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的弹弓 1(知青系列中篇小说)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一阵阵人声喧哗,一潮潮人来人去,送人的接人的都散去了,像闭了幕的戏台,又像退了潮的海滩,一下子安静下来。
公社知青办陈主任,环顾空荡荡的庭院,忙了几天,安排的上百名知青都被各生产队来的人接走了,此时终于松了口气。
好像走廊角落里还留下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像退了潮的海滩留下的一条小鱼。
他走了过去,一个矮小瘦弱的小孩站了起来。你是那家的娃儿,坐在这里做啥?我是知青呢!知青都分下生产队了,为啥没分到你?没念到我的名字呀!我还想问你吔。小孩有些生气,粗声大气地质问陈主任,弄得陈主任一时语塞。 知青?陈主任左看右看,不像啊!
此时,办事员跑来向陈主任汇报,刚接到县知青办的电话,一个叫启明的知青在第一批下乡名单中报漏了。我叫启明,为啥把我报漏了?站在陈主任身边的小孩喊起来。
陈主任皱着眉头打量启明,心想,一个幺指头大点的孩子,下乡来干啥?锄把比他高,扁担比他长,真是把农村当幼儿园了!我咋办呀?启明又大声问道。把你送回去,陈主任脱口说出一句气话。我才不愿回去呢!启明坐了下来,双手抱在胸前,说,为啥子要送我回去嘛?口气挺硬,一副九头牛也拉不回转的决心。陈主任想,这娃儿铁了心要赖着不走了,如真要退回去,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况且也不好向上级交待。于是决定将他分配到元宝山松林大队,由大队再安排合适的生产队。
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有的人是哭泣着去的;有的人是嘻笑着去的;有的人是怀着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去的;也有的是为生活所迫,冲着能挣碗饭吃去的。
启明下乡是最后那种情况。他下乡时差两个月满16岁,学校把他安排在第二批,满16岁后再下乡,他却说,我要第一批走,不然,我就不去了。学校领导很诧异,别人都想往后推迟走,你为啥偏要提前呢?
启明是对班主任老师表了态的,要第一批走。
原来,学校不准玩弹弓,怕伤了学生。启明放学后在校园用弹弓悄悄打麻雀,弹弓用的弹丸是很硬的小鹅卵石,一颗弹丸被树枝反弹,把班主任办公室窗户玻璃打碎了一块。班主任让启明请家长到学校赔玻璃,启明给老师求情,说只要不请家长,喊他干啥都行。班主任问,怎么这样怕家长?他说我爸打起人来下手很重。老师说不请家长,谁来赔玻璃?启明说,我拿钱来赔,也请老师不能给家长讲,免得他们担心。
老师很惊讶,问启明哪来的钱?启明就给老师讲了实话,说自已如何用弹弓打麻雀去街上卖,如何帮妹妹挣学费等等。老师受了感动,就提出,如果你提前报名下乡,打碎玻璃的事可以不追究。启明拍着胸口说,去就去,那我就第一批去。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认可,启明就报了名。
启明把报名下乡插队的事告诉了父母,母亲坚决不同意,你屁大点娃儿,十六岁都没满,下乡去吃泥巴吗?父亲不这样看,他支持启明下乡,至于第一批或第二批都不重要,反正满了十六岁就得下,躲不脱,赖不掉,迟下不如早下。只是你,启明有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启明说,我从小吃苦还少呀?我不到六岁就帮你们推架子车挣钱。七岁上学后,每次暑假、寒假,每天都用半天来帮你们,爸爸拉主杠,妈妈拉边绳,我在后面推,我们三个人,就是冬天的三九天,哪天不是一身大汗,我怕过苦和累吗?我偷过懒吗?
爸爸说,你就别讲功劳了,我晓得你娃儿舍得吃苦。但是你还做得不够,你知道吗?你妈小时候在你外婆家,三岁就到坡上扯猪草啰,五岁学会了放牛,七、八岁就开始挣工分了,十岁就能种好自留地了。你十六岁了,农村满16岁的娃儿就已经成为全劳力了。你到农村插队落户,如果还不能养活自己的话,还不如扯根灯草上吊算啰!爸爸是在用激将法,也是把这些话说给妈妈听的,就是乘机推启明下乡自觉自愿去当知青。爸爸心里想的是,狼嵬子生下来三个月,就会被赶出家门,自已去找食物;娃儿大了必须自食其力,才有出息。
爸爸的一席话,又是鼓励又是激将,好像启明不下乡就成了没有出息的胆小鬼了。所以,启明非要第一批下乡,要给自已争口硬气。 (待续)
(2014.5初稿2025.5修改)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