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春苗.《落单的红领巾》
——西海固作家与文学少年手牵手志愿服务活动感言
‘’牵手老师:马金莲‘’
打开本子,拿起笔,纸墨清香。写作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向窗外望一望。母亲又在催促我完成这篇作文,我看过其他同学的作文。每一篇都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可我,在纸上写写画画,始终落不下一个题目。我并不擅长写一篇记录、报道,或许是惰性所使。我想,很多同学都详细认真地记录下了每一处细节,少我此篇,也无大碍…… 记忆虽然朦胧,但也温馨,情感在时间的酿造下更加浓郁,于此,我将心中感慨尽倾,作此小篇。
文润春苗,作家与文学少年牵手,是钟声老师精心策划的文学活动,正好与市文联“百名作家进农家”和“百名作家进校园”活动相吻合。目的是让文学爱好者与有关作家结对,共同延续文学的星火。相比于往届读书会,这样的活动自然充满了新意。
期待的心情是强烈的。我带着妹妹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
与我牵手结对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马金莲姨姨,一年前我们是在她的办公室见过。那是一个下午。同样是这样阳光明媚的童话样的天气,午后的阳光多了几分氤氲,多了些许梦幻。只记得我们坐了许久,老师赠予我不少的书刊,包括她的新作《亲爱的人们》。她对我说了许多知冷知暖的话,是那样的亲和……当她把我和钟声爷爷送到楼下的马路边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她是那样的清秀单薄。我当时想,她如此的身体里,如何蕴藏着浩如海水般的文字和智慧……将近一年没有再见了,她会有变化吗?她今天来,会穿什么衣服,会梳什么发型?我见了她该怎么问候?
活动之前,感受庄严的氛围,内心不免紧张,或许是图书馆梦幻气氛的影响,我像是做梦一般。
会场布置得很精巧,背景打出各类图案,在柔和的音乐中转换播放。看来主办方很重视这次活动。我坐在椅子上,看同学进出,家长来回,一个个老师坐在面前。我很惊喜,见到了久违的同届学员,感觉很是亲切,但我心中惦记的是我的牵手老师。我不止一次地用目光在面前的每一位老师身上徘徊,生怕错过与老师再次见面的第一瞬间。直至活动开始,主持人向我们介绍到场的每个人,我仍旧在怀疑自己,或许记错了那位老师的面容。身边的人一个个站起来,又坐下去。已经是下一个环节了,是的,老师没有来。或许路途拥堵?或有其他原因?担心、怀疑涌上心头。而主持人的精彩讲说,活动的环环推进,来不及给我更多思考的时间——下一个环节:为牵手结对的老师佩戴红领巾。旁边的同伴与我耳语:“你的老师没来么?我的老师好像也没有来,等会儿咱两个找个落单的老师给戴上吧!”我笑着点头。
拿着红领巾的同学一拥而上,都为自己的牵手老师佩戴红领巾。我站在原地手足无策,并没有老师落单,我手中红领巾应该为谁佩戴呢?我的内心在挣扎、犹豫……当然,其他同伴不会给我那么多时间,他们为自己的牵手老师戴上红领巾后,笑逐颜开地合影留念,可我没有。我拿着红领巾,独自站在合影的老师与同学对面,我向他们微笑、祝贺,然而,我内心明显涌上一股失落感,心犹不舍地将红领巾默默放回包中……
接下来的读书活动,其他同伴都底气满满,而我在诵读老师的美文《半夜好雪》时,却始终进入不了状态。活动结束了,老师的确没有到场。为什么?我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也想让我精心准备的见面礼有所归属。后来我通过钟声老师知道了原因。钟声老师告诉我:“今天有中央媒体记者采访。”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我的心情一下子释然起来。是啊,她是名家,她的很多时间由不得她自己安排。 整个活动结束了,我仍然捧着那条落单的红领巾,不知所措。也许钟声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情,他说:“带回去吧,今后会有机会‘花’落其主的……”
现在,每天不时会看到这条红领巾。我突然明白:这红旗的一角原来是一种精神动力!
文润春苗,茁壮成长;过去、现在、未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化精神,在一次次的生命遇见中铸就;文学的高峰,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人努力攀登!
2025.7.12
(备注:原文正文共1521字。 指导修改老师:作家马金莲)
马金莲老师点评:
小短文整体感觉不错,结构完整,文字隽永,情感真挚。只是太过短小,又是命题作文,作者施展不开手脚,我也看不出更多。我的经验是,多读,多写,多修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大量阅读。痴迷地读,持久地坚持。文学是一辈子的事,路很漫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