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现象“李嘉诚”,这位商界传奇人物,在这个环境里始终是极具争议的存在。自我懂事以来,他时不时就被推到风口浪尖,而令人深思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有绝大多数人对他恨之入骨,充满敌意,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对他表示尊重与认可。细细想来,这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仔细推敲: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在仇恨他,又是哪一类人能理解并欣赏他?
更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有一群人,嘴上天天喊着正义、高尚、责任、家国情怀,动不动就搬出一堆道德口号,可当面对现实中的不公不义,他们却从不发声、不抗争、不行动。他们对身边发生的腐败、公共人为灾难冷漠、荒谬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旦涉及像李嘉诚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反而像被打了鸡血,义愤填膺地跳出来教他怎么做人。更讽刺的是,其中不乏一些自己一事无成、连基本生活都搞不好的人,却整天振振有词教一个商界巨擘如何做生意,如何爱国,如何讲道德。这些人自己手里的企业早已亏得底朝天,账面烂到一塌糊涂,但对李嘉诚的每一笔买卖都能头头是道地点评,完全不顾自己连一间便利店都开不好,哪来的底气和资格去指导一个连续成功几十年的超级企业家?
我们再回头看看李嘉诚的成功,是偶然一次、两次吗?不,是连续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清晰战略思维和超强的风控能力。他的企业历经多个经济周期,几次国际动荡,几轮市场泡沫和房地产政策的更迭,却始终稳步前行,甚至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了话语权。他的子孙也承接了他系统性的企业传承,这说明他的成功并非个体运气,而是体系能力的体现。香港人叫他“李超人”,不是开玩笑,而是发自骨子里的承认他有一种超越常人的远见和布局。他看的不仅是商业机会、投资价值,更是整个文明体系和文化碰撞的趋势。他能预判到体制变化带来的深层冲击,能看懂政治信号下隐藏的结构转变。这不是普通企业家具备的能力,这是战略级的判断力,是顶级商人中凤毛麟角才能做到的。
我们看他最近的一系列操作。他曾经发过誓言,说“只要我还在香港生活,发家的祖宅无论如何不会卖”。但他如今还是选择卖了。这并非简单的情感动摇,而是信号非常明确的战略撤退。紧接着他又以低价在大湾区抛售400套房产,大幅低于市场价格。这是恐慌吗?不是,是一种对未来形势极端清醒的认知,是用“割肉”的方式快速撤离一个已经难以承载理性资本环境的市场。他不是没有钱,是不想拿钱去赌一个看不清结局的制度和方向。
我上网查了一些关于他过去几年的操作:2025年3月,李嘉诚以228亿港元将旗下43个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等战略性节点,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这是他彻底与地缘风险做切割。2024年,他出售北京最后一个楼盘“御翠园”,减持邮政银行股票;更早前,陆续出售上海、珠海、油塘等核心地产资产,甚至把油塘项目以远低于周边楼盘30%的价格抛售。这一系列被许多人质疑为“跑路”的行为,其实就是典型的风控清仓。只有那些不懂风控、不做资产配置的人,才会将这当作“背叛”。他曾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是对商业周期理解的极致,是避免踩雷的黄金准则。而那些愚昧地要求他“留下来共渡难关”的人,根本不明白他早已做了他该尽的责任和贡献。
这个社会很多人喜欢高喊“别让他们跑了”,说白了,这种声音背后藏着的,是对自身无能的投射。他们没有李嘉诚那样的财富和影响力,无法走出去,只能用道德的手段去压制他人——你不能跑,你得留下来给我们垫背。可事实是,李嘉诚做了企业、解决了就业、建设了基础设施、捐了医院、捐了药品,甚至连我们身边很多用到的药物、教育资源都有他的影子。那些站在高处批判的人,又为这个社会贡献过什么?
我曾听到一个非常有启发意义的建议: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无论是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伴侣,只要问一个问题:“你怎么看李嘉诚?”答案立刻就能揭示对方的格局和本质。凡是对李嘉诚仇视、敌意、讽刺,甚至言语激烈抨击的人,百分之九十可以判断他是认知层次低、缺乏理性判断能力甚至怀着深层嫉妒的人。这种人,你不管跟他谈什么事,最后都会陷入情绪和情绪的纠缠。哪怕是再小的合作,最终也会因为他的思维贫瘠和愤怒心态而走向破裂。而如果对方能站在理性角度分析、看到他的贡献、理解他的判断,甚至表示尊重、愿意学习,那么这类人往往是你真正应该去接近的人。他们不一定现在已经很富有,但至少拥有清醒的大脑和成长的土壤。
所以,与其浪费时间与那些无知的批判者争辩,不如静下心来,看懂真正的“风向标”。当一个曾经誓言不卖祖宅的老人,默默挂售自己最深感情的资产时,聪明人已经开始准备未来的出路了;而那些还在鼓掌叫好“终于让你低头”的人,却浑然不知时代的洪流已悄然转向。
最后,我想加一段讽刺却值得深思的反问:一个从未创造岗位、没交过一分钱企业税、连自己家都管不好的人,却在指责李嘉诚不该卖港口、不该撤资本、不该退出中国市场,仿佛全世界的经济都要靠他们的嘴维系。他们不会写商业计划书,却天天讲企业家精神;他们连基本理财都搞不清,却妄谈国家财政结构;他们一辈子从没做过成一件正经事,却热衷指挥一个顶级企业家的人生方向。他们在饭桌上高谈阔论“爱国道义”,却在现实中为一斤猪肉斤斤计较。这些人不靠创造财富活着,而是靠谩骂富人获得短暂的心理优越感。
所以,李嘉诚到底是谁?他是一个放弃最后铜板、放弃最后掌声的人。他不需要向这个社会证明什么,因为他留下的,不是口号,而是价值、实干、预判和选择。而真正该被审视的,恰恰是那些从不承担责任却天天指责他人的人。
他们不是没看懂风向,而是从来不相信风真的能吹走他们那点自以为是的安全感。风起了,有人已经登上飞行器,有人却还在地上讲“风哪有用”。这才是最大的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