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甜蜜的危机
县农业展览会前夜,周雨晴家的厨房灯火通明。灶台上六个大锅同时熬煮着不同口味的果酱,空气中弥漫着甜腻的果香。周雨晴手持长柄木勺,小心翼翼地搅拌着其中一锅草莓酱,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滑落。
"再加点柠檬汁。"坐在轮椅上的周建国指挥道,左手比划着量。
周雨晴按父亲说的加入柠檬汁,果酱立刻变得更加晶莹透亮。她尝了一小勺,酸甜适中,带着淡淡的迷迭香气息——正是他们独创的风味组合。
"这批比上次更好。"许明远从另一口锅前抬起头,他的T恤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结实的背上,"pH值刚好3.5,保质期能到一年。"
王秀芝忙着给消毒过的玻璃瓶贴标签,听到许明远的话,忍不住问:"明明啊,你一个大小伙子,怎么懂这么多瓶瓶罐罐的事?"
许明远笑着抹了把脸:"大学时学过食品工程,后来在..."他突然停住,转而说道,"反正就是懂一些。"
周雨晴敏锐地注意到许明远的欲言又止。这两个月来,她逐渐意识到许明远身上有许多谜团——他精通农业技术却对城市生活了如指掌;他手腕上的疤痕明显是手术痕迹;他偶尔会接到一些神秘电话,通话时刻意避开旁人...
"想什么呢?酱要糊了。"许明远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他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她身后,大手覆在她握着木勺的手上,引导她加快搅拌节奏。
周雨晴能感觉到许明远胸膛传来的热度,还有他身上混合着果香和汗水的独特气息。她的心跳突然加速,手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我...我自己来。"她结结巴巴地说,不敢回头,怕许明远看到自己通红的脸。
许明远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迅速松开手退后一步:"我去看看包装箱到了没。"
凌晨三点,最后一锅果酱终于装瓶完毕。两百瓶不同口味的果酱整齐地码放在纸箱里,瓶身上贴着"青山果园×明远农场"的联合标签,设计简约大方,是周雨晴的杰作。
"总算完成了。"周雨晴瘫坐在椅子上,累得手指都不想动。
许明远给她倒了杯温水:"休息两小时,我们五点半出发去县里布展。"
"你也歇会儿吧。"周雨晴看着许明远通红的眼睛,心疼地说,"这几天你几乎没合眼。"
许明远摇摇头:"我得再检查一遍参展资料和报价单。"他顿了顿,"雨晴,明天的展会很重要。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得到认可,青山村的其他农户也会受益。"
周雨晴点点头。她明白许明远的意思——他们这次不仅是推销自己的产品,更是为整个青山村的农产品打开新市场。
县农业展览中心人头攒动,各色展位前挤满了采购商和游客。周雨晴和许明远的展位不算大,但位置不错,靠近主通道。他们连夜准备的展示架吸引了不少目光——架子上不仅有成品果酱,还有制作过程的照片,以及青山村的风景照。
"尝尝我们的特色果酱吧,纯手工制作,无添加..."周雨晴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向路过的人递着小块涂了果酱的面包。
许明远则负责与有意向的客户深入交流,介绍产品特点和合作方式。他今天罕见地穿了件浅蓝色衬衫,衬得肤色更加健康,不少女客户明显多停留了几分钟。
中午时分,展位前来了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仔细品尝了每种口味的果酱后,递上名片:"我是县里绿源超市的采购经理,想跟你们谈谈长期合作。"
周雨晴接过名片,心跳加速——绿源是县里最大的连锁超市!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两小时后,他们签下了第一份大订单——每月供应五百瓶不同规格的果酱,合同期一年。
"成功了!"送走采购经理,周雨晴忍不住跳起来抱住许明远,"你看到数字了吗?光是这一单就够还我家果园的贷款了!"
许明远稳稳地接住她,笑容灿烂:"这只是开始。刚才还有几家民宿和礼品店留了联系方式..."
"周雨晴?真的是你?"
一个惊讶的女声打断了两人的庆祝。周雨晴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时尚连衣裙的年轻女子站在展位前,满脸不可思议。
"张薇?"周雨晴松开许明远,有些尴尬地整理了下衣服,"你怎么会在这里?"
"公司派我来考察农产品供应链。"张薇——周雨晴的前同事上下打量着简陋的展位,"没想到你真的在...卖这个?"她的目光扫过果酱瓶,语气中的轻蔑几乎不加掩饰。
许明远上前一步:"您好,我是许明远。我们的果酱采用独特配方,刚刚与绿源超市签订了全年供货协议。"他的声音温和但坚定,巧妙地化解了尴尬。
张薇敷衍地点点头,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许明远身上:"你是...雨晴的合伙人?"
"是的,也是邻居。"许明远自然地搂了下周雨晴的肩膀,"多亏雨晴的营销头脑,我们的产品才能这么快打开市场。"
张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了职业微笑:"那恭喜你们了。"她转向周雨晴,"对了,公司最近接了个大项目,在找熟悉农产品的人做顾问。如果你有兴趣..."
