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培中
2025年“八一节”前夕,我翻开一本又一本尘封已久的老相册,寻找五十多年前、四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八一节”那一天我的足迹和过往。
曾记得,那一天,骄阳下,我伫立凝望。军旗猎猎,迎风招展。那一天,像电影,历历在目,在我回忆的脑海中浮现、曝光。
曾记得,那一天,我手端乌黑的冲锋枪,在军港码头站岗。警惕的双眼举目远眺,时刻注视着宁静的港湾、沉睡的军舰和无垠的远方,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曾记得,那一天,我坐在外语学院的课堂,时刻牢记“练好本领好上前线去”的口号。发音、词法、句法、精读、泛读、会话、听力、翻译,个个要精通,样样要记牢。
曾记得,那一天,我坐在海军指挥学院的大课堂。海洋、海权、海军、海战,战争、战役、战斗、战术,认真聆听教官绘声绘色地演讲。毕业前,我扮演模拟对抗演习的蓝方,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克敌制胜的法宝,心中涌起踌躇满志的激荡。
曾记得,那一天,我站在祖国边陲的雪山上,眺望着云海之中的群山叠嶂,注视着迷雾深处的边境远方。我信步走进各分队的机房,官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值岗。我走遍部队大比武的现场,随时讲评军事比武的短和长。我站在部队阅兵台上,注视着官兵们精神抖擞、身姿挺拔,队伍的整齐、步伐的铿锵。我观摩八一运动会官兵们生龙活虎的精彩时刻,为获奖的连队和个人颁奖。我紧握着到部队慰问的地方党政机关、企业领导的双手,感谢他们对子弟兵的支持、关心,感受军政、军民团结的无穷力量。
曾记得,那一天,我坐在舰队作战指挥大厅,向首长介绍西太各国海军分布的近况。我坐在作战值班室,及时分析外军舰机抵近我领海、领空的迹象,为我军机升空拦截赢得宝贵时间。
曾记得,那一天,我和军舰一起远航。我站在舰桥上,目睹狂风卷着恶浪,扑向军舰。时而把我们送入谷底,时而又把我们抛到浪尖上。舰体在几十米的高差中起伏跌宕、咯咯作响。三十度、四十度,军舰前后颠簸,左右摇晃。一小时、一天、十天……没完没了的“过山车”,惊险万状。甘愿把胃里的酸水、黄水吐光,为了完成使命,我们风雨同舟,劈波斩浪。
曾记得,那一天,我静静地坐在电脑旁。未来不对称海战,敌强我弱,如何应对,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多少个黎明,多少个夜晚,我在探索中把答案寻找。有了,有了,有理有节、集中优势、扬长避短,巧施妙招,我和战友们设计的预案,走在全军同类研究的前列,得到了权威专家们的一致赞扬。
曾记得,那一天,我作为首席联络官,随海军舰艇编队一起出访。军舰劈开碧波,犁出白浪。海风拂过甲板,吹起水兵的飘带。海鸥护送着我们,时而紧随舰尾,时而凌空翱翔。海豚在两侧潜游,似乎在与我们赛跑,偶尔欢快地在水面跳跃。欢迎仪式、会晤拜访、参观交流、文艺演出、联合军演、答谢冷餐,每一项活动细节必须与被访国海军精准对接、商讨。促成两军默契互动,用勤奋和智慧架起两国两军互信和友谊的桥梁。
曾记得,那一天,我穿着海军礼服,胸前挂满军功章。每一枚奖章都书写着我对祖国、对人民的默默付出和无限忠诚,都是人民对我的最好奖赏和殷切希望。
当我合上老照册,我的思绪还是那样激荡。今年的“八一节”和曾经的那一天一样,八一军旗依然在骄阳下如火似血,迎风飘扬。今天的“八一节”和曾经的那一天不一样。挂满旗的军舰已经从千吨级驱护舰变成了万吨级大驱和数万吨级航空母舰。人民海军已经离开近海走向深蓝。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由衷地骄傲!我为人民海军的强大感到无比荣光!
如果还有那一天,需要我这个老海军出征,我将义无反顾,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血战疆场。
作者简介:
孙培中,字慎子。浙江省绍兴市人,定居山东省青岛市,爱好文学、书法、兰花。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