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的自白
作者:范宝林
我本来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是亲情、友情、同事情、同志情等诸多情感的延续和深化。我原本崇尚于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和谐共振与精神上的相互依托。可如今,我却被人为地包上了金钱的外壳,使我天然的本性被凝固、窒息而濒临死亡的边缘。“人情薄如纸,唯钱来作主”,成了我最真实的写照。现在,我满脑子里只有一个“钱”字。无论红白喜事,只要有钱往来,我就笑脸相迎;只要礼重钱多,我就喜笑颜开。说句大实话,起初,对这种做法,我也是很不适应的,时常要倒胃口。但经过这几年旋风般越刮越猛的锻炼,我的思想观念已由不适应而适应,由适应走向大解放、大发展,加之人们又日益百般地呵护、娇惯、溺爱、迁就与放纵,使得我愈发地态度专一,一门心思地追逐金钱,几近心狠手辣贪得无厌的地步。什么亲情、友情、同事情等等,概不相认。有钱送来,就是我的亲眷;多送钱来,就是我的深交,我,只认钱,不认人。前几日,单位同事的儿子结婚,人们趋之若鹜,几乎踏破了他家的门坎。我及时当起了钱掌柜,一下了就收到了几万元。但也有几个不识时务不合群者,我是很生气的,因为他们对这次行动无动于衷。尽管以前,我与他们交情不薄,但因这次之故,我也不得不来个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自此,见了面,一脸平淡,故意疏远,让他们自己去品味不加入新潮流的孤立后果。
有人说,我的身价在逐年上升,我听了非常高兴。时下,经济建设为中心,我跟着转变观念,以金钱为标准来交朋结友,谁不认可?谁不看重?尽管也有人当面或背后嘀嘀咕咕,对我说三道四,指责我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孔方兄”唱主角,铜臭味甚浓,并杞人忧天地说,如此下去,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牵累,还剩什么?!也有的说我是诱发腐败的根源,不少想升官发财的人,就是利用我的“公开”身份,来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话虽不错,也很刺耳,但说归说,做归做,我不是还在照样地大行其事吗!大气候已经形成,谁能改变?!
我最怕的是大搞精神文明建设。她一来,我的身价就要大打折扣,脸面也将暗淡许多。最为担忧的是,一旦动了真格,专拿我开刀,我这条小命就难保了;再则,我这因时常大吃大喝现已高度膨胀的胃口,也是无法忍受既贫又苦的生活的。尽管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怀念过去,很想找回从前,深知这样做是在忘掉根本,导致最终找不到原来的自己,但我还是不愿意过可怜巴巴的清贫日子。况且,大家都在奔小康,走向现代化,我那能掉队落伍?!
应该说,我这几年确实是越来越风光,越来越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了。因为,一年四季,什么砌房造屋、嫁女娶媳、生日祝寿、升迁庆贺、中榜捧场、丧事哀悼、逢年过节……只要有个名目,我就可以大显身手,一展风姿。眼下,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又在渐渐走来,这是个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又该我登台尽兴表演了。这个机遇一年只有一次,我必须好好地露一手。当然,更少不了各位最亲密的亲朋好友们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没有你们,我这独角戏怎么唱?!所以,提前打个招呼:拜托各位,多多关照。(江源)
作者简介:范宝林,笔名:江源。男,1963年11月20日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中国百家文化网注册文艺家,莫言故里——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会员,镇作协副主席。务农、做工、学艺、当兵、乡镇机关多部门工作。做过部队机关报文艺版编辑、当过镇自办广播节目编播和有关报刊、电台特约撰稿人,并因年度用稿第一,被记三等功一次。现返璞归真,赏田园风光,享怡然生活。长期业余练笔,新闻、通讯、评论、诗歌、散文、小小说等多体裁文稿,均有尝试。并在国家、省、市、区级报刊、电台、网站,有用稿、获小奖,但收获甚微。然,痴心不改,笔耕依然...... 2024年4月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24年7月由中国美文出版社分别出版两部姊妹篇的文集《我不想说》、《我不愿说》。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