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值此建军98周年之际,韦民先生以《水调歌头》挥毫泼墨,为我们铺展一幅从烽火硝烟到强国强军的壮阔画卷。
词作以历史为经、使命为纬,上阕回溯南昌起义的破晓枪声、长征路上的血火淬炼、抗倭卫国的赤胆忠心,尽显人民军队诞生之艰、成长之勇;下阕聚焦当代军人戍边守土的钢铁担当,融“东风”“神舟”于笔端,让强军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字里行间,既有对峥嵘岁月的深沉回望,更有对和平守护的坚定信念,读来荡气回肠,堪称献给建军节的一曲赤诚礼赞。(218字)
【八一专刊5】
【水调歌头】
庆建军九十八周年
作者:韦民/陕西宝鸡
烽火淬长剑,九十八春秋。
南昌城上枪啸,破晓裂云稠。
万里长征血路,八载驱倭锋刃,
赤胆护金瓯。
策马平残寇,旗展九州收。
披星月,凌霜雪,护洪流。
戍边守土,钢骨如岳镇潮头。
看取东风破雾,更有神舟探宇,
豪气贯斗牛。
赤县长安稳,军号韵长悠。
(148字)
【注】 词作紧扣建军历史脉络,上阕追溯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等关键历程,凸显军队诞生与成长的艰辛;下阕聚焦当代军人使命,涵盖戍边、国防科技等领域,以“东风”“神舟”呼应强军事业,末句“军号韵长悠”既表庆典之盛,亦含对和平守护的绵长寄望。(122字)
【作品赏析】
韦民先生的《水调歌头·庆建军九十八周年》,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人民军队98年的风雨征程,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生命力。
上阕以“烽火淬长剑”起笔,“淬”字既写战火锻造兵器,更喻军队在血与火中百炼成钢。“南昌城上枪啸,破晓裂云稠”,寥寥数字定格历史瞬间——1927年的枪声划破长夜,既是革命的开端,亦是希望的破晓,“裂云稠”三字极具画面张力,尽显起义的震撼与决绝。随后“万里长征血路”“八载驱倭锋刃”“策马平残寇”,以高度概括的笔法串联起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关键节点,“血路”“锋刃”“平残寇”等意象,既见征程之险,更显军队护“金瓯”(国家领土)的赤胆忠诚,最终以“旗展九州收”收束,凝练了新中国成立的辉煌结局。
下阕转写当代使命,“披星月,凌霜雪,护洪流”以短句排比,勾勒出军人不分昼夜、无惧严寒,守护家国安宁的日常,“洪流”暗喻国家发展与人民安宁的壮阔图景。“戍边守土,钢骨如岳镇潮头”,以“钢骨”“岳”为喻,赞军人如山岳般不可撼动的守土决心。而“东风破雾”“神舟探宇”,则将笔触延伸至国防科技与航天事业,让“强军”不仅是疆土的守护,更升华为国家硬实力的彰显,“豪气贯斗牛”以星斗喻豪情,尽显新时代军队的昂扬气象。
结句“赤县长安稳,军号韵长悠”,从“安稳”的现实落笔,以“军号长悠”收束,既呼应开篇的历史厚重,又寄寓对和平年代长治久安的期盼,余韵绵长。全词格律严谨,意象鲜明,历史与现实交织,豪情与温情并存,恰是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初心的生动写照。(631字)
共1131字 2025年7月30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