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福 安康)2025年仲夏时节,世界华人中药联合会2025年总结表彰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295个会员单位代表齐聚香江,共同回顾过去一年中医药领域的创新成果,并表彰一批在学术传承、临床实践和国际化推广中作出卓越贡献的行业领军人物。大会特别授予御医王九峰第五代传人王振磊教授、吉林大学康复科教授张大旭、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教授李晓春等十八位专家「中国国医大师」称号,以表彰他们在中医药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突出成就 。
一、大会盛况:中医药国际化再启新篇
本次大会以「循证引领,AI赋能」为主题,深度聚焦中医药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的角色升级。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主席马建中在致辞中表示,过去一年,联合会通过制定国际标准、推动学术交流、建立跨境人才培养体系,助力中医药进入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 。大会期间发布的《2025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医药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18%,海外中医诊所数量突破3万家,AI辅助诊断系统在欧美市场的渗透率已达25% 。
在表彰环节,联合会首次设立「中国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旨在激励更多中医师以「守正创新」精神推动中医药发展。三位获奖者的当选,标志着中医药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进入新阶段。
二、国医大师风采:守正创新的时代标杆
(一)王振磊:九峰医派的当代传承者
作为医王九峰第五代传人,王振磊深耕中医临床逾60载,系统梳理九峰医派「天人合一」的诊疗体系,创新性地将古典经方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其团队研发的「九峰咳喘方」通过欧盟传统草药注册认证,成为首个进入欧洲主流医疗市场的经典名方。王振磊在获奖感言中强调:「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让古籍中的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他发起的「九峰医学全球巡讲」已覆盖20余个国家,培养海外传承人逾千人。
(二)张大旭:康复医学的中西医融合先锋
吉林大学康复科教授张大旭,以「三维动态瞬间牵引」技术革新脊柱疾病治疗范式。其团队研发的智能牵引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临床数据显示,该疗法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疗程缩短56%,相关成果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等国际顶级期刊。张大旭提出的「筋骨同治」理念,将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工程结合,推动中国康复医学标准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体系 。
(三)李晓春:骨科微创技术的革新者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教授李晓春,在传统正骨术基础上融合3D打印与碳材料技术,研发出轻量化、个性化的「筋骨一体化」夹板系统。其主导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该技术使骨折愈合优良率提升至91%,治疗费用降低30%。李晓春创立的「针刀-中药-康复」三联疗法,被纳入国家卫健委《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指南》,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12个推广基地 。
三、行业展望:中医药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大会发布的《2025-2034中医药国际化战略规划》提出,未来十年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建立全球中医药数据共享平台,整合超百亿级健康数据资源;二是在澳门、香港等地设立「中医药国际临床研究中心」,推动100种中药通过FDA/EMA认证;三是实施「杏林种子计划」,在海外高校设立50个中医药学院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高福表示,中医药国际化需「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大会期间,联合会与澳门爱国教育总会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澳门品牌+国际资本」模式,打造中医药功能食品出海全生态链,目标在三年内覆盖20类功效型产品的国际准入 。
结语
此次表彰大会不仅是对中医药人过往成就的礼赞,更是向全球宣告:中医药正以开放姿态融入现代医学体系。王振磊、张大旭、李晓春等大师的实践,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典范。正如大会闭幕词所言:「当艾灸的温热与AI的精准相遇,当《黄帝内经》的智慧与干细胞技术对话,中医药的未来必将照亮人类健康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