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厦门当兵锻炼的日子里
作者:周根保
1965年8月10日,我踏入了军旅生涯。十八岁的青春,刚刚告别白土初级中学,便带着满腔热血走进福州军区步兵学校,成为机要专业的一名学员。
入学一个月后,我被分配到厦门第九十三师第二百七十七团第七连,开始为期一年的当兵锻炼。
初到厦门:新兵的第一课
从南昌开往厦门的列车上,窗外是连绵的青山、蜿蜒的江河、纵横的田野。列车一路向南,我的心也随着铁轨的节奏起伏。夜色渐深,我却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想象着厦门的样子——那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当兵锻炼又会是怎样的体验?
次日清晨,列车缓缓驶过厦门海堤,咸湿的海风迎面扑来。我终于踏上了这座海岛,新兵的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我被分在一班,班长姓梁,是个山东大汉,性格爽朗,说话干脆。当晚的班务会上,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周根保同志,从今天起,你就是咱们班的一员了。在部队,战友就是兄弟!”
这句话,让我在后来的一年里,深刻体会到了“兄弟”二字的重量。
战备训练:第一次“打前沿”
新兵生活刚适应一周,国庆节就到了。在部队,越是节日,战备越不能松懈。我们七连的任务,是防备金门小股敌人的袭扰,俗称“打前沿”。
国庆前夕,天还没亮,紧急集合号骤然响起。
“二级战备!”梁班长低声命令。
按照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打包行军装备,携带一天的补给。可我这个新兵手忙脚乱,背包怎么也打不紧。眼看队伍就要出发,老兵何裕华一把抓过我的背带,三下五除二帮我捆好,拉着我就往外跑。
全连已在操场列队完毕。连长一声令下,队伍如长龙般隐入夜色,沿着海边公路急行军。起初我还能跟上,但没过多久,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何裕华见状,二话不说接过我的枪,推着我继续前进:“坚持住,快到了!”
一小时后,我们抵达战术位置。借着微弱的晨光,全连悄无声息地进入阵地。远处,海浪一层层涌向沙滩,发出低沉的轰鸣。
“打!”连长一声令下,反小股敌袭战斗演练正式开始。枪声、口令声此起彼伏,一个小时后,战斗结束。我们迅速撤回隐蔽点,防止“敌军”火力反击。
回营的路上,战友们放声高歌,仿佛刚才的疲惫从未存在。梁班长在总结会上表扬了我:“第一次参加演练,能坚持下来,不错!”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部队特有的温暖——这种情谊,只有在并肩战斗过的人之间才能体会。
连队生活:纪律与温情
我们连驻扎在厦门岛西部的一处海军营房,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清晨,薄雾笼罩山峦;傍晚,夕阳染红海面。营房前是大片农田,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
连队的政治学习抓得很紧。每天午休后,雷打不动地组织“天天读”,学习党的政策、军事理论;下午训练结束后,又是“天天练”,练射击、练刺杀、练体能。
班长安排何裕华和我结对子,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他是湖南兵,性格沉稳,做事踏实,像兄长一样照顾我。有一次,连队组织政治野营,我们到农户家劳动、吃饭。当地农民生活艰苦,主食是地瓜稀饭,配菜只有咸鱼虾酱,味道呛得我直皱眉。我刚想溜去小卖部买饼干,何裕华一把拉住我,低声说:“群众吃啥,咱们就吃啥。”
除了训练,连队的生活也有轻松的一面。每周六晚上,炊事班都会做花卷——白菜猪肉馅的,面皮松软,咬一口满嘴香。这小小的改善,成了大家每周最期待的时刻。
春节时,连里组织文艺晚会。我们班表演了两个节目:梁班长和几个战士的“三句半”《赞赞咱们的炊事班》,还有我的诗朗诵《给妈妈的一封信》。最终,我们拿了优胜奖,梁班长乐得直拍大腿:“咱们班,文武双全!”
厦门的记忆:海岛与城市
节假日,我常请假去厦门市区逛逛。坐渔民的木船,半小时就能到对岸。那时的厦门,街道不宽,骑楼老旧,但因备战需要,新建的楼房很少。唯一的主干道,从南走到北不过半小时。
我最爱去中山公园,那里绿树成荫,花开四季。中午找家小店吃饺子,皮薄馅大,再赶一场电影,算是难得的放松。傍晚搭船回营,海风轻拂,夕阳把海面染成金色。
病中的温暖
下连第二年,我阑尾炎复发,住进师医院。躺在病床上,心情低落。某个周日午后,梁班长突然出现在病房门口,手里拎着水果,带着班里战友的问候。
他坐在床边,笑着说:“毛主席说过,‘既来之,则安之’。别急,好好养病,咱们连还等着你呢!”
班长的探望,比药还管用。没过多久,我康复归队。
告别七连
一年的锻炼结束,我即将返回步校。临行前,梁班长召集全班开了欢送会。何裕华塞给我一包厦门特产,说:“别忘了咱们七连!”
这一年,我从一个懵懂的新兵,成长为合格的军人。七连教会我的,不仅是军事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坚韧、团结、永不放弃。
这段岁月,像厦门海堤外的浪花,一遍遍冲刷着我的记忆,成为生命中最鲜明的印记。
作者简介:周根保,文学爱好者,原中共南昌市委常委,南昌军分区司令员,现已退休。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第二届“白鹭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