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迹之怀古文人4
文/ 徐 品
行走江南,寻觅着古代文人的遗迹,尽管遗迹是真真假假、偷梁换柱,但是起码还有着真实的影子,这就够了。至于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之类不提也罢,也许因为咱是老百姓,够不着那么高,看不了那么远,况且我要是穿越到他们那个年代,也活不了那么久,还是让羡慕者们羡慕去吧,我没兴趣,哈哈……
静悄悄的熹园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写的不错,尤其是后两句,可是我尤其的不喜欢这个写诗的人。严格的说,他不算诗人,可以说他是政客或者是学者,至于什么“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等,那就算了,后人的吹捧而已。你想,一个被康熙说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能是什么人?
他就是朱熹,出生于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
中午,顶着毒辣辣的大太阳,在满街没有几个闲人的寂静中,我独自来到了坐落在婺源县紫阳镇的熹园,他二世祖、三世祖的居住地。
熹园,占地面积挺大,大门口还收费,现在应该算是一处景点。但是却没有游客,一个都没有。我独自渡进去,先上了一趟卫生间,然后按照路牌指示开始游览。
望着尊经阁,我忽然在想800年前的这里真的如此恢弘?继而又环顾四周,只见泉涌塘清、天光云影……好一派仙都景象。结果拿出导游介绍一看才哑然失笑,好嘛,原来是婺源朱子实业有限公司在2000年以后才建设的,哈哈。
我不知道这里在南宋时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南宋时的婺源有多少学子在此听学,我只想知道在他的谆谆教导之下,为什么南宋的小皇帝、时年8岁的赵昺被丞相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大宋王朝彻底灭亡?
走过一间间或新或旧的亭台楼阁,我的思绪完全在眼前的景物之外。我在思考,他的“理论”如《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等等……也许被历代的帝王所垂青,作为他们的治国之本,也作为禁锢广大人民思想行为的规范,大有益处;但是我们今天尊崇他、学习他还有什么用呢?难道还想再“存天理灭人欲”不成?
绍熙五年十月十四日,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我就不明白究竟是让谁“八目”,是帝王还是全体老百姓?是帝王,他已经有了天下啊;是百姓,这不是诱导他们被满门抄斩吗?也许我被自己弄糊涂了,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呵呵。
有人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我信,但是思想家就呵呵了,而且他的“教育”我也实在不敢恭维。在庐山,我到过白鹿洞;在长沙,我到过岳麓书院,据说都是他主办的“大学”,可是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丝毫的大学氛围,也许这就是“特色”吧,“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哈哈。
走过虹井亭,据说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时,井中白气贯虹;到朱熹出生时,井中紫气如云,可谓是“圣人之出,必有祥异”,明代的婺源知县陈斌为纪念他,特在井上建亭,起名“虹井亭”。我暗自可笑,想起了陈胜弄鱼腹,刘邦斩白蛇……觉得甚是可悲,可怜,可恨。
前几天看到两则新闻,一是说北大图书馆东门外的石狮子被绝育;一是说黄河壶口瀑布的那头驴被裤衩,哈哈,如此下去,不但要“灭人欲”,恐怕连驴欲也要灭了,朱熹功莫大焉。
路过澹成堂,这里宽敞的厅堂主梁,竟是用一根硕大的木头贯通,房子的十几根圆柱,都用十分名贵的银杏树制作,可谓是富丽堂皇,但可笑的是它的题字,澹,淡泊;成,成就,意思是淡泊一切名利,成就大事业。可在门前种了一棵古栗子树,据说栗树谐音“利”,竟然是为了开门见利,哈哈哈哈,笑煞我了。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忽然,我被自己的思绪吓了一跳,偷偷望向四周还好没人,只有自由的风轻轻吹过……
徐品,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协理事兼纪实文学委员会主任,《玄菟旬刊》主编。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小说月刊》、《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阳光》等刊物并多次获奖,有作品入选教育部编选的小学生阅读书目。著有诗歌散文集《精卫鸟》、长篇历史传记文学《民国社交圈》、长篇历史小说《一号伪装者》、长篇小说《太阳里的冬天》,2013年获首届抚顺作家奖。
李纳,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声音布道,传递美好。范读导师、心理咨询师、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得主、普通话一级甲等、主任播音员、诵读艺术的资深传播者、播音主持专业职业生涯三十六年。
个人微信公众号:纳一天的云水禅心
首发原创作品投稿:356452725@qq.com、微信 :fsd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