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川(上片):那些已经和正在逝去的文化遗产
皇甫川,先秦时名狗枷川,唐时名嘉川,为城南三川之一,民国时名皇甫川。
皇甫川位于蓝田西崜,长蓝交界,向为偏僻地带。地域狭小,农业产业。按此而论,川里已无发展余地。原上即使有大项目,对川里助益有限。可以说,发展路径已经锁死。
回乡将近一月,虽然出访无几,却也了解了不少情况。
即将返越,晚上睡不着,于是盘奌了一下皇甫川的文化遗产。
1.宗教遗产
①宝峰三寺:上寺史家寨庵庙、中寺小寺庙、下寺真武庙(又称上庙),皆形成于明代。
上寺与下寺毁而重建。
②晋公庙,神主为晋文公,有两处:一为史家寨,初始年代不详,现存修建于光绪年间。一为肖家坡,初建于光绪年间,已毁。
③城隍庙,位于肖家坡村北,清代光绪年间,已毁。
④太极宫大庙,位于孙家坡,最晚于民国年间,已于近年重建。
2.名人故居:
史家寨清代岳翰林故居,为大荔县建于道光年间。已毁。
侯家村清代末届杨举人故居,修缮良好。
孙家坡中医世家孙文雅故居,现存良好。
3.清代民居。以肖家坡为代表,废弃之中。
4.老戏楼,位于肖家坡,初建于道光六年,已半毁。
5.共和国水利遗产:
①侯家村杨良才所修蓄水库,已废弃。
②孙家坡冯家沟水库,现存。
③骆驼岭水库,现存。
6.古木,不详。
7.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田家村水会音乐,最晚形成于清代,已不传。
②关中道情,以林家寨为代表,衰微之中。
③秦腔艺术,以肖家坡为代表,衰微之中。
④社火艺术,以肖家坡为代表,衰微之中。
⑤取水仪轨,现以孙家坡为代表。
⑥老孙家(孙家坡和敬家村)石雕艺术,失传。
皇甫三川中,焦岱川有集,汤峪川有温泉,皇甫川虽小,却有这些文化遗产。
可以预计,皇甫川只有两个前途。
一是从文化上作文章,抢救文化遗产,将全川文化遗产汇集起来,以一两个村落为抓手,将食宿、遗产展示、农业观光结合起来,发展一条龙乡村旅游。
现肖坡岭头已有悦东山民宿,又有骆驼岭和冯家沟两个水库,孙家坡入选西安市传统村落,若不断努力。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
另一条是坐待人口减少(农村光棍甚多,会自然淘汰),少数人农业规模经营这条路。但若是坐待这些文化遗产消亡,即使少数人耕田,皇甫川也将是文化上的荒漠。
这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局面,看是否想些办法,给子孙留口饭。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组织起来,争取资金。开展项目,扩大宣传,最后形成观光产业。
希望有志于弘扬皇甫川文化,发展家乡的乡贤,文化人,一齐努力,给后世子孙创造个光辉的前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年教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课程,掌握了不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道理。
学以致用,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已将蓝田水陆庵编入同名教材,出版后以为蓝田宣传。
对皇甫川发展也有些想法,说出来,心也就安了。
权以此诗作结吧。
昔日米粮川,
今日沦无名。
我为皇甫子,
廿余居越城。
终南西北望,
故乡常梦中。
耕者古来本,
文化饰其容。
常记古人训,
知行须相并。
众皆昏昏睡,
几人能先醒?
鸟飞随其首,
人惟导者行。
穷者独其善,
达者济众生。
桐川关山路,
老雏凤并鸣。
同侪齐努力,
万里足下成。
略尽绵薄力,
亦可慰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