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是一个几乎被周边人遗忘普普通通的老头子,但一旦提起叔叔,丰陵塬上知名度还是挺高的。不敢说叔叔人生精彩,但至少很有意思。在叔叔身上闪亮着小人物不为人知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平凡中彰显不平凡。能读懂叔叔的只有我了。

叔叔年轻时在韩森寨临潼照片
叔叔生于1936年3月16日,属鼠,在姊妹伙里排行
老小,没上过一天学堂,知书达理,宽宏大量,而且还有个好脾气好耐心,一生过得很恓惶,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命人。叔叔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海瑞,和明朝清官海瑞同名,我亲切叫海瑞叔。叔叔今年九十岁了,容貌酷似如来佛,圆圆的脸上老是露着微笑,头发白的如秋天飘荡的芦苇花絮,弯腰驼背了还在地里干活,走路明显看出重心不稳,但还没老糊涂,只不过语速缓慢。糊汤面还能吃一老碗,高兴时还自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叔叔五十多岁就咳嗽,一直咳嗽到现在,偶尔抽一根劣质烟,咳嗽吐痰不止,咳嗽得上气不接下气,把人看的痛苦不堪。六十多岁牙齿全部掉光,吃食物囫囵吞枣,那过事就爱吃蒸碗肉不嚼咽下,稠沫糊、模糊面、稠糊汤成了日常便饭。经常见他带一顶烂草帽,或扛一把锄头,或挎一草笼,不急不慌活跃在丰陵塬的王院梁、五亩地、桑树坡的田间地头,修理地球几十年就是光景过不前去。叔叔风趣地给我说,我要听毛主席的话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叔叔确实没有食言,确实黑夜明在农村忙活一辈子。现在叔叔在队上已是货真价实、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就这还种了四亩多地,没黑没明忙活着。
叔叔多次给我诉苦,解放前老人生养三儿五女,家里穷的叮当响,动不动嘴就吊起来,特别是到了闹春荒时节,吃了上顿愁下顿。老人为了生计积劳成疾不到五十岁相继离世,姊妹伙相依为命。旧社会我在石坡给地主当放牛娃五年多,寒冬腊月睡在牛棚防贼,冻的我清鼻流成长丝线,牛走丢遭受地主吊起来往死里打,地主就不是个怂。刚解放和你大到商县南山贩运木料,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岭再就是钻沟,把木料扛到潼关太要一带卖掉挣点辛苦钱。从商县南山回来才在咱陈家村和你大盖三间瓦房。一家几口子人住三间房实在紧狭实在挤不下去,你父母和你们搬到咱队上后洼生产队的三间低矮土瓦房生活。老房子这几年风吹雨淋,毛老鼠透洞早都塌了,这才盖起二层小洋楼。为了糊口,实则是躲难,吃大锅饭期间,我在县建筑队参与修建西街小学、椭圆仓。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我响应国家召唤到省建三公司工作,我稳实免言,憨厚善良,安排在韩森寨、临潼担任保管员。国家兴修水利、大办农业时,我又回到生产队当瓦工。六五年社教时,抽调我去西安东北五〇二公司担任锅炉工,一直到六九年返回农村,一直在这“有女不嫁丰陵塬,唾沫洗脸尿磨镰”的丰陵塬务农到先在。年轻时穷的成不起家,三十六岁历经一番曲折顶住各种压力才成家的,算是有了人家过活,不料二年后你娘娘被人拐到四十里梁塬,我和女子相依为命苦度时光到如今。听起来叔叔讲述这段苦难经历不由得叫我暗自神伤。

叔叔在田间劳作
甭看叔叔生活在黄胶泥的丰陵塬上,那几年也是在外面闯荡江湖的人,见过的多,知道的广。这与他那些年给地主放牛,在韩森寨、临潼等地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密切相关。离双亲听惯了冷言冷语,看惯了人世间眉高眼低,可以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叔叔最擅长讲故事,我稍微懂一点事,我叔叔肯到我家串门,就给我讲故事,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记忆犹新是叔叔的院子原来有一棵核桃树,树冠茂盛,每到晚上在月光下拉一张席铺在场里,叔叔的粉丝们或坐或躺的围坐在他的周围,听叔叔讲那过去的故事,大禹治水、火戏诸侯、卧薪尝胆、鸿门宴、杯酒释兵权、虎门销烟、父子抬驴、狼来了,等等,这些故事叔叔讲的津津有味,既形象又生动,里面的哲理很能启发人,听故事的人目不转睛如痴如醉。叔叔能把古典剧《游龟山》《铡美案》《王宝钏》《三娘教子》《劈山救母》整本戏词百分之七八按一定节奏说唱下来。我是听叔叔故事长大的,从听故事我学会做人做事。叔叔和我都爱看戏,封子山、兑山庙会常唱戏,我就去那里寻找叔叔,见了非到埝下享受三秦套餐肉夹馍不可,高兴了再喝二两烧酒,好不痛快。
叔叔说起话来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叔叔与村上有些人辩论是非曲直,一些人无言以对就羞辱叔叔,让他在人面前颜面扫地,没想到叔叔用这样的一句话应对:你姑的娃给我叫舅,咱俩啥关系。弄的这些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我叔说的是什么关系,等尔等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巧妙避开矛盾冲突;有人无故凶我叔,他笑着说,你是什么品种,怎么这么凶;有晚辈不注意场合在我叔跟前开不该开的玩笑,我叔似笑非笑回对,等我有钱了,我就带你去最好的精神病院;叔叔有时也爱开玩笑,有人说不过叔叔了,就满嘴喷粪怒对,叔叔回对说,我只想骂人,但不想骂你。有些人爱抬杠,争得面红耳赤,叔叔就说,你这么会抬杠,建筑工地需要你这样的人抬杠。叔叔就是用这种委婉且幽默的方式战胜这些不怀好意的人。

