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雪中送炭慰寒门
作者:邢继芳
诵读:沈水之北
为了救助弱势群体,让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顺利进入高校深造,大庆市政府出台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暂行办法:对当年考取大中专院校,连续享受低保救助半年以上的贫困家庭子女,按本科、专科和中专3个档次,分别给予一次性资助。此举一出,万民叫好!首批76个低保家庭眉开眼笑,如释重负;76个贫困大中专生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地进入了高等学府学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自古就把金榜题名、考试登科,视为光宗耀祖的喜事,寒门及第就更为人们所称道了。然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欠发达,加上高等教育基础薄弱,经费不足,师资有限等等,上大学还需要一大笔资金。这对于收入不高的平头百姓、特别是贫困家庭而言,即便是子女金榜题名,面对巨额的学费,也很难让人高兴起来。这就向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怎样维护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如何让那些低保家庭子女上得起大学?对此,国际和国内做法不一。
在埃及,公立大学收费极低,一对收入并不高的夫妇供养一两个孩子上大学并不成问题。对于赤贫家庭的子女,按照有关规定,校方可以做出学费全免、部分免或者分期付款的办法,以减轻贫困生的负担。在印度,为保证贫困儿童的入学率,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社会底层和贫困家庭孩子每月不但不用交各项学杂费,而且学校还向每人提供服装费、生活费和文具费,全部由地方政府划拨。而我国,为了救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已经开展了“希望工程”、“蓝天工程”等捐助活动,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基金。市政府把救助贫困大学生,保障低保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提升到理性认识高度,并将其纳入政府行为,出台暂行办法予以资助,应该肯定和提倡。
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具有很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和时代性。市政府及其官员们就是抓住了其思想精髓,领会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深刻内涵。进而,去努力解决老百姓头脑里想的、心里急的、家中缺的问题,为各级政府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做出了表率。
时下,一些地方为了展示政绩,纷纷搞起了“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于是乎,建设亭台楼阁的有之,架桥修路的有之,栽树种草的也有之。应该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当地百姓搞些福利、办点实事,以期青史留名无可厚非。但是,究竟怎样搞好“形象工程”,如何得到老百姓的赞同和拥护,这恐怕就是一门学问了。
2、修个斜坡如何
——写在第七个全国法定助残日来临之际
作者:邢继芳
诵读:平 安
春风杨柳,新绿满园。伴随着共和国的匆匆脚步,第七个全国法定助残日来临了!(《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的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身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在助残日来临之际,我自然要为残疾人说点什么。说到残疾人,人们都很怜悯和同情。的确,残疾人很不幸,身心蒙受着常人难以体会的双重痛苦。由于残疾,客观上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自强不息,战胜诸多艰难,逾越重重障碍,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文化成果乃至实现其人生价值。这里要强调一点:社会成员的对残疾人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扶助至关重要。
然而,光靠感性的同情和某种道义上的施舍还不够,面对全国8500多万残疾人,不同程度的存在行路难、就业难、入学难、就医难等诸多“难”字,一方面要教育残疾人自强自立;另一方面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站在健全社会、完善人生、重塑自我的理性认识的高度,履行法律所赋予的助残责任和义务。此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因为我们国力有限,社会也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期。
我们应该怎样助残呢?为残疾人募捐,为残疾人办好事,都不失为助残的好办法。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和执行。通过普法教育,更新全民族对残疾人问题的陈旧观念,增强全社会的助残意识,积极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创造条件或提供方便。譬如,上海依法实行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办法;北京在方庄小区推行道路建筑无障碍试点;南京拨专款修建了盲人植物园;大庆为残疾人捐款修建了康复中心;中央电视台在时事综述节目中增设了手语翻译等等。这桩桩件件,不仅是全社会为残疾人雪中送炭,奉献爱心,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尊重人权、维护人权,重视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有力佐证。
须知,残疾人是社会上特殊困难的群体,一个残疾人倘若能够得到社会的扶助,可能就会克服残疾,逾越障碍,而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反之则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不安定因素。时下,某些社会成员之所以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存有偏见,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和发现残疾人的潜在才能和社会价值,因而简单甚至粗暴地剥夺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和奉献人生的权利-这种来自社会的人为障碍,影响之深,危害之大,远非残疾人自强所能逾越的。正因为如此,残疾人作家史铁生才从轮椅上,向全社发出了“修个斜坡如何”的呼吁。我以为,此呼吁非常形象,也非常实际。无疑,实现这一目标,仍然需要政府、社会、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这是一位艺术家献给大熊猫的歌,意在唤醒社会对珍稀野生动物的关心与爱护。笔者赞成爱护动物,但觉得更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因为发扬人道主义,我们的民族传统和美德才能延续和光大,我们的社会功能和机制才能不断健全和完善,我们的人生才能丰富多彩,充满希望与生机....
作者简介
邢继芳,笔名 若群,男,五十年代中期出生,肢体二级残疾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讲师职称,大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及网站,入选多种文集与获奖。著有杂文随笔集《为公平正义而歌唱》
名片制作: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