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燃烧实现‘冷排放技术’发明人、首个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现代节能增排理论’、用11年的成果推翻国际教科书上‘二氧化碳造成气候变化的理论’,他以创新科技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能源燃烧实现冷排放技术,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解决6大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日,国际知名环保科技专家、企业家卢国全院士正式获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观察员。这一任命是对他在节能减排、垃圾处理技术创新及全球气候行动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标志着中国低碳技术专家进一步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核心议程
卢国全,1971年生于湖南长沙,博士学历、高级工程师、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外籍双院士。他现任中洲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主导多项国央企混改项目。卢国全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垃圾热解冷排放能源站”技术,通过全球首创的“能源催化洁净悬浮燃烧+全热回收冷排放”体系,实现了垃圾处理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该技术的亮点包括:能源燃烧零热污染排放;固废处理炉内950℃左右恒定燃烧,10-35℃常温冷排放技术,固废处理全程做到无废水排口、无废渣排口、无热污染排放、无二氧化碳排放、无氮气排放,高温热解气炭悬浮洁净燃烧冷排放技术彻底规避二噁英的产生和后端排放合成条件,无PM2.5热升效应,从根源消除雾霾成因;碳中和技术路径:二氧化碳捕获制成干冰或纳米炭,用于工业及智慧农业,实现碳自然循环、自然中和法则;冷排放节约能源20%以上;以少烧少排为原则,综合减少排放50%以上;冷排放烟囱出口就没有冷热交换产生的雾气、气溶胶,同时就没有热能托付PM2.5颗粒物升空被雾气包裹形成的雾霾,对雾霾属于根治法则;将传统的烟囱应排放的150-300℃热量全热回收,不排热量反而转换成冷量排放,正负差值176%,对地球热岛效应起着巨大的贡献;冷排放二氧化碳可以廉价捕获定向给工业、食品业、智慧农业,形成了炭的自然中和;气候减灾效应:减少热能排放对大气水汽层的扰动,显著降低极端暴雨与洪灾风险。
该技术经中国科学院查新认证为“国际首创”,并被列入国家“十四五”领跑技术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它还获得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余国政府及专家的实地考察认可。卢国全因该项成果荣获国际生态一等奖、202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进一步奠定了其全球环保技术领军地位。
作为UNFCCC观察员,卢国全将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等国际议程,重点推动两项核心议题:技术创新赋能减排,以及修正气候认知误区。他倡导发展中国家因地制宜采用分布式冷排放技术,替代传统高污染焚烧模式,并基于其论文《二氧化碳造成气候变化的认知与误区》及实证数据,推动国际社会重新评估碳排放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优化气候政策导向。
卢国全表示:“气候变化解决之道在于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冷排放技术证明,人类既能满足能源需求,又可修复地球生态。我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向‘技术驱动+自然中和’的务实路径转型。”
除科技贡献外,卢国全长期践行社会责任。作为岳麓区人大代表、环资委员,他推动地方绿色政策落地;通过钟南山创新公益基金会捐赠抗疫发明“分腔式呼吸口罩”;持续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获评“中国低碳经济杰出贡献人物”“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UNFCCC秘书处评价称:“卢国全先生的加入,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创新方案’。他的技术实践与理论突破,将加速《巴黎协定》从承诺走向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