叔叔在菜园中
叔叔老是怀着乐观的心态一步一步朝终老的路上走着。开口说话总是乐哈哈的,从来不跟别人计较,也从来不跟别人吵架红脸,平日里大小事情很少埋怨,很少怨言。叔叔说,人这一生从生到死到剧终,功名利禄一场空,有办法的争个金山银山,没办法的把心放宽,再甭抢再甭争啥事你都往开的想,永远看别人不顺眼的人都是自己的修养不够。叔叔常说,烦恼和忧愁就像农活,你不干就没有了,要干一辈子都干不完,烦恼和忧愁不想就没有了,一味钻牛角,一定钻成神经病,像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一样忘掉烦恼和忧愁。叔叔从不纠结过去,也不忧虑未来,也没见叔叔有想不开的事。叔叔这样说,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沟沟坎坎在所难免,无中生有之事常有,多嘴多舌之人太多,这就是生活。任何人一世不可能没做过错事甚至昧良心的事,趁还活着,该还愿的还愿,该认错的认错,到终老时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无缺无憾地去另一个世界。叔叔是一个慢热的人,干事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天再热累了坐在地边扶住锄把很快进入梦乡,那过事音响声音再高爬在桌子照样睡着,端着碗串门子吃着吃着就丢盹,真的是油锅溢了都不着急。干活磨磨蹭蹭、拖拖沓沓、慢条斯理、慢慢腾腾,但可有条不紊推进中。弘一大师说:一个人行为敦厚,性格缓,说话慢,必定是有福之相。叔叔一路走来没住过医院,我认为这与他有乐观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叔叔是在逆境中拉我一把的人。记得那年去省城念书,正是我家经济困难时期,叔叔东拼西凑给我十元钱,当时的十元不是当下的十元,和现在相比,值不了一千元,也少不了多少。只要在县城碰到我一定招呼叔叔吃一顿便饭,回家拿上穿七八成新的衣服送给叔叔。每回家辣子、茄子、芋头、萝卜、白菜非要让我带上,我心里热乎乎的。每次回家就往我叔屋里跑,我叔侄俩到一起总有话题谝,总有说不完的话,工作中有不顺心的事,生活中受到委屈总想给叔叔倾诉,叔叔一遍遍暖心质朴的话语,如拨乌云见晴天,顿时茅塞顿开。盘坐在热炕头与他老人家小酌二杯,心情舒畅,我有时也忘了辈份,和他没高没低开玩笑,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很高兴,心里美滋滋的。喝到李白举杯邀明月雅兴的时候,我们也高谈阔论一番,吼几嗓子一阵,其乐融融。每年正月十五给老先人上坟,我喜欢和叔叔搭帮而行,一路上就是想与叔叔拉拉家常,聊聊天。
老一辈现在只剩下叔叔了,耄耋之年的他,身体大不如以前,很少有话语,躬着腰,拄着杖,步履蹒跚的活动在村头巷尾,看着叔叔日渐消瘦的身影和沧桑的面孔,我心里酸酸的。现在叔叔耳背了,说话老打岔,到跟前才认得人,但生活完全能够自理。叔叔现在盖起四间二层小洋楼,孙女出嫁了,孙子也成家了,马上就四世同堂。

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放牛娃出身的叔叔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用曲折苦情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别看叔叔其貌不扬,社会上的那些事他都知道,我把叔叔看成“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我记住叔叔这样一段话:生活,就免不了酸甜苦辣;人生,就免不了人情冷暖;人生在世,想开就在天堂,想不开就在地狱。焦虑症就是“太要强”,抑郁症就是“钻牛角”,失眠症就是“爱操心”,胃不好就是“生怨气”,肝不好就是“爱发怒”,肾不好就是“怕出来的”,结节就是“气出来的”。叔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叔叔从不与人争多论少,凡事想的开,拿得起放得下,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憨厚老实本分,老是笑着面对自己的未来和一生,和叔叔在一起是“大补药”。我认为叔叔长寿与他乐观的心态有直接关系。《论语》有云:仁者寿,智者乐。人们都有了我叔这样处事哲学,生活岂不温馨惬意。我用六句话终结叔叔人生:放牛娃子当过,工人阶级干过,麸糠野菜吃过,茅草棚棚住过,酸甜苦辣有过,先苦后甜经过。
祝愿叔叔安安稳稳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陈英良,男,生于1968年7月7日,本科文化程度,在洛南县人民法院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练太极,唱秦腔,写一些散文,巜我喜欢秦腔》,《基层法官的一天》,巜母亲,我心中的一座灯塔》,《学习太极拳随想》等文章先后在巜商洛日报》《商洛审判》刊登;《如何阻止农民上访后脚步》在《民情与信访》杂志刊登;巜小时候过年的那段岁月》被洛南县图书馆评为特等奖。
发稿编辑:张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