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祝锅庄:跳动在雪域高原的千年情愫
作者:高金秀

晨曦刚为天祝的山峦镀上一层金辉,新体育馆前的广场上便已腾起一片欢腾的浪。脚步声踩着鼓点的脉搏,从街角、从草原、从每一户亮着炊烟的窗下汇聚而来,像无数条溪流奔涌向湖心——那是天祝县第二届全民健身锅庄舞大赛的序曲,正以最热烈的姿态,在这片被周总理亲自命名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演员们的裙摆扫过带着露水的青草,彩色的藏袍边角在风里划出灵动的弧线,像是把草原上的经幡裁成了衣裳。姑娘们的笑靥比山间的格桑花更艳,眼角眉梢都挑着藏不住的欢喜,那是从心底漫出来的甜,沾着酥油茶的醇厚,裹着青稞酒的清冽。她们的舞步是有故事的,每一次踮脚都踩着千年的节拍,每一次转身都旋出祖辈的足迹。这锅庄舞哪里只是舞步?那是吐蕃时期的牧歌在延续,是茶马古道上的驼铃在回响,是风雪里守护家园的坚韧,是丰收时捧起青稞的虔诚。当手臂舒展如雄鹰振翅,当脚步踏地如骏马扬蹄,整个天祝仿佛都跟着动了起来——远处的马牙雪山在颔首,近处的白牦牛在驻足,连天上的流云都放慢了脚步,怕惊扰了这场与历史的对话。
卓玛们的眼眸像草原上的湖泊,清澈得能映出蓝天白云,却又深不见底,藏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她们望向身边的舞伴,望向围观的乡亲,望向远方的雪山,目光里淌着的是“一家人”的暖意。这目光里有阿爸放牧时留下的沧桑,有阿妈捻线时织进的温柔,有孩童追逐蝴蝶时的纯粹。当舞步与鼓点共振,那声音仿佛从地心深处传来,震得人心头发颤——那是天祝人血脉里的共鸣,是藏族儿女刻在骨头上的印记。

赛场外,风里飘着沙枣花的香,混着新麦的清甜,那是这片土地最质朴的芬芳。远处的草原上,白牦牛群像撒在绿毯上的珍珠,悠闲地甩着尾巴,它们是这片土地的精灵,是“天祝”二字最生动的注脚。田埂上,老农正弯腰侍弄庄稼,黝黑的脊梁在阳光下闪着光,土地肥沃得能攥出油来,每一寸都孕育着希望。年轻的小伙骑着摩托车从路边驶过,藏式的花帽下露出爽朗的笑,喇叭里放着新编的藏歌,歌声在旷野里打着旋儿,与赛场的鼓点遥相呼应。这就是天祝啊,既有雪山的巍峨,又有草原的辽阔;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鲜活。
谁能不爱这样的天祝?爱它的鸟语花香,爱它的牛羊成群,爱它的帅哥姑娘们浑身透着的潇洒与明媚,更爱它把千年的故事,都跳成了今天的欢腾。这锅庄舞跳起来,跳出的是全民健身的活力,跳出的是文化传承的底气,跳出的是天祝人奔向新生活的热情。
来吧,来天祝看看吧。来看看雪山如何为锅庄舞垂首,来听听草原如何为欢笑声伴奏,来尝尝酥油茶里泡着的岁月,来摸摸藏袍上绣着的时光。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记得历史,每一阵风都带着祝福,而此刻,它正以最热情的舞姿,等着和你撞个满怀。当夜幕降临,篝火升起,锅庄舞的旋律还会继续,那是天祝写给世界的诗,用舞步作韵脚,用真心作笔墨,永远也写不完,永远也跳不够。

【作者简介】高金秀,女,大专,小学一教师,爱好广泛,书法,书画,跳舞,唱歌,写作,发表论文三四十篇一等奖,在教学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书法,书画,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中去。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