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巩铁桥:“百年”体现了大桥悠久的历史,历经岁月沧桑,“巩铁”点明位于巩义且与铁路相关,整体传达出大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
百年巩铁桥(黑石关大桥 )肖亚力 摄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位于巩义市康店镇的伊洛河黑石关大桥,这里是陇海铁路的一段。陇海铁路是中国一条非常重要的东西向铁路干线,连接了兰州和连云港,在我国的铁路运输网络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承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员物资流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伊洛河大桥作为陇海铁路跨越伊洛河的关键工程,保障了铁路运输在此处的顺畅通行。
黑石关大桥是陇海铁路跨越伊洛河的桥梁,其建成历史沿革:
汴洛铁路时期(始建 - 民国初期)
1903年,清政府决定开工修建连接开封和洛阳的汴洛铁路 ,这是陇海线的前身。1904年3月开始勘探,以郑县(今郑州)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展开。1908年5月,伊洛河黑石关大桥建成,全长300米,为汴洛铁路最长的钢梁桥 ,由法国工程师修建。不过,1909年5月,黑石关大桥受伊洛河河水冲击,钢梁被冲断,恢复行车前只能靠渡船往来摆渡,后来不得不重建大桥,直至1911年新桥才告完成,汴洛铁路恢复行车。
民国战乱时期(多次损毁)
• 军阀混战损毁:《巩县志》记载,民国十三年(1924 年),吴佩孚军由洛阳东退,途经黑石关,大桥因战事迭次炸毁。
• 抗战期间破坏:“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开封,危及豫西,陇海铁路由东向西拆,东端只到黑石关车站。1941年春,国民党卫立煌部为防御日寇入侵,将该桥拆除,钢梁运往宝鸡 。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巩县,强征民工架设位于黑石关大桥处的木桥,试车时突然垮塌,火车头及三节车厢坠入河中,后来日军重新架设的木桥亦一度被水冲毁 。
新中国成立后(重建与改造)
• 重建铁桥: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支队重建铁桥,1950年4月6日竣工 ,4月7日举行通车典礼。同年春,黑石关群众配合桥梁建桥人员,打捞出抗战时日军掉入洛河中的火车头。
• 建设复线桥:1960年3月,黑石关大桥复线桥动工,1961年7月竣工,全长283.47米。此桥修成后,上行线走新桥,下行线走老桥 。
• 线路调整与老桥拆除:1978年新桥抛石加固后,上下行线全走新桥 。1989年,经历了81年风雨的老桥被拆除,如今,只有残留水面的桥墩供人凭吊。
黑石关大桥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乱与和平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马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