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场骏马★荣耀中华(一)八一话军节.忆战事
(道之/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到来之际,老兵浅谈兵节。
人类的军队,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奴隶社会的初期,并将会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
美国没有设建军节,但设有阵亡将士纪念日(每年5月30日)和退役军人节(每年11月11日)。
俄罗斯每年有34个有关军人的节日。
中国军人七八十年代(本人经历)军营最隆重的节日就两个: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其余节日都不怎么重视。
退役军人,特别是年纪大了的退役军人,他们是很盼望过八一建军节的,并盼望过好一个祥和的建军节。
这是因为军营、军旅生涯在他们心中是一辈子抹不去的记忆。
也因为他们永远忘不了那段青春年华流逝的光辉岁月,
忘不了军营里同吃大锅饭、同训练、同学习、同守边御敌、同冲锋陷阵的好兄弟,
更忘不了这所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所给予他们一辈子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所以兵心难改,兵心不改,希望社会和相关部门要充分理解退役军人的这种特殊情怀,多给予支持、关心关爱。也是充分体现对他们的尊崇。尊重退役军人,也就是尊重国家,也就是尊重人民。
当然各位退役军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参战、立功、伤残退役军人,在过好军节的同时,一定要顾全大局,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对不能借过建军节聚会的机会,造成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事件发生。那就是谁主持,谁参与谁负责。
总之都需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个公民的共同职责和义务,特别是受部队教育多年的退役军人必须言行一致,永远记住来时路。
预祝全国5700万退役军人、230万现役军人节日愉快!
祝烈士家属节日愉快!
烈士父母健康长寿!
九十八载光荣史,
铸就中华进二强。
千万将士汗和血,
浇得神洲遍地红。
没有人民的军队,
哪来人民的一切。
流血群体若无尊,
天下太平靠何人?
八一军节来临忆战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二月十七日上午,
有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中国青年,
他带着9个兄弟,
各人背着数十几斤重的行装,
跟着几十万穿制服的人去了异域他乡。
这个青年他们穿插到了一个叫板屯高地附近的一个山梁上,
面对对面山上完整的工事、暗堡,
有很多穿着特别制服的“陌生人”射来的各种子弹和炮弹,
此时他接到命令由他带那9个兄弟拿下对面那个叫板屯高地的山头。
他一直冲锋在最前面,
下山梁、过稻田、趟河沟,冲山头,
在子弹炮弹如雨、手榴弹到处开花的热闹场景中做着“游戏”。
他在离敌十几米时用手中”烧火棍”打倒了正向他开枪的一个“陌生人”,
其他“陌生人”丟来了手榴弹,
炸得他埋在了泥土中,
但他发现自己身体主件还算完好,
就在灰土中一跃而起,
借烟雾未散直赴对方核心位置,
靠手中的“烧火棍”和拼命的勇气冲上去了,
在战壕中和多个”陌生人热闹起来”,
到“游戏”基本结束时,
清点此山头,
看到了壕沟里和土堆上趟着16个肢体不完整的“陌生人”不动了,
不知是何因?
应是他和后面火力掩护的多种火器所致。
这一“闹”,
时间虽只个多小时,
但确实也是很累人的,
不过这个青年内心还是很痛快的,
他是做的这个“买卖”,
并且这单生意做的也算是“赚了”,
更使后面从望远镜中看到事情经过的“一些人物”和同事都挺高兴的。
这个故事现虽已过去了四十余年,
但这个特殊的日子肯怕他这辈子是忘不悼的了。
身边倒下的兄弟,
愿来生还在硝烟中相逢,
但愿倒下的不是你,
而是我。
有顺口溜为证:
一头青丝走硝烟,
如今白发忆当年。
流血舍身不为钱,
维稳之帽泪涟涟。
好在历史人民写,
正义往事万年传。
那年,那人,那房。
上世纪的79年3月16日,西南边境那场硝烟刚告一段落。因那个忘恩负义的小国被教训后很不服气,我国无奈只好组建几个新的边防师。
这些本想在硝烟过后松口气,着特殊服装,每月领着六、七、八块津贴,还未曾将衣服洗干净的一批年轻人,被匆匆忙忙点名后,由这个大山沟中装上卞车,驶向更遥远的另一个大山沟中。他们沿途看到小镇和有电灯光的地方,心想能住上房子还有电灯就好了。可这些要求太不现实了,他们去到了无人无房无光的大山沟中了。天公不作美,连夜大雨,这些人就只能吃点干粮穿着雨具背靠背坐上一晚了(放哨时除外)。
天亮后有的上山割茅草,有的砍竹子,有的去老乡家借来稻草和着泥巴建设他们的“安乐窝。”
竹棍床、铺稻草、挖坑做米饭。吃得饱、睡得香,茅草泥房初夜美梦好香好香……。
甲辰年八一于湘中宁乡。
【作者简介】
阳国文,男,中共党员,湖南宁乡人,从军12年。现为宁乡市楚沩诗社荣誉社长,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