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你读书分享会现场)
当书籍成为人生的杠杆
——读纪昀清参加共青团陕西省委读书会随笔《“青”你读书》
文/周慎宝
【编者按】周慎宝老师《当书籍成为人生的杠杆——读纪昀清参加共青团陕西省委读书会随笔<“青”你读书>》:看到此文,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分外感动:其实,周老师2025年4月18日晚,就写了篇《关于纪昀清对新时代作家群发文点评的述评》一文,并分别通过《望月文学》“美篇”和“今日头条”予以推介。这篇述评委实令我倍感意外和惊喜。意外的是,我耗费时间精心写出的简评,竟然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回应;惊喜的是,周老师居然还以述评——评中有评的方式,对我的简评进行了经过深邃思考的自我解读,证明我坚持走阅读和简评的方向是正确的。4月22日,他又通过《望月文学》“美篇”推出了我当天参加完读书分享会而写的随笔《“青”你读书》。孰料,翌日他又写了篇《当书籍成为人生的杠杆》一文。通过副标题不难看出,此文原来是对我写的《“青”你读书》的读后感。如果说他之前的述评,足以让我意外和惊喜的话,那么这篇读后感,就完全令我震撼了。他思路清晰,洋洋洒洒行文,以自己的阅感体验,将《“青”你读书》中的五位人士关于“读书”的五个问题的回答,通过巧妙引用关键词句,加以自我提炼和阐述,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关于读书的个人感悟,读之真是酣畅淋漓,不禁让人对周老师带有深邃思考和思辨赏析色彩的读后感,树立大拇指!感谢周老师抬爱和用心写出的美文!【编辑:纪昀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坚持。2025年在共青团陕西省委主办的那场读书分享会上,从学者到小学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阅读的意义。于赓哲教授说阅读是“获取精神力量的手段”,肖云儒先生形容读书能让人“活好几辈子”,而六年级的杨雯晰则单纯地认为读书让她的“内心世界更丰富”。这些不同维度的解读,恰恰揭示了阅读作为一种复利投资的本质——它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回报读者。
那位知识青年提到的“碎片化信息对思维能力的冲击”,道出了当代人普遍的知识焦虑。在算法推送的短视频和快餐文章面前,深度阅读的能力正在退化。我们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思考的深度却越来越浅。读书恰恰是抵抗这种异化的良方,它要求我们放慢节奏,与文字建立深度连接,在反复咀嚼中培养思维的韧性。肖云儒所说的“拓展生命体验”,正是通过这种深度连接实现的——读者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将别人的生命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人生智慧。
纪昀清的个人经历生动诠释了读写相长的力量。从江山文学网的普通编辑到“柳岸花明”社团的散文总编,再到夜校讲师,他的成长轨迹印证了阅读的复利效应。那些年复一年对稿件的细致点评,看似是付出,实则是积累。每指出一个错别字,每写一段编者按,都是对自身鉴赏力和表达力的锤炼。当他在江山夜校QQ群里分享《阅评与写作》时,群内779位听众收获的是一场讲座,而他收获的是多年阅读沉淀的爆发。这种积累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的跃升——当知识积累到临界点,个人的视野和能力都会发生质变。
阅读的复利效应还体现在它对人生可能性的拓展上。那位知识青年提到的《博主》一书改变了他的职业选择,肖云儒因《塔上旗》和《教育诗》而投身教育事业,这些都是书籍重塑人生的明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本恰当的书往往能提供意想不到的视角,打开新的可能性。邢苏雨说读书是与作者“对话”,这种对话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让我们在孤独思考时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在迷茫时能找到指路的灯塔。
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阅读更是一种反脆弱的生存策略。于赓哲说读书让人有“剖析新问题的底气”,这种底气源于书籍提供的思维框架和认知工具。当新事物层出不穷时,广泛阅读的人往往能更快理解并适应变化,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储存了多元的思维模式。那位知识青年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正是这种广泛连接的能力,让读者在变动中保持定力。
从西安的读书分享会到纪昀清的文学社团,我们看到阅读从来不是孤独的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连接的方式。肖云儒把书籍比作“聚宝盆”,这个意象恰如其分——每个人往盆中投入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出他人的智慧。当杨雯晰呼吁同学们“放下手机多读书”时,她其实是在邀请大家加入这个持续千年的思想盛宴。
阅读的复利不会立竿见影,但时间终将证明它的价值。就像纪昀清从138篇稿件点评到430余篇的坚持,阅读的回报往往在坚持多年后才会显现。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或许我们最需要的,就是重新学会等待——等待书籍在生命中慢慢发酵,等待那些字句在某个人生时刻突然闪光,等待阅读的复利为我们撬动更广阔的世界。
【此文2025年4月23日首发于《望月文学》美篇;2025年4月28日发表于《望月文学艺术》公众号】

图后排左三为陕西作家纪昀清,前排中为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周慎宝



【作者简介】周慎宝,济南人,长篇小说《麦子熟了的季节》获作家报金奖和首届“莱芜文艺奖(政府奖)”文学类一等奖,散文作品获冰心文学奖、山东省五一文化奖(政府奖)二等奖、《山东文学》二等奖,作品入选《山东散文选》《中华散文精萃》等。望月书画院院长,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望月文学》总编,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画作曾两次上邮票,获一带一路“掌肥猫杯”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家奖(国画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