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连山神兽谱
刘万成
祈连山,乃神话传说中三界交汇之地,《离骚》《山海经》等古籍皆有生动描绘。仅其神兽系列,就很神奇。也不知老拙可否登顶一看究竟,估计只有远望的可能。九尾狐,鄙人在天门山下见过其塑型,妖媚无比,尾燃鬼火,心术不正者见了她,心魄被摄。青鸾,似凤凰。此外如白泽、夔牛、烛阴等,只知其神通广大,却无感性认识。
一、白泽:通晓万物的智慧之灵
白泽是祈连山最神秘的神兽之一,其形如白玉麒麟,额生一角,双目能洞察人心。相传黄帝东巡至祈连山时,白泽口吐人言,将天下鬼神之事、万物精怪尽数道来,黄帝命人绘图成《白泽图》,后世修道者皆奉为驱邪宝典。
特征:全身雪白,皮毛如月光般流转,行走时足不染尘。角能感应天地灵气,每逢月圆之夜,角上会浮现星图。鸣声如清泉滴石,闻者心神宁静,可解百毒。
传说:曾有书生在祈连山迷路,见白泽卧于古松之下,遂上前询问归途。白泽不言,仅以角轻点地面,地面顿时浮现一条星光小径,引书生安全下山。
二、青鸾:西王母的仙乐使者
《山海经》载,青鸾为西王母座前神鸟,羽毛青碧如翡翠,尾羽拖曳七彩流光。每逢西王母驾临祈连山,青鸾便盘旋天际,洒下仙音,其声能使顽石点头,恶鬼退避。
特征:双翼展开时遮天蔽日,羽翼摩擦可奏《清虚之乐》。泪化明珠,饮其泪者可得长生(但无人能取,因青鸾不落凡尘)。尾羽三根,分别象征“天时、地利、人和”,若得其一,可通晓天命。
传说:唐代道士李淳风曾见青鸾于祈连山顶鸣叫,声震九霄。他依声谱成《青鸾曲》,弹奏时竟引来仙鹤成群,云中似有仙人抚掌而笑。
三、夔牛:镇守龙渊的雷兽
夔牛状如青牛而无角,独足踏地,声如惊雷。《山海经》云:“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名曰夔,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出入水则必风雨。”祈连山的夔牛,正是东海夔牛的后裔,镇守着山中的龙渊秘境。
特征:
独足落地时,山石皆震,可唤醒地底龙脉。吼声能召来风雨,古人常以夔牛皮制鼓,擂之可退敌兵。额间有“雷纹”,每逢雷雨夜,纹路会闪烁电光。
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得夔牛相助,其独足踏地,震开山石,疏通河道。后世工匠在祈连山采石,若见夔牛踪影,必速速离开,否则山崩地裂。
四、烛阴:幽冥之眼的守门者
烛阴并非祈连山原生神兽,而是来自幽冥界的使者。它身长千里,赤目如炬,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呼吸间可令四季更替。《山海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在祈连山的黄泉之门旁,烛阴盘踞如山,监视着往来魂魄。
特征:双眼如红日,直视之下凡人魂飞魄散。身躯隐于云雾,唯有幽冥气息浓重时才会显形。鳞片坚硬如玄铁,刀剑难伤。
传说:曾有盗墓者误入黄泉之门,烛阴睁眼一瞥,那人瞬间化为石像,千年不腐。至今,祈连山深处仍有“石人坑”,传说是烛阴的杰作。
五、九尾狐:魅惑与祥瑞的化身
九尾狐在祈连山有双重身份:白日为祥瑞之兽,尾生莲花,踏云而行;入夜则化为魅灵,尾燃鬼火,摄人心魄。《山海经》称其“食之不蛊”,但若心术不正者见之,反遭其惑。
特征: 九尾分别代表“九德”,尾毛可化仙药。眼睛一金一银,金眼观人心,银眼辨善恶。狐火能照见前世今生,但凡人不可直视。
传说:周穆王西巡至祈连山,九尾狐献上“长生酒”,饮后容颜不老。但后来有妖人盗取其尾毛炼药,反引灾祸,自此九尾狐隐于深谷,不再现世。
神兽与祈连山的羁绊:祈连山的神兽,既是天地灵气的凝聚,也是三界规则的守护者。它们或为指引迷途,或为镇守秘境,或为警醒世人,与山脉共生共存。若有缘人得见一二,便是三生有幸;若强行惊扰,恐遭天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