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阳光透过卫生所的玻璃窗洒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明亮的线。林修远正在整理药柜,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猜猜谁来信了?"苏雨晴晃着手中的信封,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悦。
林修远接过信封,看到上面印着"省教育厅"的字样:"进修通知?"
"嗯!"苏雨晴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春季学期开始,为期一年。学成回来可以当中心校的教导主任。"
"太好了!"林修远一把抱住她,转了个圈,"我就知道你能行。"
苏雨晴笑着拍他肩膀:"放我下来!还有个消息呢。"她从包里又拿出一封信,"给你的。"
林修远拆开信封,是省医学院的陈教授写来的。信中说省里正在筹建乡村医疗研究中心,想邀请他参与项目,为期半年。
两人一时沉默下来。阳光依旧明媚,却似乎照不进这突然安静下来的空间。
"你...要去吗?"苏雨晴轻声问。
林修远看着信纸:"陈教授说这个项目能帮助更多乡村医生,改善基层医疗条件..."
"那很好啊。"苏雨晴勉强笑了笑,"我们可以一起去省城。"
"但村里的病人怎么办?刚控制住的地方病需要长期随访,新水源才用上不久..."林修远皱眉,"而且我们的进修时间不重合,你去的时候我刚开始项目,我回来时你又该去了。"
苏雨晴咬着下唇:"那...我先不去?等你回来再说?"
"不行!"林修远坚决地摇头,"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机会。"
"可村里不能没有医生..."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窗外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无忧无虑。
"先别急着决定。"林修远最终说,"离春季还有两个月,我们再想想办法。"
苏雨晴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村长说让你有空去趟村委会,好像要商量什么事。"
下午,林修远来到村委会,发现除了村长,还有几位村里长辈和县卫生局的王科长。
"小林医生来啦,"村长热情地招呼,"坐坐坐。王科长带来个好消息!"
王科长推了推眼镜:"县里决定在清水村试点'乡村医疗互助站',由县医院定期派医生驻村协助你工作。同时,选拔优秀村医到省里进修。"
林修远心头一跳:"什么时候开始?"
"下个月。"王科长笑着说,"你是第一批进修名单上的。怎么,不高兴?"
"不,很高兴。"林修远急忙说,"只是...有点突然。"
离开村委会,林修远脚步轻快地往家走。互助站和进修计划简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他和苏雨晴的难题。经过父亲的老诊所——现在已改为医疗物资仓库——他决定进去找找有没有能用的资料。
灰尘在阳光下飞舞。林修远翻检着父亲留下的书籍和病历,突然在一个旧木箱底部摸到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已经发黄,上面用毛笔写着"林青山医师亲启",邮戳显示是五年前从邻省某医学研究所寄来的,封口完好,显然从未被拆开过。
林修远的心砰砰直跳。父亲去世前已经卧病半年,这封信很可能被遗漏了。他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是几页泛黄的信纸和一份研究报告。
"青山兄:
关于贵村发现的特殊关节病例,我方实验室已初步确认系慢性锑中毒所致...现有治疗方案效果有限...随信附上新研发的螯合剂配方,可有效促进体内锑元素排出..."
落款是"邻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赵明远",时间是父亲发病前三个月。
林修远双手微微发抖。原来父亲早已联系专家研究这种地方病,甚至可能已经着手准备新疗法!他急切地翻阅附件,发现是一种名为"二巯基丙磺酸钠"的药物的使用方案。
回到卫生所,林修远立刻上网查询这种药物。结果显示这是一种用于重金属中毒的专业解毒剂,但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否则会有副作用。
"找到什么了?"苏雨晴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林修远把信递给她:"父亲留下的。也许能帮现在的患者更快康复。"
苏雨晴仔细读完,眉头却皱了起来:"这药听起来很专业,你确定能在村里安全使用吗?"
