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泅渡涪江
作者:张北传
为检验部队武装泅渡江河实战能力,适应未来战争需要,1973年8月5日,驻扎在川中遂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0021部队组织团部司、政、后机关人员和团直属分队近千人,在当地涪江开展了一次全副武装泅渡演习。
0021部队隶属原陆军第十三集团军,该军前身可追溯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73师;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解放战争时期归属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3军。该集团军以擅长山地、高原、热带丛林作战著称,是全军中唯一一个以师级以上规模参与多次实战的甲类集团军,被誉为“山中猛虎”。
涪江,其源头位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交界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或称雪宝鼎),全长约670公里。其流域覆盖阿坝州、绵阳、遂宁、重庆等地,最终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涪江在遂宁城关段的江宽约300米。
炎炎酷暑,练兵正酣。进入盛夏以来,0021部队组织机关人员和支属分队开展武装泅渡涪江前的技能培训工作,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此次武装泅渡技能培训,突出探索专长带训的方法路子,采取循序渐进、过关升级方式,按照先岸上后下水、先徒手后武装、先个人后编组的步骤,紧盯未来战场需要,全程从严从难施训,在炎炎夏日掀起滚滚浪花。
武装泅渡对单兵游泳基础动作要求很高,蛙泳作为武装泅渡的首选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员体力,降低水面噪音。进行泅渡训练前强化游泳基础动作是重中之重,同时,武装泅渡距离长、体能消耗大,强大的体能储备不可或缺。因此,不仅要做好水上训练,更要做好地面体能强化。具备扎实的游泳技术和过硬的基础体能后,即可以徒手蛙泳过渡至单兵武装泅渡训练阶段。此次培训是为了更好的让战士们练熟学会区分轻装、半装和全装三个阶段依次过渡、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
武装泅渡不仅是一场意志与勇气的较量,也是需要不断增强耐力,树立信心,从而使心理状态和身体机能逐步适应武装泅渡要求。在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中,磨砺了技能战法,锤炼了信心和意志。迎骄阳、战酷暑、顶热浪、淬锋芒,气温再高,高不过练兵备战的热情,太阳再大,大不过奋斗强军的决心。这既是对参训官兵耐心和毅力的考验,也是他们对自己胆识和勇气的证明。从浅水区到深水区,从轻装到武装,从单兵到班组,他们在一次次与水的较量中一步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在部队首长精心组织安排下,在教练员们的耐心辅导下,经过近四十天的专业培训与水中反复练习,使全体官兵均全面准确掌握了武装泅渡有关技能。
8月5日上午9时整,当团首长下达渡江命令后,只见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部队武装泅渡正式拉开帷幕。第一拨下水打前战的是团直属队特务连,他们排列着十行纵队向对岸蛙泳前行;接着下水的是团部司、政、后机关的首长和工作人员;紧接着下水的是团直属队通信连、82迫击炮连、82无后坐力炮连、高射机枪连、运输队和卫生队的指战员。
虽然那天烈日炎炎,但来自遂宁城关和周边的数千名热心观众,顶着高温酷暑,他们一边观看部队武装泅渡,一边自发地为子弟兵热烈鼓掌、呐喊加油助威!使部队指战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在武装泅渡中,从部队首长到各分队指战员,他们发扬部队敢打硬拼的光荣传统,个个精神抖擞,劈波斩浪,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件装备在水中失落,没有一人在水中掉队拖大部队后腿,各分队按指令要求准时到岸。部队武装泅渡涪江训练演习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往52年前参加部队武装泅渡涪江训练演习那火热场景,时至今日仍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2025年7月25日
【作者简介】
张北传,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职在东至县血防站工作,主管医师;热爱文学,曾是池州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先后在池州日报,皖江晚报、安徽日报及县、市广播电台发表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