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扫码付费
精华热点
扫码付费
作者/惠武
一日,带着四岁的小孙子,去上一个兴趣课。
下课后,我问小孙子:“我们去吃一碗牛肉面好吗?”可他却回答的很干脆:“不行!我要去’老娘舅’吃宝宝餐’!”听这口气,是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
于是,我只好一边说:“行行行!就听你的,咱们去吃’老娘舅!’”一边和他一起去了“老娘舅” 。
进门落座后,我就准备去吧台点餐买单。可小孙子却叫住我说:“爷爷,你没有听见阿姨说:扫码点餐吗?”
我说:“没有听见啊!在哪里扫码呢?”
“哎呀,就在桌子上呀!你没有看见啊?”他还有点急了。
咳,我一低头,才看见桌子的边上,有一块像火柴盒一样大小的二维码,这才掏出手机打开微信进行扫码。可捣鼓来捣鼓去,就是提交不了单子,也付不了钱。孙子急了,他说:“爷爷,你不会操作,去叫阿姨来帮你操作啊!”
我给他说:“你不要急啊,我慢慢看清楚了,一步一步来啊。”可他还是不安分。就把头凑过来看着我操作。一会说你别点这个,要点哪个。一会又说这个只能点一次,不能点两次。要先点这个,后点那个。
呵呵,在小孙子的说教和指导下,还居然付费成功!这时的小不点,眉飞色舞地歪着头,笑话似地对我说:“我说你不会吧?叫阿姨来帮你扫码,你还不听!”
是的,在如今电子信息社会,智能高科技时代,像我这些个六七十岁以上的一部分、或者是很有一部分的老年人,可以说已经和现在的社会进程快要脱节了。就以我来说,对电子产品的认知接受和熟悉度,确实还不如一个四五岁的孩童。说这话,并非自逊,这是实实在在的,不知其他人有无同感。
就出门买东西这一件事,即可足以说明。我出去买东西,从来不会使用手机支付,一直用现金结算支付。用现金结算支付,方式简单,钞票一掏就了事,虽然也给我带来好多次的麻烦。可是,我习惯这样做,觉得它还是很方便的。
有一次我在一个骑摩托车卖鸡蛋的人那里称好了几斤鸡蛋,结算时人家说要扫码结算,他收现金没有零钱找我。没法子,我手里只有百元一张的现金并没有带手机,只好作罢。
还有一次,在一个菜场买菜,菜价总共三十几块钱。我给人家一百元,老板找了我六十多块,其中一张是五十面额的。当时的菜场光线比较暗,再说我也没有想到会有假钱,遂就骑车回家。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买早餐时,才发现昨天买菜时,所找回来的五十元是假币。这时候,你能怎么办,只能自己认了。
移动网络的发展,确实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伴随着移动网络的手机支付业务,更是遍地开花,比比皆是。
过去的转账结算,只体现在企业以及单位之间的往来结算。而现在,几乎只要发生往来结算,哪怕你只要买一个馒头只有一块钱,也都在使用扫码支付,很少有人用现金来支付。有时用现金付钱的时候,在别人都在扫码的行为中,感觉自己就像是从远古走来的另类一样,显得格外地不协调,不入流。
这也难怪,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在哪里买东西,凡使用现金支付的人,绝对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七十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使用现金的。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各行各业快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节凑,比如,结算的节凑。而结算节凑的快捷,就体现在移动支付这里。
据有关权威统计,我国移动支付额占全球第一,全国人均年支付615笔,是美国的两倍。这就是说,14.4亿人口,大到六七十岁以上,小到刚出生,只要报上户口的公民,都算在支付大军以内了。
这确实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里程碑式的结算方式的大革命。
使用移动支付,结束了千百年以来,交易双方点钞数票的繁琐和麻烦,减少了人们出门携带现金的累赘和负担,尤其是杜绝了近年来的假钞和病毒病菌的传播等风险。为人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确实是高科技技术带给当今社会、带给当今社会的人们最大的实惠和便利。
不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的人们,出门做交易买东西,除过极少部分使用银票进行通兑方式而外,绝大多数的人,总要背上一个臃肿累赘的钱搭连。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硬币为纸币结算,虽说纸币没有硬币那么的沉重累赘,但你总是要在身上带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的。
而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只要身上装一部手机,而且手机里面有足够的数目,便可通行天下,通买天下。没有一点负担,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这是结算方式进步、积极而便捷的一面。
但是,和任何事物一样,移动支付,有它积极有利的一面,一定有它负面不利的弊端。除了我前面说的,像我这种老年人出门消费不方便而外,还有其他方面看到的信息比如;有个人隐私和手机信息泄露的风险;有账户资金被盗的风险;有青年群体对手机支付产生依赖的风险;还有数字货币的安全等等不利因素。
但愿这些不利的负面因素,随着国家对移动支付市场的监督监管,以及据说今后对数字人民币结算方式的普及和推广,那么,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症结,有可能迎刃而解,或者缩小它的负面范围。更能为方便老年人的消费行为,提供便捷与方便的支持。这是今天说了这么多的话,所要表达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尽管所有显露的缺陷,都有可能会随着机制的完善和监管的实施,逐步地补齐堵漏。但有一个现实的担忧怎样解决,目前还没有听到或者看到。
那就是,尽管今后推广实施人民币数字化的结算方式,人们收支结算,只要以刷卡的形式轻轻一刷,就会轻松地完成资金的收入和支付过程。但人民币是个什么样子,手感是什么,它的直视感,它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又将如何体现,恐怕在年轻一代的脑海里,会逐渐地淡化和虚拟化。
另外一个是现金的提取和兑换的繁琐与否,还有会不会又造成个人信息的外泄,老年人怎样使用等都还是一个未知的,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事。
总之,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有它的两极性。有它有利的一面,就一定有它不利的一面。只要不利的一面能转化到最小,那才是皆大欢喜的事。不知我的这种担忧,是不是在发杞人忧天之妄叹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