"我会先小范围试用,密切观察。"林修远已经开始写方案,"明天就去找王科长申请这种药。"
第二天,林修远起了个大早赶往县城。王科长看过资料后很支持,但提醒道:"这种药可能会有发热、恶心等副作用,一定要跟患者解释清楚。"
"我明白。"林修远点头。
拿到药物后,林修远首先选择了病情最重的周大富作为第一个治疗对象。他详细解释了药物原理和可能的副作用,周大富爽快地同意了。
"小林医生,我信你。"老人咧开缺了牙的嘴,"再糟能糟过现在?"
治疗开始很顺利。然而第三天,周大富突然高烧不退,还出现了皮疹。他家人慌了神,连夜把老人送到县医院,并在村里大肆宣扬新药的危险性。
"听说了吗?小林医生拿村民做实验呢!"
"怪不得他非要调查什么地方病,原来是想升官发财!"
"城里来的终究信不过..."
流言像野火般蔓延。当林修远走在村道上时,曾经热情的招呼变成了背后的窃窃私语;去患者家随访,有人直接当着他的面关上门。
最痛心的是,原本同意接受治疗的几个患者也打了退堂鼓。
"为什么?"林修远不解地问其中一个患者,"周叔的发热已经退了,县医院检查显示他体内的锑含量明显下降..."
"谁知道是药管用还是自己好的?"患者眼神闪烁,"再说,万一我也发烧怎么办?"
傍晚,林修远独自坐在卫生所门口的石阶上,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苏雨晴悄悄坐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茶。
"别往心里去,"她轻声说,"村民们只是害怕。"
"我理解。"林修远苦笑,"但看着他们宁愿忍受病痛也不愿尝试治疗,真的很难受。"
"给他们点时间。"苏雨晴握住他的手,"对了,县医院有周叔的最新检查结果吗?"
"出来了。"林修远从口袋里掏出报告单,"关节肿胀减轻,血锑水平下降了40%。赵教授的方案确实有效。"
"那就有希望了。"苏雨晴认真地说,"等周叔回来现身说法,大家会明白的。"
林修远感激地看着她:"还好有你。"
三天后,周大富从县医院回来了。令人意外的是,他直接让儿子用板车推着自己来到卫生所门口,当着众多围观村民的面,艰难地站了起来——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不用搀扶独立站立。
"乡亲们看看!"周大富激动地拍着自己的腿,"这腿有知觉了!小林医生的药管用!那点发烧算什么?"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惊讶,有人怀疑,更多人开始窃窃私语。
"我第一个报名继续治疗!"周大富大声宣布,"谁再说小林医生坏话,就是跟我周大富过不去!"
林修远眼眶发热。他走上前扶住老人:"周叔,别激动,治疗要循序渐进..."
"我晓得!"周大富拍拍他的手,"小林医生,对不住啊,我家那几个不懂事的乱说话..."
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有了周大富这个"活广告",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要求接受新疗法。林修远格外谨慎,对每个患者都详细检查、个性化调整剂量,并定期随访。
转眼到了腊月,村里开始准备过年。这天林修远正在给患者复查,苏雨晴匆匆跑进来:"修远!省里来电话,说陈教授突发心梗住院了!"
林修远一惊:"严重吗?"
"已经脱离危险,但乡村医疗研究中心的项目可能要推迟。"苏雨晴担忧地看着他,"你的进修..."
"陈教授的健康更重要。"林修远立即说,"我明天去省城看看他。"
"我跟你一起去。"苏雨晴坚定地说。
第二天一早,两人搭上了去省城的早班车。窗外,冬日的田野一片寂静,偶尔掠过几只觅食的麻雀。
"在想什么?"苏雨晴轻声问。
林修远收回目光:"我在想,如果项目推迟,或许我们可以调整计划。你先去进修,等项目开始了我再去,这样卫生所不会没人。"
苏雨晴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县里的互助站下个月就开始运行,会有医生轮流驻村。"
"就这么定了。"林修远握住她的手。
省人民医院的病房里,陈教授虽然脸色苍白,但精神还不错。见到林修远,他挣扎着要坐起来。
"别动别动。"林修远连忙按住老师,"您感觉怎么样?"
