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工程是“三线建设”的国防战备工程,今天解密后才知其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 54师两万多官兵奉命秘密进行施工,浴血奋战长达八年,先后共有六万多名官兵参加了建设。
如今的816已转型为文化旅𣸯产业,景区对外开放,由涪陵交旅集团负责,由重庆泽惠健康产业公司经营管理。
2025年5月,受54师战友联谊会陈怀文会长和原123团机一连第六届重庆战友联谊会组委会、原123团机一连指导员柯富银的邀请,我和武汉战友、书法家胡长发一道,参加了重返816工程参观活动,并向景区捐赠了书法作品。
特记之。
刘永泽 2025年7月

《致相约》
——献给54师参加816国防工程建设的战友们
作者:刘永泽
朗诵:杨 建
录音制作:杨 烁
合成编辑:杨建松
是时候啦
我们上路吧
相约同行
去朝拜一座山 致敬一个洞
只是因为遥远的记忆
已经变成明晰的有温度的问候
是时候啦
我们让那岁月回望
去巡弋一条江 拥抱一座城
只是因为曾经沧海的战友
太需要一次故地重游

萦系着我魂牵梦绕的思念和乡愁
816——这并不简单的密码代号
熔铸了多少战友勇毅卓绝的芳华春秋
816——涪陵乌江岸边,共和国“三线建设”核工程项目在这里启航
816——白涛镇金子山下
特种工程兵54师永恒的丰碑在这里铸就
我们相约了很久很久
123团机一连的集结号
在微信中的老兵群里鸣奏
从山西的灵石到安徽的宿州
从陕西的延安到湖北的荆州
我们相约了很久很久
把珍藏的“知密鉴定书”捧在胸口
让军嫂们与我们同行吧
去揭开当年“隐姓埋名”的缘由
我们相约了很久很久
带上那块洞中普通石头篆刻的印章
把这个老物件镶嵌在生命跋涉的关口
去体味人生的惊浪奔雷 气韵深厚
我四处寻找机一连的干打垒营房
触摸那山石作台 竹体隔间
篱笆抹墙的遗存画面
仿佛看见龙骧虎跃 八面生风的战友们
机声轰鸣 活跃在碧水苍山间

我试图丈量着123团引水洞工程的径直长度
最难忘那风钻怒吼水花四溅
粉尘弥漫的硝烟场面
仿佛一条巨龙穿山越岭 破险除难 直通乌江
演绎着石破天惊 气贯长虹的英雄诗卷

我一口气登上9层高的核反应堆大厅
仪表墙上的电子信号闪亮生辉
我仿佛洞见雪藏多年的科研秘典
彰显共和国豪迈的底气和神圣的威严

我虔诚的拜谒了名叫“一碗水”的烈士陵园
青山隐忠骨 山河恋英雄 永铭心间
捎上一壶从家乡酿制的高粱老酒
说一段久违的悄悄话 用你最喜欢的方言
酒泉的马兰花你还记得吗?
“做窝下蛋”的历史功绩 牢记心田
金子山上的通风塔你还记得吗?
登高远眺“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壮观画面
师部大礼堂的舞台你还记得吗?
宣传队表演的“沙家浜”场场爆满
涪陵乌江岸边的码头你还记得吗?
抢运水泥的战士
汗洒江滩 彻夜未眠
洞壁上的口号标语你还记得吗?
激情燃烧的岁月众志擎天
陈列室的工兵铲你还记得吗?
愚公移山的神话在战士手掌老茧中展现
白涛镇街上的邮筒你还记得吗?
相互寄信的两兄弟偶然相遇
激动拥抱的场面
涪陵的榨菜你还记得吗?
麻辣鲜美的重庆小面有你伴随
又见816 我们心心相印
赠上一件遗存的物件镌刻在“传递国家精神”的回音壁公园
捐上一幅书法作品
悬挂在”致敬无名英雄”的大堂间
又见816 彼此心心相许
你泽惠于民 锐意创新
拓展了历史传承 工业遗产转型等全域旅游
满眼春光翠入楼
江涛依旧尽风流
你是长江三峡武陵山脉文旅的骄子
打开了国防教育红色文化沉浸式的窗口
你是“三线建设”厚重的教科书
迎来了54师战友回家的真情回眸
不 不 你就是你
苍山不老 灏业永存 军魂不朽
你是共和国地下钢铁长城的史诗
你是中华民族精神挺立的脊梁
作者简介:
刘永泽
1977年入伍,曾先后在 54师宣传队、师军务科、123团 14连工作过。曾任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任湖北省书法院院长、湖北省行政区划与地名文化研究会会长。是中国书协第二届、第七届理事,中国作协会员。
朗诵者简介
杨建
中国十大诵读艺术家
中国演艺家协会常委
中国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一级演员
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武汉大学艺术专家组专家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武汉孝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武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
武汉环保形象大使
武汉国家安全宣传员
武汉歌舞剧院艺术指导
著名节目主持人
语言培训与运用《先声夺人》品牌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