"谢谢,我在这里很好。"周雨晴打断她,声音比预想的还要坚定。
张薇耸耸肩:"随你吧。"她拿起一瓶果酱,"这个我买一瓶尝尝,支持一下老同事。"
周雨晴本想拒绝,但许明远已经麻利地打包好两瓶不同口味的:"送您的,欢迎提意见。"
张薇走后,周雨晴长舒一口气:"抱歉,让你见笑了。"
许明远摇摇头:"她让我更确定一件事。"
"什么?"
"你离开那个环境是对的。"许明远认真地说,"那种人不懂得欣赏真正的好东西——无论是果酱还是人。"
周雨晴心头一热,不知该如何回应。幸好这时又来了一波顾客,打断这微妙的时刻。
展会结束已是傍晚。两人疲惫但满足地收拾着展位,他们的果酱几乎销售一空,还接到了十几笔意向订单。
"今晚村里有丰收庆祝会,记得吗?"许明远将最后几箱物品搬上三轮车,"我们赶回去还来得及。"
周雨晴看了看表:"都这么晚了,要不..."
"必须去。"许明远坚持道,"你可是主角之一——'返乡创业青年代表'。"
青山村的丰收庆祝会在村口打谷场举行。他们赶到时,活动已经开始了。场地上摆满了各家各户带来的农产品,中央燃着篝火,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围坐聊天,一派欢乐景象。
"雨晴和明远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随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村长赵德柱——一个五十多岁、挺着啤酒肚的男人——大步走来,亲热地拍着许明远的背:"听说你们今天在县里大获成功?给我们青山村长脸了!"
许明远谦虚地笑笑:"多亏周叔的配方和雨晴的营销。"
"好好好!"赵德柱笑容满面,转向周雨晴,"雨晴啊,你回来这几个月,可是给村里带来不少新气象。来来来,给大家讲讲经验!"
不由分说,周雨晴被推上了临时搭建的小舞台。面对台下几十双期待的眼睛,她紧张得手心冒汗。许明远站在人群最前排,对她鼓励地点点头。
深吸一口气,周雨晴开始分享她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农产品,如何设计"果树认养"计划,以及今天在县里的收获。讲着讲着,她越来越流畅,甚至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成立青山村农产品合作社,统一品牌和标准,让全村人受益。
"我们有自己的优势——纯净的水源、无污染的土地、传统的种植技术..."周雨晴越说越兴奋,"只要合理规划,青山村完全可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农业品牌!"
村民们热烈讨论起来,不少人当场表示愿意加入。周雨晴下台时,许明远第一个迎上来,眼里满是骄傲:"讲得太棒了!"
接下来是庆祝会的重头戏——共享丰收宴。长桌上摆满了各家拿手好菜:李婶的辣子鸡、王大爷的烟熏鱼、许明远的烤全羊...周雨晴家带来了新做的果酱和水果拼盘。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有人搬来了音响设备,音乐响起,年轻人开始跳舞。许明远拉着周雨晴加入,两人随着节奏摇摆,不时相视而笑。
"累了吗?"几曲过后,许明远注意到周雨晴的脚步有些踉跄。
"有点。"周雨晴承认,"这几天几乎没怎么睡。"
"去那边坐会儿。"许明远带她来到场边一棵大树下,变魔术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枚精致的银质胸针,造型是一片叶子托着一颗小小的桃子。
"今天签下第一单时就想着要送你点什么。"许明远的声音有些沙哑,"喜欢吗?"
周雨晴说不出话,只能用力点头。月光下,许明远的轮廓格外分明,眼睛里仿佛有星辰大海。她不自觉地向前倾身,许明远也低下头...
"明远!雨晴!"村支书助理急匆匆跑来,"赵支书找你们有事,在村委会。"
暧昧的气氛瞬间被打破。两人无奈地对视一眼,起身前往村委会。
村委会灯火通明。除了赵德柱,还有几个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以及一个西装革履的陌生中年男子。
"来来来,介绍一下。"赵德柱热情地招呼,"这是阳光地产的李总,对咱们青山村的发展很感兴趣。"
李总递上名片,开门见山:"我们计划在这一带开发一个生态度假区,需要整合部分土地资源。听说二位的果园和农场位置正好在规划核心区,所以想先跟你们谈谈合作。"
周雨晴和许明远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
"什么样的合作?"许明远问。
"高价收购你们的土地,或者以地入股。"李总笑容可掬,"当然,价格绝对公道,是市场价的两倍。"
周雨晴皱眉:"我们的果园和农场经营得很好,为什么要卖?"
"雨晴啊,"赵德柱插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们年轻人有文化,应该明白规模化开发的好处。拿着这笔钱,去城里买房定居多好,何必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许明远冷笑一声:"赵叔,您是不是忘了,我和雨晴就是特意从城里回来搞农业的?"
