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44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走进军营,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也曾在那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负过伤、流过血,立过战功。
当时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亲历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大小战役若干,迄今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每当我看见有关战役的纪念文章和战争影片的时候,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往事常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打开思绪的闸门,又把我带进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时至今日,仍能燃起我当年战斗的激情和对战斗岁月的追忆。
记忆最深的要数1948年的“济南战役”,当时我在野战军医院从事战地救护工作,济南战役中那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我军勇士伤亡严重,不断有伤员从阵地上被运送下来,有时也需要我们抬着担架在枪林弹雨里运送伤员,和死神争分夺秒进行战地救护。要将受伤的战士从敌人的眼皮底下拼上性命,去抢出来进行救治,并非容易之事,子弹就在头顶上,耳边呼啸而过,我们就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也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有惊无险。战地医院条件极为艰苦,还时刻充满危险,只能因陋就简不分昼夜地抢救伤员,让人忘记了劳累、无暇吃饭,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将士们流血牺牲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大家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老百姓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一天,战役已进行到暮色四合,昏暗的阵地上又抬下了一个血肉模糊的重伤员,只见他两眼紧闭、浑身是血,脉搏微弱,面色苍白,血压几乎为零,因为大量出血而呈休克状态,如不及时输血紧急手术,伤员随时都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年轻又宝贵的生命。
战友的生命已经命悬一线,就在这一瞬间。情况特别危急,也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所有人面对此情此景心急如焚。自从战役打响以来,每天前方都会转来大量的伤病员。战地救护受当时医疗条件所限,野战医院仅有的一点血浆早已告罄。虽然战友们头上的硝烟还未散尽,前方的枪声、炮声仍在继续,但都不约而同地卷起自己的袖子“抽我的,抽我的”!从伤员的帽子上我知道了伤病员与我同为A型血,我冲上前去对领导说:“我是A型血,抽我的”!领导看着我瘦弱的身躯在犹豫着。我态度坚决地说:“战友们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把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我献这点血又能算得了什么……”时间就是生命,救命要紧啊!
容不得领导犹豫,鲜红的血带着我的体温,被缓缓输入伤员的体内。看着因及时输进了我的鲜血,伤员的脸色也从原来的苍白慢慢转向红润,又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感觉特别欣慰。可平时没啥营养又加上连续作战的紧张劳累,眼前一黑竟然失去了自觉,等我醒来已是深夜,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向我守护在我身边的战友急切询问,那位伤员情况如何?得知那位伤员也已转入后方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此后,战争终于结束了,我们胜利了!但再也没有机会与当时的那位伤员相见。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位伤员的名字叫杨德华,尚不知他是何方人士,当时正值青春年少,也就20出头的样子,如果至今仍健在的话,应该也是一个耄耋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