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审核林耀平先生
文武兼施乃治国之双轨管道
作者:宋献生
今偶尔在网络上见到一位网名为“品味人生”老领导对当今社会的一些困惑,非常直白。我也受到深深触动。
这位老领导是在看完林耀平老战友的一篇短文《中华传统文化是活乱的根本》所发出的感叹。他直白地说:当官员们失去了精神航标,当法治的威慑力不足以遏制贪欲,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性作用?此不禁让我掩卷深思。感悟: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文武兼施——法治为武,德治为文,二者兼具,缺一不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与“忠孝廉耻勇”及“温良恭俭让”,构成了官员德治的根基。仁者爱人,义者正己,礼者敬人,智者明理,信者守诺;忠以事国,孝以持家,廉以养德,耻以知止,勇以担责……这一切的一切,无论谁,只要他学会了、懂了,照着去做了,他还不努力、不奋斗、不检点、不自省、不自律吗?这些传统美德不是过时的教条,而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一个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五常”都不懂的官员,如何能够真正理解“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又如何能够在权力诱惑面前保持定力?
当代治理需要与时代同步,但同步不等同于抛弃传统。法治固然重要,严惩贪腐确有必要,但若只靠“凡贪百万以上统统枪毙”的威慑,而不从官员内心建立道德防线,就如同治水只堵不疏。德治是预防,法治是惩戒,二者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正是医治官场浮躁之风的良药。温则不骄,良则不恶,恭则不慢,俭则不奢,让则不争——这些品质恰是当代官员最需要修炼的内功。
“林氏草根理论”之“从娃娃抓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为国家治理培育未来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当“孝悌忠信”成为民族基因,当“礼义廉耻”融入社会血脉,法治的刚性才能真正发挥震慑作用而不沦为单纯的惩罚工具。文武兼施的治理智慧,正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密码所在。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重拾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为现代治理寻找精神根基。唯有德治与法治并重,教化与惩戒同行,才能构建起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实现真正的政治清明。这或许就是解决“品味人生”老领导困惑的根本之道吧。
(2025.7.28 于南宁)
桂林都市文艺社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黄蓓蓓 文长海 韦天喜 江开华
副社长:李运德 孙炎宏 李席林 杨爱国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廖明东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执行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虹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虹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紫燕 心太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