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清水村的山坡上野花初绽。林修远扶着大腹便便的苏雨晴在村道上慢慢散步,这是医生建议的每日必修课。
"再走一圈就回家吧。"林修远紧张地盯着妻子的脚步,"医生说预产期还有三周,不能太劳累。"
苏雨晴笑着摸摸肚子:"小家伙今天特别安静,可能知道爸爸担心了。"
自从苏雨晴的血锑指标恢复正常后,孕期一直很平稳。瑞士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村里的联合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转。林修远推掉了所有出差,专心陪妻子待产。
回到家,林修远刚泡好安胎茶,卫生所的电话突然响起。
"林医生,县医院转来个疑难病例,想请您会诊!"值班护士声音急促。
林修远犹豫地看向苏雨晴。她了然地挥挥手:"去吧,我没事。正好备课。"
"我两小时内一定回来。"林修远亲了亲她的额头,匆匆出门。
县医院的病例比预想的复杂。等林修远处理完,天色已晚。他掏出手机,发现三个未接来电——全是卫生所的小王医生。
"林医生!"电话一接通,小王就喊了起来,"苏老师早产了!已经送到县医院!"
林修远的大脑瞬间空白。他冲出门,跳上车,一路飞驰向县医院。十五分钟的路程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
产房外,护士拦住了他:"林医生,苏老师胎位不正,还有脐带绕颈,正在准备剖宫产。"
"让我进去!"林修远声音嘶哑。
"您先签这个同意书..."
林修远颤抖着手签完字,冲进产房。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揪成一团——苏雨晴脸色惨白地躺在手术台上,监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血压骤降!"麻醉师喊道,"胎儿心率不稳!"
"准备紧急剖宫产!"主刀医生下令,"林医生,您最好在外面等..."
"我哪儿也不去。"林修远握住苏雨晴冰凉的手,"雨晴,我在这儿,你和宝宝都会没事的..."
苏雨晴虚弱地眨眨眼,想说些什么,却被麻醉面罩盖住了口鼻。
手术开始了。林修远站在妻子头侧,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测屏幕。突然,主刀医生倒吸一口冷气:"胎盘早剥,大出血!"
手术室里瞬间忙碌起来。护士推来血袋,监护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
"血氧持续下降!"
"胎儿心率降到60!"
"血库告急,O型血不够了!"
林修远如坠冰窟。作为医生,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主刀医生凝重地看着他:"林医生,情况很危险,如果只能保一个..."
"保大人!"林修远毫不犹豫,"一定要保住我妻子!"
话音刚落,苏雨晴突然挣扎着抓住他的手腕,虚弱但坚定地摇头:"不...保孩子..."
"雨晴!"林修远跪在手术台旁,泪水模糊了视线,"求你,别这样..."
"林医生!"护士突然喊道,"瑞士的莫雷蒂教授打来视频电话,说有急事找您!"
在这种时刻?林修远本想拒绝,但职业本能让他接过了平板电脑。屏幕上,莫雷蒂教授身边站着几位白大褂。
"林!"莫雷蒂急切地说,"我们监测到苏的生命体征异常,立刻联系了日内瓦大学医院的产科团队。这位是杜兰德教授,全球顶尖的产科专家。"
一位银发医生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快速说道:"林医生,我们看了传输过来的数据。首先,立刻给产妇注射高剂量止血芳酸;其次,准备新生儿复苏设备;最后,我们已联系中国红十字会,紧急调配血液制品。"
林修远震惊不已——他都不知道瑞士方面远程连接了苏雨晴的健康监测设备。但现在不是追问的时候,他立即将建议转达给手术团队。
"止血芳酸准备好了!"
"邻县血库同意紧急调血!"
"新生儿科医生就位!"
希望之光重新燃起。林修远一边配合杜兰德教授的远程指导,一边紧握苏雨晴的手:"坚持住,亲爱的,国际顶尖专家都在帮我们..."
接下来的每一秒都像被拉长到极限。当婴儿微弱的啼哭声终于响起时,林修远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男孩!"护士抱着浑身发紫的小生命,"早产三周,体重4斤2两,需要立即进保温箱!"
林修远只看了一眼儿子,注意力立刻回到妻子身上。苏雨晴失血过多,陷入昏迷,血压低得吓人。
"输血!快!"主刀医生大喊。
就在这时,县医院的走廊传来嘈杂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提着冷藏箱冲进来:"O型血到了!"
