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精神生活的平庸化
文/紫凝
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说: 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快乐,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快乐。人和猪的区别在于人有灵魂,猪没有。苏格拉底和傻瓜的区别在于苏格拉底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而傻瓜的精神生活是空白的。也就是说有灵魂、精神生活充实的人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让人痛心的是在现代商业化社会的今天,众多人们永远处于无头脑的疲劳之中。人们迷失在大厦迷宫里,不管我们赚了多少钱,为装修付出多少,但楼房仍然外在于我们,我们仍然是精神的流浪者,精神价值缩短的承受者,于是精神生活普遍平庸化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究其原因:
一、脑体倒挂的现实
“脑体倒挂”这个词出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流行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近几年体现得尤为明显,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普遍低于建筑工、搬运工、月嫂等。这种脑体倒挂现象是世界性的。比如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大学毕业两年后才找到工作,而且收入是微薄的。莫吉里扬尼向小商贩低头,用无价的画作去换一小块面包……这样的现实谁还愿意花时间、用精力去专注精神文化生活?
二、 信仰的危机
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意识到漂亮的脸蛋比卡西莫多“养眼”(卡西莫多是法国作家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里的主人公),金钱的力量比唐诗宋词实用……于是人们的信仰出现了危机或扭曲。信仰未必是皈依某一种宗教或信奉某一位神灵,而是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为自己与世界建立一种精神关系。人有了信仰就不会因外界的诱惑而迷失自我。但现实生活里众多人内心浮躁,缺少明确的人生目标、确认人生的归属感,所以人们无视与世界建立一种精神关系,无视对信仰的确立。
三、 低俗文化的影响
打开手机等可视媒体,铺天盖地的是诉诸感官的粗俗文化和演艺圈内一些帅哥美女的照片,而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和一些学者们被“排挤”到了幕后。“名人效应”让一些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们对美内涵的理解出现了偏颇,“追星”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流,精神生活陷入平庸化。试想这些明星们能有多久的“生命力”?马克·奥勒曾说“……看一看一切事物是多么快地被忘却,看一看过去和未来的无限时间的混沌,看一看赞扬的空洞,看一看那些装作给出赞扬的人们的判断之多变和贫乏……”,这些“名星”就如同水上的涟漪,无论如何扩大最后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莎士比亚语)。何况岁月也会让他们老去,失去曾有的光环。然而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恰恰这“短暂”的东西充斥了一些人的思想,让人们生活“追星化”,让人们精神平庸化。
无需否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娱乐的花样也层出不穷,但娱乐过后人们却感觉内心空荡荡的,体会不到美好的享乐。是的,钱能买来名画,买不来欣赏;能买来色情服务,买不来真正的爱情;能买来豪车别墅,买不来精神的富有。因为高级的精神享受没能得到满足。所以试问: 能否用知识、信仰充实你的内心?让茫然的灵魂在困惑后生出一丝坦然,让平庸的灵魂在空虚的享乐后被目标唤醒、得以升华!
编者简介: 徐凝 (网名紫凝),籍贯吉林省白城市。文学学士学位,曾在内蒙古突泉县一中任教,中教高级。喜欢文学、美学、哲学,业余时间常以古筝为伴。《中学语文》杂志社特约撰稿人,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在《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散文近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