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山的归客
文/章有民
原乡记忆,许多人只见其名,不认识这个抖音号的作者。
要说薛兄这人,我跟他的缘分还挺巧。那年我发小他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办满月酒,就在县城那家"老味道"饭馆,人乌泱泱的。我正跟几个哥们儿碰杯呢,眼角余光瞥见角落里坐着个男的,穿件灰扑扑的夹克,手里没拿酒杯,就捏着瓶矿泉水,安安静静地看着热闹。
我发小挨个敬酒,到他那儿时,他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个红绳系着的小玩意儿,递过去说:"给娃的,云蒙山挖的山桃核,我自己磨的。"声音不高,听着挺实在。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薛兄。
散席的时候,他走在我后头,突然跟我说:"兄弟,有空不?去我那儿坐坐,我给你本书。"他租的房子就在饭馆后头的老楼里,楼道黑黢黢的,墙皮掉得一块一块的。进了屋,就一张床一张桌,桌上摆着个旧台灯,旁边堆着好些照片,都是黄土坡、窑洞、老头老太太的。他从床底下拖出个纸箱子,翻出本自己装订的书,封面上写着《我的原乡记忆》,字是手写的,有点歪歪扭扭。
"瞎写的,"他挠挠头,"都是我们村的事儿。"我翻开一看,里头记的全是家长里短:"三奶奶家的鸡下了双黄蛋,她揣在怀里给孙子送了二里地""村头老槐树被雷劈了个叉,爷爷蹲在树底下哭了半天""开春的时候,山涧里的冰化了,叮叮咚咚的,能听出好几段调子"。看着看着,我抬头瞅他,他正望着窗外,眼神直勾勾的,好像透过楼房看到了别的啥。
"我们村,陈台村,就在云蒙山里头,"他突然开口,"你是没见过,穷得叮当响。八十来户人家,七成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地里种点玉米谷子,一年到头落不下几个钱。有回我回去,见王大爷扛着柴火往山上爬,七十多了,背比弓还弯,就为了省点煤钱。"他说着,喉结动了动,"那时候我就想,不能就这么着。"

没过仨月,听说薛兄真回陈台村了,还要竞选村官。我当时就琢磨,这哥们儿是真敢干啊。县城里的工作虽说不算多好,但总比在山沟里强吧?后来他跟我说,报名那天,村支书瞅着他笑:"薛娃,你可想好了?这村,烂摊子一个。"他说:"叔,我就是从这儿走出去的,知道疼在哪儿。"
头一年,他是真能跑。我去看他,村委会那间破屋连口热水都没有,他天天揣俩馒头就往山里钻。陈台村的人家住得稀散,最远的那几户,开车都得绕半天,他就靠两条腿,一家家串。哪家的地在阳坡,哪家的院子背风,哪家老人有高血压,他都记在个磨破了皮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旁边还画着小符号。
有回我赶上他晚上在屋里整理材料,桌上摆着袋咸菜,一摞饼子。他指着摊开的纸说:"你看,咱这土是沙壤土,适合种金银花;山坳里潮,能搞食用菌。"我瞅着他眼窝子都是黑的,就说:"你至于这么拼吗?"他嘿嘿一笑:"你是没见李婶数钱时那高兴劲儿,上次我帮她把攒的山货卖了,她攥着钱,手都抖。"

薛兄对他爷爷是真孝顺。老爷子是老党员,年轻时在南泥湾待过,总念叨着想回去看看。有年秋收完,薛兄真就租了辆车,带着老爷子去了。他给我看视频,镜头里老爷子站在南泥湾的稻田边,摸着稻穗,眼泪吧嗒吧嗒掉,嘴里嘟囔着:"那会儿哪有这么好的稻子......"晚上在宝塔山,老爷子非要爬上去,薛兄就背着他,一步一步往上挪,镜头晃得厉害,能听见他喘着气说:"爷,慢点儿,咱不急。"
这视频后来发在网上,好多人看了都哭。他那《原乡记忆》的账号,就这么慢慢火了。一开始就拍些村里的日常:谁家用传统法子做粉条了,谁家的鸡抱窝了,他都追着拍。后来村里搞种植,他就扛着手机在田里直播,跟网友说:"家人们看啊,这是咱云蒙山的金银花,泡水喝败火,都是婶子们一棵棵摘的......"
有回直播,他站在刚修好的水泥路上,指着两旁的大棚说:"去年这时候,这儿还是泥巴路,下雨就没法走。现在你看,能开三轮车直接到地头。"镜头一转,王大爷正蹲在菌棒前摘木耳,看见镜头就乐:"小薛,给网友说,咱这木耳泡出来,能当菜盘子底!"
五六年下来,陈台村是真变了。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路边栽着小树苗,看着就精神。山坡上搭了一排排大棚,里头全是木耳、香菇;沟边上种的金银花、连翘,开花的时候黄一片白一片,好看得很。邮政的车一周来两回,拉着打包好的货往县城送,箱子上都印着"云蒙山特产"。

前阵子我又去陈台村,薛兄领我转悠。碰见李婶在院里晒金银花,见了我们就喊:"小薛,快进来喝口水!"她说着就往我手里塞了把新摘的,"尝尝,甜丝丝的。"我问她收入咋样,她笑得合不拢嘴:"去年光卖这些,就落了两万多!"
走到村头,看见几间新盖的青砖房,薛兄说这是"七间房",给来村里玩的人住的。"现在有城里人来咱这儿爬山,住这儿,吃咱的农家饭。"他指着墙上的照片,都是游客跟村民的合影,一个个笑得特开心。

我瞅着薛兄,他比上次见又黑了点,眼角的纹路也深了,看着比同龄人老成不少。可他说起村里的事儿,眼睛亮得很,跟当年在出租屋里给我看书时一个样。
临走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云蒙山被照得金黄金黄的。薛兄站在路边,望着村里的灯火,突然说:"其实我也没啥本事,就是觉得,年轻人嘛,总得为家乡干点啥。"风一吹,路边的金银花摇摇晃晃的,好像在点头。
我想,这大概就是云蒙山的魔力吧,能把走出去的人再拉回来,还能让回来的人,把日子过得像山上的花一样,热热闹闹的。薛兄就是这样的归客,带着外面的见识回来,把家乡的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这样的人,谁能不佩服呢?
作者简介:章有民,字子初,号仓圣印璋,洛南县洛源镇人,现为麻坪镇陈台村荣誉村民,兼任木作村长,西安市鄠邑区章叶航悦家具厂总经理,手工木雕师,苏州从事木雕18年。爱好书法,画画,诗歌,短篇小说,围棋,乒乓球,篮球,台球,马拉松,吉他,二胡,演说,爬山,盆景,图纸手绘设计,做慈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