血液一滴滴流入苏雨晴的血管,她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杜兰德教授通过视频指导术后处理,直到所有生命体征稳定。
"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莫雷蒂教授松了口气,"林,恭喜你当爸爸了。"
林修远哽咽得说不出话,只能深深鞠躬表达谢意。
天蒙蒙亮时,苏雨晴被转入ICU,婴儿则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里。林修远站在两个病房之间,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作为患者家属的无助与恐惧。
"林医生,您得休息一下。"护士劝道,"苏老师情况稳定了,小宝宝有专人护理。"
林修远摇摇头,先去看妻子。苏雨晴还在沉睡,但呼吸平稳。他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然后转向新生儿监护室。
保温箱里,那个瘦小得令人心痛的小生命浑身插满管子。林修远隔着玻璃,第一次认真打量自己的儿子——皱巴巴的小脸,稀疏的头发,却有着修长的手指,像极了苏雨晴。
"林医生,"新生儿科医生走过来,"孩子有轻度缺氧,需要密切观察。另外,早产儿肺部发育不全,可能需要..."
"我知道。"林修远声音沙哑。作为医生,他清楚所有风险;作为父亲,他一个字也不想听。
接下来的三天,林修远像具行尸走肉般往返于妻子的病房和儿子的保温箱之间。苏雨晴在第二天醒了,但身体太虚弱,还不能下床看孩子。每次林修远描述儿子的样子,她都泪流满面。
第四天清晨,林修远正在ICU陪苏雨晴吃早饭,护士突然冲进来:"林医生!您儿子自己拔掉了胃管!"
林修远飞奔到新生儿病房,看到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那个小不点居然用瘦弱的小手把胃管扯了出来,现在正哇哇大哭,中气十足。
"好小子!"新生儿科医生笑了,"有脾气,我喜欢!肺活量不错嘛。"
检查显示,孩子的各项指标奇迹般地好转了。缺氧没有造成明显损伤,肺部发育也比预期好。
"可以尝试母乳喂养了。"医生宣布,"这对早产儿是最好的治疗。"
当林修远把这一消息告诉苏雨晴时,她激动得哭了起来。护士小心翼翼地把小婴儿抱到她怀里。看着妻子颤抖的手终于触碰到儿子的小脸,林修远觉得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他好小..."苏雨晴轻声说,泪水滴在婴儿的脸上,"但好坚强。"
"像他妈妈。"林修远吻了吻她的头发。
小家伙本能地寻找乳房,开始笨拙地吸吮。苏雨晴疼得皱眉,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我们给他取什么名字?"她轻声问。
林修远想了想:"就叫'林念青'吧,纪念我爸,也寓意青山常在。"
"念青..."苏雨晴温柔地唤着怀中的小生命,"你喜欢这个名字吗?"
小家伙以响亮的哭声回应,逗笑了病房里的所有人。
出院回家的那天,全村人都来迎接。王大娘送来了手工缝制的婴儿衣服,周大富叔拄着拐杖带来了长命锁,学生们则画了满墙的祝福卡片。
小院里,瑞士团队赠送的婴儿监护仪已经安装好,可以随时将数据传送到县医院和日内瓦的专家那里。莫雷蒂教授还特意寄来了瑞士特色的婴儿用品和一本育儿百科。
"我们欠莫雷蒂教授一条命。"苏雨晴坐在摇椅上,轻轻拍着怀中的婴儿。
林修远点点头:"我已经邀请他们夏天来村里,亲自见见这个小奇迹。"
夜深人静时,林修远常独自翻看父亲的老照片,想象如果他还在,会如何疼爱这个孙子。有时念青哭闹不止,他就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散步,指着满天繁星讲述爷爷的故事。
满月那天,苏雨晴在整理孕产记录时突然说:"修远,你知道全县有多少孕产妇得不到基本保健服务吗?特别是偏远山村。"
林修远放下正在写的论文:"去年统计是37%。"
"我们算幸运的,有你的专业知识,还有国际援助。"苏雨晴忧心忡忡,"但那些普通农村妇女呢?她们可能连定期产检都做不到。"
林修远明白她的意思:"你想做些什么?"
"我休产假这段时间,整理了孕期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苏雨晴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们可以开发一套适合农村的孕产妇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卫生所和村小推广。"
林修远眼前一亮:"联合实验室可以免费提供基础孕检,我还可以培训村医。莫雷蒂教授提过想拓展母婴健康项目..."
"就这么定了!"苏雨晴兴奋地说,不小心惊醒了怀中的念青。小家伙不满地哼唧几声,又沉沉睡去。
两人相视一笑。窗外,春风拂过新绿的田野,带来泥土和花草的芬芳。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新的使命,正如这春天的万物,蓬勃生长。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