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明祥 说起陕南汉中留坝张良庙世人皆知,庙后有一道鲜为人知峡谷,毗邻紫柏山。因山势峻、奇、险、秀而著称于世。群山巍峨,钟灵毓秀是探古访幽好去处。
酷暑六月,约友二人从长安出发来此避暑。驱车从庙台子村沿张营公路逆流西行。观其峡谷,狭窄幽长。两岸山峰峻雄奇险,危岩耸峙,崖壁如削。谷底一泓溪水,隽秀温婉,奔涌东流。
行进二公里处,溪上人造小桥连接一座小巧的垂花牌楼。只见上书“观音峡”三个正楷书。搭草而建,古朴淡雅。移步其中,竹林葱郁,条石铺台,曲折幽深。绝壁下有一小庙,尽现蜡香烟薰之色。攀崖拾级而上,青苔绒绒。湿滑陡峭。仰望峰高,友人有恐高之险,只能折返。
前行百米便是叠浪喷玉的五龙洞,怪石嶙峋的山腰,一股清澈的山泉从人造堰坝飞流直下,形成三叠瀑布。观其素湍绿潭,水挂雨帘,短瀑相接,水清见底,三潭相连。午时酷热欲饮,只见石碑旁有一连接泉水软管,恰逢其时,抓起管子“咕噜,咕噜”饮上几口,顿觉其水,冰凉甘冽,沁人心脾,倍感精神。
纵观天名川大山,泉溪众多。唯独九叠泉,堪称天下奇观。峡谷口不足百尺植被茂绿,掩映其中,观天三尺。谷口两棵松柏左右对植。长形青石上雕刻“九叠泉”三个红色楷书。探身其间,草木葳蕤,峡深幽冥,水冲河床,条石陡峭,石纹纵横。杂草丛生处悬立有丈许岿然不动的青岩,水浸岩下裂隙。 仰望峰巅, 九叠小潭,蜿蜒迂回,仿佛从天而降。溪水斗折蛇行一左一右对称而下。犹如“之”字形串起的一颗颗碧绿璀璨的明珠。水尤清冽,时隐时现,时而平缓,时而飞溅。像似九寨沟海子的连环彩池。纵观峡谷构成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泉生九叠,素有泉中“九五至尊”的称谓,寓九天而泻之意。印证:“水随山而出没,山随水而长势!”
此谷幽深,层层叠翠,人迹罕至,树草环合,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不可久留。与友人登石攀爬而上。登至三叠处,少有足痕。朝湿阴暗,常有蛇出没!有胆你就来,穿越这样幽谷必须有驴友专业装备,一个人探险最好别进去。与友准备不足,只能折返。
景如古典的词牌挂在谷口,友人随吟道:“苔痕上级绿,草色入帘青”那些写在世外桃源的诗,那些诗在青山不老的岁月,在泛黄的唐诗宋词中徘徊,甚至成为一个绝美精致的虚词。只有在此,身临其境,倍感真切。
庙台子至大坝沟原生态风景区,很少有人工修建,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昂贵的馈赠。随览一处就是青山绿水。友人说:“这里的水质无锈,呼吸纯氧。想长命百岁的皇帝老儿也想长驻此地呢!要不然汉相张良怎会在此能修道成仙呢!”是的,这里不仅青峰耸云,天蓝的像宝石,云似苍狗变幻着悬妙的身姿,时而为青山挂起白帆,时而藏在山后,时而为青山遮容,欲遮还羞,绿的碧透,绿的滴水,肌肤如玉的云朵,犹如白素贞的衣袂鳞片。
听鸟鸣山谷,禅云与雾在合拢散去。这是的大自然的史诗,千姿万态而幻化迷人。秦岭的早晨有点凉色,微风一过,皮肤直起鸡皮疙瘩。在这与世无争的深山老林,我心充满宁静,静若坐禅!
云虚幻与像形的交替,独行与聚散转换,淡雅与浓彩和谐,阳光透过云端,几许疏影驳斑,瀑雨微风,清澈见底的溪水,水冲云根石,鸟鸣花香语。山静心闲好时光,便有人生好故事!晨风微凉,霞光普照,不热不躁。
面对青山是人静思的好时间,极易获得灵感。思绪尽管天马行空,也可以灯红酒绿,也可以粗茶淡饭,也可以锦衣玉食,也可以衣衫褴褛,也可以霓虹闪烁,也可以乡野孤灯,也可以柴扉茅庵,也可以海市蜃楼。放空心灵,放飞自我,逃出水泥丛林的压抑,向往一种自由自在灵魂之旅,对疲与奔命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最完美的解脱!编辑: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