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侨女
——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故事
宋福恒
凉城县麦胡图村坐落在岱海湖东岸,距湖边仅2华里。曾经是一座东西间隔1里、南北相距2里、土城墙高约丈五,东西南北各开一个城门的小围城。自日军占领凉城后,麦胡图村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军事重镇,小鬼子大兴土木,加固了围城城墙,修建了碉堡、炮楼,驻守了大量的步兵、骑兵。尤其是骑兵部队,经常外出袭击我地方政权和在周边地区活动的抗日武装,并不时骚扰当地百姓。还把水草肥美的岱海滩据为放牧军马的草场。环岱海居住的人们不仅失去养畜的好草地,还整日提心吊胆,害怕遭遇不测,悲色恐怖笼罩着漫漫岱海滩。
那是1939年的夏天,在马头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的八路军120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李林,分析判断敌我态势,决定袭击驻麦胡图村日军,打掉小鬼子的嚣张气焰,消除老百姓对其的恐惧心理。于是,李林派侦察员到麦胡图村了解日军布防情况,并根据实情决定实施奔袭作战,夺取鬼子的战马。
作战计划被上级批准后,李林从骑兵营选拔了军事素质过硬的战士组成小分队,从驻地出发飞奔岱海滩。当小分队行进到南山时,李林立马察看地型,指挥战士们在山路两边埋伏起来,准备接应夺马小组,打击追赶之敌。她亲自带领2名战士化装成老百姓,潜入麦胡图村南门外的沙梁村。沙梁村有百十来户人家,村东为丘陵起伏的沙地,村西紧邻一望无际的岱海滩。李林一行3人在沙梁村村长范迎春(时年20岁,明为伪村长实则是我方进步群众)的配合下,摸清了据点敌情及马群位置。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李林细化了杀敌夺马的行动计划。
太阳偏西,李林一行悄悄从西出了村。她们穿树林钻芨芨丛潜入岱海滩头,当临近日军马群时,3人躲在红柳丛中仔细观察,发现一百多匹战马散开正悠闲的吃草。3个鬼子一个放牧,一个蹲在旁边树荫下打盹,另一个在湖里耍水。此时,李林手势一挥,两名战士向放牧的鬼子猛扑过去,没等他发觉便将匕首刺入心脏。打盹的鬼子听到动静后,急忙提起枪还没站稳身就被李林手起刀落结束了性命。而后,3人潜入马群就近抓鬃飞身跃上马背。此时,战马昂头奋蹄、凌空腾跃,野性大发。李林从怀中抽出马鞭疾呼道:赶快控制战马!两位战士听令,使出浑身解数与战马博斗。这三人个个都是驯马的好手,双腿紧夹任马扑腾,鞭儿啪啪啪作响,鞭稍儿打在战马的耳根、脖颈上,不多时,战马便长嘶止步,低头示服。她们立即扬鞭策马从北向南围过来,把马群赶向了南滩。当湖里耍水的鬼子发现后,马群已跑出2里之外。这个鬼子慌乱地跑上岸开枪报警,据点里的鬼子队长听到枪声,急忙登上炮楼举起望远镜瞭望,发现成群战马向南奔去。他急令机动队出麦胡图村南门追赶马群。这时,李林3人赶着马群已越过苜花大河,向南山坝底方向飞奔。
当鬼子追至南山坝底韩庆坝口时,预先埋伏在山路两边的战士马上开枪射击。顿时,韩庆坝口枪声大作,爆炸声四起。遭到伏击的小鬼子乱作一团,被打得丢盔弃甲,败回麦胡图据点。李林乘机将马群从韩庆坝口赶上了山,顺利回到了根据地。
在岱海滩夺马的女英雄李林,原名李秀若。她1915年出生于福建尤溪县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被侨眷领养,在印尼爪哇岛生活。1929年,14岁的李林在印尼华侨学校毕业后,随养母回到故乡,进福建厦门集美中学读书,后入杭州女中学习。1933年冬到上海爱国女中读高中,193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当时的北平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在这里她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同时改名为李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李林极积极追求进步,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大潮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她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进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开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并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被党组织派到雁北开展抗日工作,历任雁北大同县牺盟会特派员、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雁北工委宣传委员等职。