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自选当代汉诗(第二十五卷)-完整版(共12首)
01 ✦ 淮河赋(之一)
我的骨关节腔内
贮满了你透明的滑液
那滑液里,浮着大禹治水时
劈开荆山的斧痕
我的方言中
总黏糊着你滩涂里的基因
涡河湾的青牛蹄印
正踩着老子《道德经》纹路
我的掌纹里
蜿蜒着你600多条支流
濮水的涟漪里
庄子的鱼竿还悬着半轮皓月
每次心跳
都撞碎成你汛期的浪头
颍上的春潮里呵
管仲策论正随涛声漫过堤口
我喉间滚动的乡音
是你漫过堤岸的心事
垓下的楚歌还在芦苇间打旋
虞姬的剑影沉在水底
化作千年不腐的青石
连呼吸都带着
你河床底沉淀粗粝的沙粒
八公山的丹灶余温未散
刘安的《淮南子》正被浪花逐字品读
当月光漫过宽敞的堤坝时
我影子的边缘
总泛着你洪汛后
未褪尽的水痕
寿州城头的残砖上
战国名将廉颇的槊痕
还在渗着古锈
而每粒脱落的牙垢
都藏着你冲刷千年的石头的纹理
都裹着你冲垮又重垒的
千年堤岸的盐霜
堤柳的根须里
还缠着白乐天未写完的诗句
在风里反复吟哦
02 ✦ 淮河赋(之二)
鲧的息壤沉进河床时
你正漫过第三重山
大禹的脚印在泥淖里生了根
像两岸最早的芦苇
窜出年轮
后来,有人在滩涂种稻
把汛洪的浪
搓成绳,捆住逐年丰腴的
田垄。炊烟便沿着堤坝
盘成了千年的藤
而今迈步早已硬化的堤岸
看一排排货轮
犁开波光粼粼的记忆链
老人们摇着蒲扇说——
走千走万
不如这淮河两岸的蛙鸣
浸着月光
坠进墨绿的稻田
03 ✦ 淮河赋(之三)
濠州的水,曾漫过他的草鞋
在皇觉寺的门槛,泡软
半卷经文
后来他把淮河的浪,锻成剑
劈开乱世时,衣角还沾着
凤阳花鼓里漏出的霜
龙椅摆进南京城的那年
淮河正漫过新栽的柳
他派来的人,在堤坝上
刻下“永不加赋”
气韵沉雄的书法字缝里
长出两岸的麦
如今明皇陵的石人,仍望着
货轮犁开的波光
犹如他当年,数着
淮河底部的沙砾——
一粒是龙袍,一粒是乡音
04 ✦ 淮河赋(之四)
一位海边女诗人跟我诉苦
她能听懂海浪的呼吸
却怎么都摸不准道脉
我建议她
多看看淮河的水
汤汤淮水揉碎星子的夜晚
青牛蹄印盛着半阙月光
他将陶罐里的春秋倾入浪涛
两岸便长出无为的泥石
滩涂在潮声里觉悟虚实
芦荻举着留白的简牍
鱼群驮着玄牝的太极图洄游
河床深处
道解说鹅卵石的年轮
当晨雾漫过淮河堤坝
所有涟漪都在临摹
那个骑牛西去
渐入苍茫的背影——
水归处,天地
自此圆融
05 ✦ 淮河赋(之五)
浊浪淘洗过的淮夷的晨昏
总有青苔借石壁刻下箴言
李聃以岸为几
蘸浪作墨
以东方白鹳粗犷的鸣叫为伴
他书写的每个汉字
都生了根
柳丝垂落时懂得随性柔弱
漩涡打转处内藏筋劲
连平沙洲的沉默
都颇具章法
涨落间,自有盈亏的玄机
暮色漫过野渡口
老牛嚼着《道德经》的残页
而淮水正把迷朦的月色
酿成滋养两岸的甘醇
06 ✦ 淮河赋(之六)
你硬是把自己活生生地
站成河湾的弧度
让湍急与平缓互为表里
滩涂上,芦荻与磐石相安
水鸟的翅尖挑着阴阳
潮来,天机乍泄
潮去,大道归藏
连水底的泥沙都懂
沉淀与奔涌原本就是一体
当渔火与星子在浪尖相拥
整条河都成了
流动的圆
载着你未说尽的话语
向海天交接处,缓缓舒展……
(未完待续)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