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难忘的临战亲历
丁保光
人生路漫漫,最难忘莫过于我军旅生涯中的那些风雨历程。
1992年7月下旬,空军航空兵某师下属的一支歼击机飞行部队,在中印边境某前沿机场执行对印作战驻训任务。
某日,突然接到成都军区空军司令部作战处通知:师长驾一架战鹰于一个半小时后在此着陆,前来检查指导对印作战驻训。
这天,在阳光的照射下,珠穆朗玛峰的雪顶如同一座巨大的银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天空湛蓝如洗,与珠峰和大地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梦幻般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
上午11点35分,我们听到在机场上空,东北方向传来了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歼击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就像夏天打雷似的,但是,那声音更带劲,感觉脚下都在微微颤抖。在地面指挥员发出的无线电波的引导下,师长操纵着战鹰,宛如在碧空上演一场精心编排的空中舞蹈,将力量与美学完美融合。随着师长精准的操控,歼击机开始缓缓下降,其姿势优雅,如同一只归巢的雄鹰,收敛起翱翔天际的凌厉,转而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降落姿式。 机翼轻轻调整角度,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精致的羽毛,在空气中轻轻掠过,留下一道细腻的涟漪。随着高度的不断降低,速度也逐渐减缓,丝滑降落,平稳地滑落在跑道上,仿佛一片飘落的叶子。这也标志着师长驾驶的战鹰已安全着陆。尾翼轻轻摇摆,如同在向机场上所有的指战员致以问候!而那逐渐减速直至停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表演的完美谢幕。
整个着陆过程展现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优雅与从容,不仅体现了师长高超的驾驶技艺,也彰显了现代军事科技与自然法则的和谐共生。这一刻也化身为天空与大地之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座 舱盖打开,师长脱掉飞行头盔,站起,并跨出座舱,通过挂梯来到地面,只见师长身姿挺拔如松,他的面容犹如刀削般棱角分明,古铜色的皮肤透着长期翱翔蓝天留下的阳光痕迹,下颌线紧绷出一道刚毅的弧度。短发如钢针,根根直立,鬓角已染上几丝霜白,却也更添了几分历经沙场的威严。
师长将战鹰交给地勤维护保障人员后,在机场即看望了轮战的飞行人员、地勤维护保障人员、团机关的司、政人员和空军贡嘎场站后勤保障人员之后,便一头扎进作战参谋给他准备的印度空军资料里,专注的研究起来。 “八.一”建军节是我们军人的荣耀日!这一天(1992年8月1日,)师长坐镇指挥所,担任作战指挥员。
上午10点28分,指挥所的电子荧光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四个像鬼火一样的亮点,这亮点在印度戈拉卡德空军机场上空,沿铁路线由西向东游移莱克巴尼空军机场。我们看到亮点的大小和速度,便快速判断出:这是印度空军的四架战斗机。对此,我们已习以为常,因为,自我们进驻对印作战的前沿机场以来,印度空军还从未敢飞越中印边境线!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是保持高度警惕,紧盯荧光屏,跟踪冷静观察。 然而,师长却突然果断下令我前沿作战驻训的飞行部队,迅速起飞了八架歼击机,沿雅鲁藏布江超低空(防止印度雷达发现)高速飞向中印边境线。
当印度空军的四架战斗机飞至印度境内的丁苏吉亚机场(距中印边境最近的空军机场)上空时,却突然改变航向,左转向我边境扑来,在距边境线还有几十公里时,印度战机又突然跃升高度,准备窜入我国领空。 当这四架战机的飞行员,职业性的抬头向上瞭望时,突然发现上方已有八架中国空军的战机正如流星般的砸向自己的头顶。印度空军飞行员怎么也不会想到,我方战机在飞抵边境线时,师长突然下令八名战机飞行员同时打加力,撕裂长空,以利剑出鞘姿式,刺破云层,窜升至万米以上高空,牢牢的掌控着制空权,并剑刺印机。 印机遭到中国空军从天而降的突然压制,惊得魂飞魄散,急忙躲避。这也给印度空军飞行员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乱了阵脚,战斗力锐减,迅速掉头逃向印度的丁苏吉亚空军基地。
在取得了完全胜利后,中国空军的八架钢铁雄鹰,在师长的命令下,也迅速返航,气流震颤,利剑归鞘,胜利的航迹在天幕烙下星芒勋章。 当战鹰的起落架轮胎在跑道上擦出青烟时,发动机延伸管喷口渐渐熄灭的幽蓝火焰里,还闪烁着成串的璀璨珠链,展示着胜利的喜悦!
指挥所里,所有参加战斗值班的人员,围着师长问:“您怎么判断得那么准?您怎么知道印度空军今天将要飞袭我国领空?” 师长略一思忖,沉稳地说道:“印度这个国家,投机取巧习性明显,他们不去客观考量,处理军事问题有时冒冒失失。在我国与所谓的军事强国、个别邻国有摩擦时,甚至或在我国的重大节日时,他们往往会趁机跳出来挑衅。” 大家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师长的讲话,师长却不讲了,停顿了片刻,师长突然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大家一愣,便快速回答:“‘八一’建军节呀!” 几秒钟之后,大家迅速反应过来,对师长的准确判断和雷霆出击,报以惊雷炸响般的掌声!
由于保守军事秘密的规定,请原谅我不能将这位师长的名字公开,这位集智慧、果敢、潇洒、指挥若定于一身的师长,后来又先后被任命为空军某军参谋长、军区空军参谋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并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丁保光,1961年出生,山东临沂市临沭县人,临沂市作协会员,临沭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大学学历,毕业于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临沭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二级高级警长(正县职)历任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团文书、机械师、政治处干事,航空兵某师秘书、航空兵某团团党委委员兼飞行大队教导员,航空兵某师政治部部委会委员兼理论教研室负责人(副团职、空军中校),论文、调查报告、通讯、报告文学、散文等作品见诸军内外多种刊物、报纸、文集、电子期刊及数字媒体。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日照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