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学良
赏析:艾 爱
朗诵:清 雅
抹布/常学良
新呈洁净暂时春,
后见污身共与尘。
命运交由天所顾,
从其被动探其珍。
—————❅—————
赏析/艾爱
这首诗以平凡的抹布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哲思,赋予日常事物以诗意与生命。以下是对作品的逐句赏析:
首句“新呈洁净暂时春”
“洁净”与“春”的意象组合新颖巧妙,既描绘抹布初用时的清新洁白,又暗喻其焕发的生命力如短暂春光。
“暂时”二字为全诗埋下伏笔,暗示洁净状态转瞬即逝,预示抹布即将面临的命运转折。
次句“后见污身共与尘”
“污身”“共尘”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展现抹布从洁净到污浊的必然宿命。
“共与”二字暗含主动承担之意,将被动沾染污渍转化为与尘埃共存的坦然姿态,赋予抹布以奉献者的形象。
第三句“命运交由天所顾”
笔锋转向对命运的思考,“天所顾”表面写抹布无法自主的处境,实则暗藏反讽——所谓“天顾”不过是随人使用的无奈。 此句以退为进,为末句的价值升华作铺垫,突显被动处境中的精神主动。
结句“从其被动探其珍”
“探其珍”是全诗诗眼,将视角从表象转向深层价值:抹布虽被迫承受污秽,却在涤净他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被动”与“珍”的辩证统一,揭示平凡者通过奉献成就伟大的生命哲学。
整体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借微物寄寓对奉献精神的礼赞,赋予日常劳动以崇高诗意。
2. 对比强烈:“洁净春”与“污身尘”、“天顾”与“被动”的多重对照,强化了命运与价值的冲突美。
3. 哲思升华:突破“工具悲情”的传统视角,在被动中发掘主动价值,体现东方“无用之用”的智慧。
此诗犹如一幅静物写生与哲理寓言的双面绣,在朴素的物象中绣出生命韧性的金线,让读者在抹布的褶皱里,触摸到那些沉默奉献者灵魂的温度。
作者简介
常学良: 当代诗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同市诗词学会顾问。《浩雅轩》《北岳古韵》微刊顾问。著有《梦境良缘》诗集一部。
赏析简介
迪卜赛克: 网名神评。
主播简介
清雅:原名王亚清,来自稻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性格开朗,为人正直。51ⅴⅴ朗诵达人。
声明:本平台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