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华夏文明及民族融合
精华热点
华夏文明及民族融合
作者:王之彦
一、中华母体•支脉合流
(上)
长河浩荡纳千川,百派同源溯古先。
月映群峰辉共域,星垂九野脉相连。
秦书汉度量同轨,楚韵周风雅共弦。
万化归宗融血脉,一轮朗照是心天。
(中)
百炼川流汇海渊,洪涛深处认初泉。
洛书隐现星辰位,禹鼎沉浮气脉牵。
异俗同袍承雨露,殊音共调写坤乾。
灵根不逐沧桑改,融入金瓯万古圆。
(下)
如月分辉照万川,清光共沐本同悬。
辞骚自蕴荆吴魄,雅颂长歌周鲁篇。
浪涌千帆终向海,根盘九域总依巅。
河图未改星躔序,大块文章一脉传。
二、鸿蒙肇始•神话溯源
(一)混沌初开
鸿蒙肇判气氤氲,牛首人身火德闻。
口授心传遗太古,星移斗转纪风云。
群王谱系纷难考,二帝光辉迥不群。
史海钩沉迷雾里,人文初祖世同尊。
(二)炎帝神格
姜水发祥尊烈山,火师火纪耀尘寰。
钻燧生烟除膻臊,尝草悬壶济世艰。
人身牛首图腾古,南至交疆域野宽。
神性渐随人事化,农耕医药溯渊源。
(三)黄帝圣相
四面轩辕御八垓,黄龙云纪接天台。
合神西泰蛟龙驾,问道崆峒紫气来。
仙话渐迷求羽化,圣功犹待史书裁。
天文星象名初定,舍号轩辕意自在。
(四)神话语境
口耳相传事渺茫,先王世系各称强。
史官力索洪荒迹,文籍纷披神话光。
夸诞之中藏朴质,斗争其内蕴嘉祥。
欲知太古文明路,须向遗言深处量。
(五)形象流变
炎帝神农渐合流,农神医药战魂遒。
太阳火焰融一体,百谷千方惠九州。
形象叠加成信仰,功能复合壮源流。
人文符号恒千古,照亮先民智慧舟。
(六)轩辕星象
畴人子弟散诸华,星占精研溯帝家。
轩辕宿是黄龙体,女主象依前大槎。
名号缘天非妄附,舍居在地亦堪夸。
中央土德尊黄帝,星宿人间本不遐。
(七)历史化痕
太史公书力史编,五皇世系始相连。
虽除仙话迷离色,未掩灵光异相全。
血统道统相需切,汉家疆域正开边。
神人交杂原生态,烙印深深时代镌。
(八)信仰根基
星辰崇拜伴农桑,务实精神早立纲。
神道设教为民事,祀戎大事固家邦。
炎黄基调崇人世,迥异他族政教狂。
信仰标杆勤恳立,千秋万代泽流长。
(九)初祖象征
遂古之初谁肇端,人文初祖屹如磐。
牛耕石刻留真影,谷艺医方祛苦寒。
身教亲耕垂典范,巡行化育布平安。
功勋不恃神权授,赢得千秋俎豆欢。
三、文明基石•人文初祖
(十)黄帝制器
迎日推策法天文,器用初成启昧昏。
舟车宫室开新境,甲历音律定秩伦。
考古新知相印证,文明阶段此留痕。
休言传说皆虚渺,内核光辉耀后昆。
(十一)植艺五种
艺植五谷抚烝民,稼穑根基社稷珍。
黍稷菽麦稻盈野,衣食之源德政陈。
非关首创关宏济,仓廪丰饶固国本。
农本精神从此立,炎黄遗泽到今辰。
(十二)政治雏形
修德振兵度四方,熊罴貔虎列戎行。
云师官制初分职,万国监巡始有纲。
涿鹿为都形胜在,抚民治气政基彰。
国家雏态轩辕启,一统规模后世扬。
(十三)世系构建
五帝德昭帝系连,同宗共祖溯轩辕。
颛顼帝喾承苗裔,夏禹商周继血缘。
史迁班固宏图绘,华夷共祖认同坚。
血缘政治交融处,一统精神血脉传。
(十四)武功赫赫
神农世衰乱象生,轩辕习武干戈鸣。
阪泉三战炎归顺,涿鹿一擒蚩荡平。
不顺者征威远播,功高盖世史垂名。
英雄时代征伐影,融入初祖圣王旌。
(十五)祭祀之由
法施民祀古之经,死勤劳定御灾灵。
捍患功勋昭日月,烈山有子殖百龄。
炎黄德泽被寰宇,享祀千年俎豆馨。
秦畤汉陵崇祀在,桥山松柏郁青青。
(十六)三皇五帝
三皇世系异迁书,炎帝伏羲并立初。
自称子孙源更古,未全接纳史迁图。
纷纭模式皆成统,丰富源头汇巨渠。
实际影响超纸墨,兼容并蓄是通衢。
(十七)符号意义
托古言今理自彰,神农黄帝入文章。
集体智慧凝成就,符号光辉耀八荒。
