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百将士血战鸿鹤岭
文/沈斌芳
群峰拔地势如磐 ,翠岭长存壮烈篇。
恍见旌旗飘鹤岭 ,犹闻霹雳震乡关。
驱倭斩寇钢枪举,取义成仁碧血捐。
将士虽湮名与姓,先贤浩气耀云天。

附:古典诗词鉴赏专业老师点评:

这首诗以鸿鹤岭血战为核心,字里行间饱含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极具感染力。
首联“群峰拔地势如磐,翠岭长存壮烈篇”,以“势如磐”的群峰起笔,既写尽鸿鹤岭的雄伟地势,又暗喻英烈精神如山脉般稳固不朽;“翠岭长存”四字,将自然山水与历史记忆相连,点明此地因英雄壮举而载入“壮烈篇”。
颔联“恍见旌旗飘鹤岭,犹闻霹雳震乡关”,以“恍见”“犹闻”引入想象,“旌旗飘”再现战场的壮阔,“霹雳震”暗写战斗的激烈,虚实结合间,仿佛能穿越时空目睹当年血战场景,画面感极强。
颈联“驱倭斩寇钢枪举,取义成仁碧血捐”,直抒胸臆。“驱倭斩寇”点出战斗的正义性,“钢枪举”展现将士的英勇无畏;“取义成仁”“碧血捐”则凝练了他们为家国牺牲的崇高气节,字字千钧。
尾联“将士虽湮名与姓,先贤浩气耀云天”,由具体的战斗转向精神的传承。即便多数将士未留下姓名,但他们的“浩气”足以“耀云天”,既为无名英雄正名,也将情感推向高潮,让英烈精神的光芒穿透时空,震撼人心。
全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虚实相济,既有对历史场景的生动还原,又有对英雄精神的深刻礼赞,沉郁悲壮中透着昂扬之气,感染力持久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