一趟也不容易,有时要一两个月才能回去一趟。我开学时穿的是母亲做的新布鞋,包里只带了一双旧布鞋,可能是这双旧鞋穿得太久的缘故,这次穿上不到一星期鞋的前尖头处就坏了一个大洞,我拿到街上找修鞋师傅请他帮忙修补一下,修鞋师傅告诉我:这双鞋子穿得太久了,面料都烂了,挂不住针线,修好也撑不了几天,没有再修的价值。
那是星期天下午在宿舍,我正看着坏了一个洞的布鞋而在犯愁,修鞋师傅说这双鞋已经没有修补的价值,那么也没有必要带回家让老妈修补了,在学校只有一双鞋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同宿舍同学从篮球场打球回来,一边洗手一边对看着坏洞鞋子发愣的我说:“坏了洞的布鞋扔了呗,买双运动鞋吧,也才七八块钱,你瞧我脚上穿的,上月刚买的,穿起来可舒服了。”他一边说着还抬起穿着新鞋脚让我看。“我的乖乖,七八块,都够我一月生活费了。”听我小声的嘟囔,我同学颇为同情看了看我没吱声。过一会他又兴奋地告诉我说,他表哥曾经在新浦后街一店内买一双解放军换下来的旧军鞋,很便宜,才几毛钱一双,有的坏了一两个小洞,还有的没坏买了就能穿。我忙打听详细地址,而他说还是春节听他表哥说的,他表哥在外地工作,打电话也不方便。“要不然我写封信帮你问一问?”看同学有些为难,我想还是算了吧,为这点事太麻烦人了,况且写封信最快来回也得十天八天的,我决定还是自己去新浦后街找一找吧。
学校到新浦十几公里,当时车票两毛。我骑上自己破自行车也快,个把小时就到了。同学说的后街,应该是民主路两侧,包括那周边的巷子。于是我就从民主路入手,从东向西,连中间的小巷子也不放过,前后跑了两个来回,天快黑了,估计再过一会商店也该下班关门,没办法我只能骑上自行车打道回府,回到猴嘴学校,已过晚饭时间,我只能请食堂师傅卖了两个馒头对付了一顿。
第二个星期天,我吃完早饭就从学校出发赶往新浦,鞋子问题不解决,我心中不踏实。来到后街,我这次扩大“搜寻”范围,对街道两旁查找得更加仔细,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终于在下午三点多钟在民主西路一个巷子中找到了这家废旧商品购销店。这家店专门收购和销售废旧商品,当然也销售军人换下来的旧解放鞋,大部分都没有坏,有的甚至还有半成新。这下我可高兴坏了,连忙按照自己脚大小挑选起来,很快挑选了两双半新解放鞋,一双八毛,一双六毛。六毛那双鞋头有个破洞,我连忙付完款,带着两双解放鞋骑车赶回学校。回到学校我又带着破了一个洞的旧军鞋上街找到补鞋师傅,只花了两毛钱就将洞修补好了。我太开心了,这解放鞋在人民解放军的脚下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它成功退役,没想到几经周折又在我这个高中生脚上重新复役。因为有了它,不但解决了我无鞋穿的燃眉之急,也同时解决了我几年高中生涯的穿鞋问题。
也正是通过这次买鞋,我与旧军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高中毕业之前,我还专门到新浦后街的民主路的那家废旧商品购销店买旧军鞋,那次我一下买了十双,因为要毕业回家乡,再来新浦不太方便;另一方面是我已经在家乡读初中的三弟也是一个穿鞋大王,我得为他多做些准备。
接着在我下放农场四年半中,我还多次光顾这个废旧商品购销店,当然都是冲着那旧军鞋来的。
2025年3月于南京
作者简介: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