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来到雁北抗日前线。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部主任,率部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斗争中,她与时任雁北地委委员屈建相识相交相爱,走到一起。
次年春,李林改任整编后的八路军120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带领300多人的部队转战于长城内外,活跃在绥南、晋西北一带。经常出没于大同、左云、右玉、平鲁、山阴、偏关、和林、凉城、丰镇等地。她在这些地区宣传抗日政策,组织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寇汉奸。在多次战斗中,杀出了军威,壮大了队伍。同年秋,李林任中共晋绥边区特别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兼管边区地方武装。开国元帅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晋绥抗日根据地位于敌人心腹地带,严重威胁着整个华北日军。驻守山西省大同的后宫师团多次调集重兵"围剿"这块根据地,并实施蚕食政策,在根据地边缘修工事、建据点,妄图逐渐向其腹地推进。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党领导的抗日军民针锋相对,在加强军事力量粉碎日军重兵“围剿”的同时,出动游击队捣毁根据地周边的鬼子据点,袭击修建工事的日、伪军。李林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指挥部队多次实施破袭行动。1939年春的一天,30多名日军开进卓资县忽囵进图村,他们四处抓人,准备在此修围子、建据点。李林得到情报后,亲率60余名战士当夜摸进忽囵进图村,乘敌不备,突然袭击,全歼了这股日军。缴获枪支20多支,捣毁其临时工事。
李林在转战晋绥期间,每当入住村中或在田间地头与群众相遇,总要进行民间调查。她根据群众的反映,锄奸杀霸,为民除害;打击日寇,为民报仇。日、伪绥南当局对李林狠之入骨,发布公告:凡拿获李林者,悬赏5000元蒙疆币。半个月时间后转为军部悬赏,赏格也由5000元蒙疆币提高为5000元现大洋。敌人对李林悬赏的升格与加码,让当地老百姓更有了主心骨。他们送情报、带路、捐粮草,全力支持配合八路军打击敌人。
1939年10月的一天,天成村一村民急匆匆来到独立六支队骑兵营驻地,对李林说:昨天下午,天成村鬼子据点来了20多辆军车,全都装着武器弹药。守军仍然是原驻天成村的日军、伪蒙疆军和保安队,共800多人。李林听后觉得这一情报太有价值了,马上在营部召开干部会议,集思广益制定了出奇兵奔袭天成村的作战计划。
当天傍晚,李林率领骑兵、步兵160多人,悄悄来到天成村西边的河沟里隐蔽起来。派出身手好的两名战士跟随送情报的老乡混入村里。10时许,两名战士飞身跃上据点高墙,神不知鬼不觉摸了鬼子的岗哨,然后轻身下墙打开据点大门。送情报的老乡见战士得手,马上在西门外点起火。火光就是号令,李林一挥手,骑兵上马挥刀箭一样射向据点,步兵随后跟进。没5分钟时间就冲入据点,霎时间枪声四起,喊杀声大作,鬼子、伪蒙疆军乱作一团。据点里最高长官龟田队长听到枪声,急忙爬下床提枪出门,呜哩哇啦大叫着组织反击。怎耐天黑夜深号令不畅,只有少数鬼子穿内衣披军装提枪匆忙上阵,而伪蒙疆军、治安队员都抱头鼠窜、四处逃命。李林与战士们挥刀举枪奋力撕杀,负隅顽抗的鬼子当即击毙,伪蒙疆军、治安队员被打的晕头转向,在“缴枪不杀”的呐喊声中举手投降。战斗与次日凌晨5时结束。共毙伤日伪军600多人,俘敌50余人,烧毁军车20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李林在凉城县的抗日活动一直持续到1940年。她率领部队拔据点、打鬼子、除汉奸、救百姓,指挥了大小战斗多次,赢得了凉城人民的敬重与爱戴,群众亲切称呼她为"李营长",有民谚云:"李营长好李营长强,李营长打仗为老乡。"
