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里江烟天外音,昭华星汉蕴晴深 1258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青萝萦月锁柴门
挥泪归舟别故人
世路苍茫伤聚散
香飘万点寄游魂
墟里江烟天外音
昭华星汉寓晴深
凌锋书剑拭霜刃
清芒一旭天下新
万壑飞英谢旧林,天籁舒韵醉古今,何须酒销离魂夜,相思一缕共灯芯。《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三维时空无限闭环的丛林世界里,欲望与本能构成三维生命勃焉生发的原始驱动,人与动物最大区别就是文化!所以生命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文化修行过程,明心见性,传道授业,自觉觉他,自悟利他,在天人合一中厚德载物,在道法自然中以德配天,摆脱欲望、本能及三维理念的束缚,由兽性、物性、习性向人性、神性、道性升华,此乃亘古不变的文化方向,此之 “修行”并非教宗所言羽化成仙之道,而是蒙以养正回归天道之行,人类从宇宙自然走来,从蒙昧走向文明,必须剥离三维丛林世界的习性、野性、欲性从而修化出人文善性、理性、道性。修心养性在尘世而言就是言行之修,这是入世的首要目标,而正确处理言行的原则就是立志立言立功立行乃立命,言与行需与位势相应,志与气需与功德相应,才与能发挥言行的正面作用。
气岚吐岫暮色沉,天马行空诗次侵,霄汉书香墨未冷,流萤竹绕碎文心。《论语》曰:“可与言,而不与人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文以载道,而化天下,文化的作用就是以天道地德化导灵心,以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不失人、不失言、不失行”就需要正确框定自己的位势坐标,通过修己达人,以自觉觉他。《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之可见,中与和为三维生命的修行坐标,文化修养过程就是人生自我正确定位的过程,坐标明确的一生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观则赏心阅目,细品则如醉如痴,言行则清晰而又从容,孔子晚年研究《易经》文化,曾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则无大过矣”。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九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