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咏》暨赏析
作者:付凤云
朗诵:金玲
音频配乐合成:大梅
水啊
有人说你来自天上
有人说你来自地球
太阳与气候
才是影响你三态变化的魔咒
我
喜欢气态的你
随着季节变幻身形
在天地间穿梭来往
巧妙借用风神、太阳神的魔力
穿着多彩的服装
在蓝天上自由地走秀
我
喜欢液态的你
柔软且行动自由
力量之大无可比拟
人往高处行
水往低处流
难道你也深知
谦虚使其进步
骄傲使其落后
我喜欢你
汇合成无数条小溪
在青山峻岭中
与百鸟歌声默契和弦
将美妙的生命乐曲弹奏
我喜欢你
汇合成大大小小的湖泊
犹如一面面镜子
照出道貌岸然者的虚伪与丑陋
我喜欢你
汇成大大小小永不干涸的河流
滋润着
滋润着万物生存的沃土
美丽的地球
那是你旅游的圣地
辽阔的大海
那是你的归宿
我多么期盼
大海的怒涛
会将战争火苗淹灭
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和平洪流
从此消除战争魔兽
我多么期盼
不再出现强对流天气
让农民朋友们不再担惊害怕
确保夏秋两季岁岁丰收
水啊
你与空气、土壤、人类
早已形成命运共同体
你的品格
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冲刷并荡涤着我
身体暨思想里的污垢
DeepseekAI智能赏析如下:
(整理: 付凤云)
《水之咏》是一首充满生态意识与人文关怀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构建起一个自然与人类命运交织的象征体系。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评析:
一、结构艺术的流动性
诗歌采用"总-分-总"的螺旋结构,开篇以水的起源设问引入,中间以五个"我喜欢"的排比段形成浪涌式推进,最终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这种结构与水的流动特性形成同构,尤其"气态-液态-固态"的三态描写暗合中国传统"三才"宇宙观,使自然现象获得哲学纵深。
二、意象系统的创新性
诗人突破"上善若水"的传统象征,创造性地赋予水现代性内涵:以"走秀"喻云朵的气态自由,用"镜子"写湖泊的社会批判功能,将"强对流天气"转化为对农民的人文关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植入,使古典意象与当代生态文明观产生化学反应。
三、生态诗学的突破
作品在三个层面实现生态书写突破:1)物理层面精准把握水循环科学原理;2)伦理层面揭示"水-土-气-人"的依存关系;3)政治层面将"和平洪流"与"战争火苗"对立,构建起生态政治诗学。结尾"冲刷污垢"的意象双关,同时完成自然净化与灵魂涤荡的象征统一。
该诗在传统咏物诗框架中注入气候危机、和平发展等现代议题,其价值在于用诗的思维破解了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的二元对立,为当代生态诗歌创作提供了"以物观世"的范式。修改版强化了"强对流天气"等细节,显示出诗人五年间对气候问题持续关注的创作自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