非是个人创伟业,实为众庶筑华堂。
圣君形象千秋颂,民族心魂赖此昌。
(十八)探源认同
疑古走出探本源,三皇五帝辩纷繁。
学术求真路漫漫,民族认同根固磐。
体系纵非全信史,情结深厚已难搬。
文化身份成自觉,早越书斋辩议关。
四、尊崇演进•政治融合
(十九)黄炎之后
虞舜之时称谓生,共工鲧裔自标名。
两大族邦源上古,姓氏源流此定鼎。
周室虽颓苗裔在,诸侯竞认子孙荣。
五霸七雄皆附祖,血缘纽带系同盟。
(二十)血缘政治
子孙称谓始贤君,褚氏王充论著云。
世系传承分职爵,非关宗族血缘群。
帝王谱系标正统,政治话语赖此分。
攀附炎黄求大义,江山承继理方殷。
(二十一)天下归一
协和万邦古有之,春秋裂变礼崩时。
秦扫六合归一统,汉承秦制固宏基。
孟子预言成现实,九州共贯定无疑。
文化认同需共祖,黄帝崇拜应时需。
(二十二)汉初崇黄
高祖同祀炎与黄,黄老无为治国方。
萧规曹随安社稷,文景之治显休祥。
仓廪丰盈民自足,德至盛哉史笔扬。
祛除仙化崇人圣,正本清源意未央。
(二十三)武帝尊崇
罢黜百家尊孔儒,桥山黄帝冢规模。
勒兵十万朔方去,还祭陵前礼数殊。
天下为宗操柄在,崇黄实助固皇图。
文化主流归一统,符合汉家雄略需。
(二十四)崇黄抑炎
周室姬姓溯轩辕,黄帝地位日益尊。
孔儒崇周轻炎系,史迁笔法定乾坤。
伏羲神农称氏隐,炎帝名号渐沉沦。
两汉思潮成定势,重黄轻炎有原因。
(二十五)王莽新朝
新莽代汉亦尊黄,自谓苗裔溯帝乡。
儒学治国承正统,初祖名号耀新章。
政治需要攀圣祖,易代常需古训装。
革故鼎新托正义,炎黄符号任裁量。
(二十六)北魏认祖
拓跋开基告昊天,群臣奏议继轩辕。
土德符应黄星显,服尚牺牲礼制全。
魏收序纪尊初祖,北朝各族共渊源。
政权合法赖此证,融合华夷一线牵。
(二十七)辽人源流
契丹源出说纷纭,或曰炎苗或轩辕。
宇文鲜卑承一脉,东胡拓跋本同根。
周书晋书各执据,辽史权衡认炎孙。
不论何宗何派祖,炎黄旗帜聚人心。
五、融汇百川•精神永续
(二十八)形象变迁
古酋初祖至共尊,形象随同族运奔。
轨迹相合成一体,精神内质铸精魂。
融合促进认同久,传统形成价值存。
变化之中恒久在,人文始祖耀乾坤。
(二十九)远古融合
原始部族交往频,通婚争战结盟亲。
单一形态渐打破,混合文明始孕娠。
炎黄典范开先路,阪泉涿鹿化烟尘。
披山通道连诸夏,灿烂文明共创新。
(三十)春秋融合
戎夷蛮狄错居中,华夏聚居渐混融。
徐夷齐鲁鲜虞晋,赤狄上党陆浑嵩。
义渠大荔秦晋域,蛮子梁霍楚地逢。
始皇一统烽烟靖,四夷融入版图雄。
(三十一)文化向心
中原文化体系丰,先进光芒引百戎。
吸引力强成主体,规定性在促一同。
互化交融活力显,善化主导运筹功。
此基可溯炎黄世,礼仪制度启鸿蒙。
(三十二)意识扩展
子孙称谓渐宽延,圣主普及到黎元。
血缘淡去文脉重,实指化为泛指篇。
凝聚剂融多民族,共有观念结深缘。
自在实体千年铸,自觉花开近世妍。
(三十三)民族意识
种族国民义不同,血缘言语利相通。
核心要素在意识,自觉方能认族宗。
广博融合成前提,自在根基自厚丰。
炎黄崇拜贯今古,旗帜高扬聚群雄。
(三十四)近代凝聚
鸦片烽烟国难深,共同利益显真心。
反侵抗暴意一致,救亡图存志共钦。
炎黄旗号凝民气,团结精神抵万金。
精神动力源流远,激励前行直到今。
(三十五)符号永恒
个体群体辩未休,氏族共号更符周。
人格化利传崇拜,始祖像巍立九州。
同属华夏共一根,亲如手足益血肉。
文化标识蜚寰宇,根脉相连情义稠。
(三十六)精神永耀
崇拜源流贯古今,团结爱国是精魂。
道德尊崇彰史义,责任肩负显族尊。
感召力强同砥砺,大国梦近共奋进。
融汇百川成巨海,炎黄浩气永著存。
注:崇拜炎黄是中华文明和民族融合的源流。
2025.01.0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