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能活得那么洒脱?”我只是笑笑,答:“当一个人真正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时,自然就能活得洒脱。当你亲身经历过人生至暗的时刻,见识过所谓人性中最冷漠的一面,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人真心希望你比他过得好,更没几个人会在你落魄的时候伸手拉你一把。那时你就会真正明白,别人怎么看你,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说到底,大多数人只是过客,甚至连一个有温度的过客都算不上。你以为你跌倒了,至少身边那几个你曾经认为最靠近、最值得信赖的人会拉你一把?但现实告诉你,大多数人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更残酷的是,他们甚至会在心底默默地庆幸,你终于跌倒了,终于和他们一样了。
在这个时候你才明白,“雪中送炭”这四个字何其珍贵。而更多时候,你会发现:大多数人连“锦上添花”都不愿意,别说“雪中送炭”了。原来那些你曾经真心以待的人,在你倒下时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经算是仁慈。
所以,当我能从这些现实的深渊中爬出来,并一步步强大、清醒、坚定地活出自己的样子之后,洒脱,是我应得的状态,而不是伪装的姿态。我不是不痛,只是我不再用别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那些喜欢我的人自然会靠近我,那些讨厌我的人,自然也不会影响到我。说到底,他们的情绪和看法,只是他们自己的事,跟我毫无关系。
如今的我,看得更清、走得更稳。我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才值得我投入精力。尤其是,当自己的认知和格局慢慢拉开和过去朋友圈层级的差距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一种孤独。这种孤独,不是寂寞,而是你开始意识到你说的每一句真话,在他们眼里都是刺耳的;你做的每一个选择,在他们看来都是“装模作样”;你取得的每一个小小成就,都会被他们用各种方式贬低、否定、怀疑,甚至诋毁。
但我并不恨他们,我只是理解了人性。有句话说得特别对:“有福之人千人恨,无福之人恨千人。”当你开始活得比他们好,当你开始不再讨好他们、不再迎合他们的低级趣味时,他们便会觉得你“变了”,变得不合群了,变得“清高”了。但他们从来不想明白,是他们自己停滞不前,而你一直在悄悄进化。
每当我在朋友圈发一篇自己的思考文字、一段人生体悟、一条与众不同的社会观察,点赞的人寥寥无几,甚至多数时候,一个评论也没有。很多人或许看到了,却假装没看见;有的人甚至默默关注,却连一个“赞”都不愿意点。为什么?因为他们怕。他们怕被别人误认为“和我一样”,怕被贴上“异类”的标签,怕自己显得“不合群”。更怕的是,他们被我写的内容刺中了心底的某些痛点或自卑,而他们无处宣泄,只好转身当做没看见。
但这一切会影响我继续写、继续表达、继续思考吗?完全不会。因为我写不是为了讨好点赞,不是为了迎合舆论。我只是记录我自己的思维成长,表达我真实的态度。如果我要靠点赞数来确认自己的价值,那我可能早就因为几千次的“无人回应”而停笔了。
反而正是这种长期“无人点赞、无人回应”的状态,更加坚定了我一件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最开始是被漠视、冷落、甚至嘲笑的。就像一个人刚开始冥想、学习、反思、写作、自律、努力时,没人会鼓掌,大多数人只会说你装。但坚持下去,当你变成别人望尘莫及的人时,他们才会说你“运气真好”。而那个时候,你已经不需要他们的掌声了。
所以今天的我,不靠任何人的认同活着。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更知道我不是为了谁而活,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哪怕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理解你,也没关系,只要你自己明白,你的价值由你自己定义。
很多人活在别人的眼神和舆论里,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无谓的内耗。更可悲的是,他们甚至会主动加入“打压强者”的行列,因为那样他们才能找到心理平衡。他们不是不想变好,而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做不到。当他们看到你在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时,愤怒与嫉妒就成了他们的庇护所。
所以,如果你发现你被身边的“熟人”当成了“异类”,请你别慌。那正是你走在一条大多数人不敢走的路上的征兆。而你真正该感到庆幸的,是你终于脱离了那个互相取暖、彼此消耗的庸俗圈子,开始成为自己的太阳。
最后,请你用心想清楚这句话的含义:这个社会最大的荒诞之一,就是一群没读书的人嘲笑读书多的人“读书没用”,一群没钱的人指责有钱人“冷血自私”,一群一事无成的人嘲笑成功者“手段肮脏”。
可笑吗?可悲吗?不,这是现实。我们不能控制别人如何评判我们,但我们能决定自己是否继续被他们左右。别再在意谁点赞谁评论,别再在意谁看不惯你。记住,走在人群里的你,不该让自己变得像“人群”一样平庸。你只需照亮你自己的路,别人爱看不看,爱走不走,那是他们的事。你走得坚定,天就会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