会议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总赶紧打圆场:"不急不急,你们慢慢考虑。这是我的提案书,里面有详细规划和报价。"他留下两份装帧精美的文件,"三天后我再来听取答复。"
散会后,赵德柱单独留下周雨晴和许明远,语气突然变得强硬:"年轻人别不识抬举。村里大多数人都同意开发计划,就你们几家钉子户。耽误了全村发展,你们担得起责任吗?"
许明远毫不退让:"赵叔,您所谓的'大多数人同意',是问过村东的老王叔,还是村西的李婶?他们知道您打算卖地吗?"
赵德柱脸色一变:"你...你别胡说八道!这是正规开发项目,对全村都有好处!"
"那就开村民大会公开讨论。"周雨晴提议,"让大家了解全部细节后投票决定。"
赵德柱明显慌了:"不...不用那么麻烦。你们先考虑,考虑好了单独找我。"说完匆匆离开。
回庆祝会现场的路上,周雨晴忧心忡忡:"这事不对劲。赵德柱平时哪有这么热心村里发展?"
"我打听一下这个阳光地产的底细。"许明远眉头紧锁,"对了,提案书你收好,明天我们一起仔细研究,看看里面有什么猫腻。"
回到打谷场,庆祝会已接近尾声。许明远坚持送周雨晴回家,两人默默走在乡间小路上,各自想着心事。
"明远,"周雨晴突然问,"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保不住果园,你打算怎么办?"
许明远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没有如果。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根,我不会让任何人夺走它。"月光下,他的眼神坚定如铁,"我向你保证。"
这个"我们"让周雨晴心头一暖。她突然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许明远已经将她和自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了。
第二天一早,周雨晴带着提案书来到许明远家商量对策。许明远住在农场旁的一栋小平房里,布置简单但整洁。让她意外的是,书房里摆满了农业技术书籍和...教育理论专著?
"你对教育也这么感兴趣?"周雨晴好奇地翻看着一本《乡村教育创新实践》,扉页上写着许明远的名字和一段题记:"愿每个乡村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利"。
许明远端着两杯茶进来,见状微微一怔:"嗯,有些研究。"
周雨晴继续翻阅,发现书页间夹着几张照片——许明远和一群孩子在学校前的合影,照片上的校舍破旧不堪,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更让她惊讶的是,书桌抽屉里还有一叠手写的研究笔记,标题是《青山村小学改造计划》。
"这是..."
许明远叹了口气,放下茶杯:"我大学读的是教育学,后来在城里一所重点中学工作。"他顿了顿,"三年前回老家,看到村小学的条件比我小时候还差,就决定留下来。"
周雨晴震惊地看着他:"所以你放弃城市工作回来种地,是为了..."
"为了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改变这里。"许明远望向窗外,"农场盈利的大部分都投入了村小学,只是还不够。"他苦笑一下,"没想到现在连农场都保不住了。"
周雨晴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她一直以为许明远只是个热爱农业的技术能手,没想到背后有这样深的情怀和牺牲。
"为什么不早说?我们可以一起..."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她。门外站着周雨晴的大学同学陈磊,一身名牌休闲装,与朴素的乡村环境格格不入。
"雨晴!终于找到你了!"陈磊热情地拥抱她,"我刚好来这边出差,顺道来看看你传说中的果园。"
周雨晴尴尬地介绍:"这是许明远,我的...合作伙伴。这是我大学同学陈磊,现在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
陈磊上下打量着许明远,握手时明显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久仰。雨晴在城里时可是一流的人才,没想到在你这小农场屈就了。"
许明远不卑不亢:"雨晴的能力在哪里都能发光。昨天我们的产品刚签下县里最大超市的全年订单。"
陈磊挑眉:"哦?那真要恭喜了。"他转向周雨晴,"带我参观参观你的果园吧?我有些业务上的想法可能对你有帮助。"
周雨晴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临走时,她回头看了许明远一眼,无声地道歉。许明远理解地点点头,做了个"随时联系"的手势。
陈磊对果园的兴趣明显大于对周雨晴的介绍,不停地拍照、询问土地面积和产权情况,甚至偷偷挖了一小袋土壤样本。
"你们这儿风景真不错,离县城又近,开发潜力很大啊。"陈磊意味深长地说,"听说已经有开发商找上门了?"
周雨晴警觉起来:"你怎么知道?"
"哦,刚在村里听人闲聊提起的。"陈磊迅速转移话题,"对了,我记得你爸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参观结束后,陈磊说有急事要赶回县城,匆匆告别。周雨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傍晚,她回到许明远家想继续早前的谈话,却发现院门紧锁,许明远不知去向。邻居说他接到一个电话就急匆匆出门了,好像去了县里。
周雨晴独自回家,心里七上八下。刚进门,手机响了,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告诉你那个'合作伙伴',他母亲的事不是秘密。识相的话,就别挡道。"
周雨晴盯着这条充满威胁的信息,手指冰凉。许明远的母亲?他不是说母亲早逝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窗外,暮色四合,一场暴风雨似乎正在酝酿。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