"死不了。"陈教授虚弱地笑笑,"就是耽误事了。研究中心的事至少要推迟三个月。"
"您安心养病。"林修远拿出父亲的资料和近期治疗记录,"正好我可以多收集些临床数据。"
陈教授翻阅资料,眼睛渐渐亮起来:"了不起!你和父亲都是好样的。这些案例对地方病研究很有价值!"
离开医院时,天空飘起了小雪。林修远和苏雨晴并肩走在街上,看着城市璀璨的灯火和高楼大厦。
"好久没来省城了。"苏雨晴呼出一口白气,"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林修远点头:"是啊,才一年多,却像隔了一个世纪。"
他们路过省医学院,林修远曾经的同学们大多已经在这所城市扎根;路过省师范,苏雨晴的室友们或许正在那里教书。两个乡村里的"高材生",在曾经熟悉的城市里,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奇怪,"苏雨晴突然说,"我现在居然想念村里的鸡鸣狗叫。"
林修远笑了:"我也是。"
回村后,日子恢复了平静。春节过后,县里的互助站正式运行,每周有两天会有县医院的医生来驻村。苏雨晴也开始交接工作,准备三月初去省城进修。
二月底的一天夜里,暴雨突至。林修远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小林医生!后山塌方了,有两户人家被埋!"是村长的声音。
林修远一个激灵跳下床,抓起急救箱就冲进雨里。现场一片混乱,泥石流冲垮了两间土房,隐约能听到废墟下的呼救声。
"下面有人!"一个村民大喊。
林修远不顾仍在滑落的泥土,跳下坑洞开始徒手挖掘。雨水和着泥土灌进他的衣领,手指很快磨出了血,但他不敢停。
"小心!"有人惊呼。
林修远抬头,看到上方的土石正在松动。他刚把挖出的老人推向安全区域,自己却被倾泻而下的泥浆淹没至腰。
"修远!"苏雨晴的尖叫声穿透雨幕。
"我没事!"他咬牙喊道,"先救其他人!"
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所有被埋者都被救出。林修远一条腿严重挫伤,却坚持处理完所有伤员才坐下休息。
天蒙蒙亮时,雨终于停了。苏雨晴红着眼睛给林修远包扎伤口:"你吓死我了!要是你..."
"我这不是好好的嘛。"林修远试图轻松一笑,却因牵动伤口而龇牙咧嘴。
"还好意思笑!"苏雨晴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你要是出了事,我...我怎么办?"
林修远愣住了。他从未见过开朗坚强的苏雨晴哭成这样。他笨拙地擦去她的泪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我保证,以后一定小心。"
苏雨晴抽泣着:"你...你发誓?"
"我发誓。"林修远认真地说,"为了你,我一定会好好的。"
这场灾难意外地拉近了村民们的距离。当得知苏雨晴即将去省城进修时,大家纷纷送来礼物——自家腌的咸菜、晒的干果、织的毛衣...
"苏老师,早点回来啊。"学生们围着她依依不舍。
"一定。"苏雨晴蹲下身,一个个拥抱他们,"你们要听新老师的话,也要听小林医生的话。"
出发的前一晚,苏雨晴和林修远来到村后的小山坡上。初春的风还带着寒意,但星星点点的野花已经冒出了头。
"明天我就不去送你了。"林修远说,"有个孕妇快到预产期了,我怕万一..."
"我明白。"苏雨晴靠在他肩上,"照顾好自己。"
"你也是。别光顾着学习,记得吃饭。"
"知道啦,林大夫。"苏雨晴轻笑,然后正色道,"修远,等我回来,我们结婚吧。"
林修远心头一热,紧紧抱住她:"好。"
第二天清晨,苏雨晴搭上了去县城的早班车。林修远站在村口,直到车子消失在晨雾中。回到卫生所,他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给世界上最棒的乡村医生。想你时,我会看同一片星空。——雨晴"
翻开本子,里面贴满了学生们画的画,有穿白大褂的他,有讲课的她,有他们一起带孩子们春游的场景...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是去年秋天他们在新建的饮水工程前的合影,背后的青山如黛,两人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林修远轻轻抚过照片,将它郑重地放进胸前的口袋。窗外,春风拂过新绿的田野,带来远方的气息。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希望正破土而出。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