1940年4月25日,日军集中1.2万人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第九次大"扫荡"。此次"扫荡",其兵力之多,来势之猛,都是空前的。26日拂晓,晋绥边区特委、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六支队骑兵营、各群众团体和其所办的各种训练班等共500余人,开始转移。因人员多、队伍庞大,行动缓慢,当转移到小峰山时与敌遭遇。地委领导决定骑兵营为前卫,突围开路,地委、专署、其他各训练班人员跟紧突围。李林带领骑兵营勇猛冲杀,可来到山西省平鲁县东平太村时,被数千名敌人包围,情况万分危急。李林临危不乱,让地委军事部长姜胜、组织部部长郑林带领政卫连、警卫排掩护地、专机关等人员和群众向西北突围,自己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大造声势,诱敌向东, 在大同川和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当姜胜、郑林率部队掩护地委书记赵仲池和机关人员、群众突出重围时,李林也带领骑兵冲出敌人包围圈。她继续带队向东冲杀,迎面遭到从马家河、前后榆岭方向来敌的阻击。富有战斗经验的李林镇定自若,指挥战士与敌作战。这时,李林如果继续带领骑兵向东南方向出击,完全可以摆脱敌人,安全跳出包围圈。但是,她听到东平太村方向枪炮声激烈,误认为地、专领导和机关人员仍在敌人包围圈内,便当机立断,指挥骑兵又返回来向西北冲杀,以解救被包围人员。拼杀中战士们一个个倒下,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围困于平鲁县小郭家窑村后的荫凉山顶上。
李林面对大于自己十几倍的敌军毫无惧色,指挥战士们依托沟底的大石头和树墩向敌人射击,自己悄悄策动"菊花青"战马,迂回到沟北敌机枪阵地的侧面。她跳下马隐身一侧,悄没声息地接近机枪阵地,突然闪电般翻身上马,双枪齐发,敌人的两挺机枪顿时哑吧。伏在沟里的几十匹战马立即飞跃奔腾,继续向前冲去。李林几乎直立马上,左右开弓举枪射击,打得鬼子抬不起头来。
这时,鬼子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大量兵力从四面压过来。李林和战士们退在沟岔里一座刀削似的土崖下,凭借有利地型勇猛还击。在激烈的交火中,李林的战马负了重伤,但她面无惧色,对战士们大呼道:敌人已经把我们团团围住,我们活着是为人民而战,死也要为人民而光荣战死,绝不能玷辱抗日战士这个称号。然后,她机智地撤到一个小破庙里,用机枪压住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士们撤退。
当战士们全部撤离险境后,李林的战马被打死,她的右腿、前胸也受了重伤,栽倒在地。但为了让战士们走得更远,她强忍伤口剧痛,且战且走来到王家坟地边的土埂下,一手举着驳壳枪,一手端着手枪向敌人射击,一连毙伤日、伪军6人,打得敌人一时不敢靠前。当子弹就要打光时,敌人从四面围了过来。突围已不可能了,面对如潮水般涌过来的穷凶极恶的日、伪军,李林果断地做出了抉择。她半卧在土埂下,快速折散驳壳枪,将零件四散在草丛里。在敌人"抓活的"的狂喊声中,毅然把手枪指向自己的颌下。鬼子、伪军在叫喊声中围上来,只听一声清脆的枪响,李林将最后一粒子弹射入自己的喉部,壮烈殉国,面容上凝固着从容淡定的微笑。
1940年4月26日9时许,25岁的南洋华侨李林战死在塞外抗日战场——洪涛山下。
1952年4月26日,在李林殉国12周年之时,山西省平鲁县政府将其遗骨从东石湖村迁回县城井坪烈士陵园,并在坟前塑起一尊高大的跃马提枪、飒爽英姿的铜像,让人们永远瞻仰纪念这位抗日女英雄。
个人简介宋福恒 内蒙凉城人,乌兰察布市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2016年5月退休后,返聘于凉城县融媒体中,做采编工作。平生喜爱文学,先后在《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草原.新戏剧》、《乌兰察布日报》、《新华网》、《光明网》、《腾讯网》、《正北方网》、《内蒙古新闻网》、《澎湃新闻网》、《学习强国》等报刊网站发表小说、散文、小戏剧本、新闻作品600百余篇,计40余万字。其中副刊特写《唢呐吹奏人生曲》获第二十七届内蒙古新闻奖三等奖,舞台剧本《入户》发表于2020年第一期《草原.新戏剧》、小戏剧本《鸿茅情》由县乌兰牧骑于绥蒙革命纪念园开园仪式上在土默特高等小学复原址演岀,演讲辞《母亲湖之恋》获2020年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爱我乌兰察布”吟诵演讲比赛特别奖。2018年12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回眸》,于2019年4月获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图书一等奖、2020年5月获2019年度乌兰察布市文学艺术创作发展基金作品资助一等奖。参与编写了散文集《良辰美景看凉城》,2017、2018连续二年获得乌兰察布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