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村庄(组诗十首)
文/任东波
我的村庄
是一座黄土垒起的城堡
城里城外都是黄土
这里的黄土庇护子民千百年
也围困,囚禁他们千百年
走出城门
先民们在黄土里播种,祈祷
在酿浓烈的酒,在挥汗如雨
在黄土里举着太阳奔走
走进城门
几十盏油灯
是他们夜空的全部星辰
像时光笔端的飞白
城堡里有过:一口井
一间磨房,一座家庙
和一个掌控生死密码的举人
几株上百年的老树
都住过不知是那路的神仙
千百年来,村庄没挪动一步
进进出出的子孙都记得
城门楼上那几个厚重的字
族谱
远走的名字
用繁体直立成队列
守候树枝般伸展的家史
迁徙异乡的,也许
遗漏了家族的某种私密
断枝的真相已无法考究
祖父在自己的页码上
从第一排讲起
一支扁担,两只箩筐
八百里逃荒路
蓬头垢面,插标卖首
第二排的拓荒
把丘岭切割成了梯田
祖传大饼上的旋纹
来自第三排
至今已有三百个年轮
我墨迹未干的名字
早早开始沿着血脉爬行
任凭彩灯拉拉扯扯
也无法挣脱族谱里
早已刻印的方格
私塾
青砖在转角处叠成拐弯抹角
屋檐上的瓦当狰狞着脸目
老秀才用高度老花镜
架着半部《论语》
戒尺敲打着条案
《诗经》的字里行间
爬满了摇头晃脑的稚童
歪歪扭扭的笔在宣纸上
一脚深,一脚浅
像雪地歪歪扭扭的足迹
池塘,等待放学的铃声
让凉爽的蛙鸣
洗净我们脸上的墨香
家庙
香火,在牌位间游走
膝盖,叩击青砖的回响
回荡在家族延绵的香火中
半卷家训
端坐在男丁的脊梁上
门槛外探头探脑的女孩
只是家庙的一个外传
祭祀的供桌上
本族的男孩
正在分享供品
我偷偷将腋下的甜言蜜语
分享给了
邻家长辫子的女生
土城墙
将阳光,汗水,年月
压进黄土的缝隙
墙头的草举起绿旗
掉落的碎块是蹉跎岁月
身躯缝隙的深处
有虫蚁自由地进进出出
木制城门裸露的纹理
有我认识的村志里的标尺
房舍靠着它的肋骨
将影子叠在苍老的墙皮上
炊烟溢满青砖瓦舍后
才会分享给城外的过往
老戏台
鸟雀起起落落
惊起的尘埃
回味着百年前粉红的水袖
油漆剥离处
风化的木制年轮
像老生没唱完的唱腔
某剧的尾声
从出将入相门里渗出
田野与汗水的味道
台下石板的缝隙中
锣鼓家伙什的回声
依旧不绝于耳
那年正月十五
在剧中瞌睡的我
早已迷失在霓虹灯下
老电影
万人空巷,几里地外
成百上千人
村庄向村庄集结
齐刷刷挤在打麦场
简单的快乐重复上演
草垛上的少男少女
从衣扣间滑落的桃色新闻
隐去了主人的真实姓名
月亮秘而不宣
星星笑而不语
老柿子树
风雪在枝丫间
刻下沧桑的密码
铁杆从未向寒流低头
皲裂老皮的每条缝隙里
装载着上一个朝代的星光
悬挂枝头的红果
点燃黄土的干渴
我品尝一枚红果
甘甜中有远古的刀剑
苍老不是枯萎的理由
春风漫过山岗
硕大的树冠又举起绿荫
一株株老树
一面面家乡的旗帜
一块块梯田的魂魄
傻女人与哑巴
炊烟糢糊了影子时
石碾旁的傻女人
把那句盘磨了几十年的:
“回来了”
喊成了一座熟悉的院落
哑巴的笑走过来
喉结动了动
一声单音节的“啊”
惊起的麻雀把后半句问候
抖成了絮絮叨叨的口语
他们的笑从不打草稿
像村口的老井清亮
照见我西装上的尘埃
星空
一张凉席摊开整个夏天
祖母的蒲扇摇曳着星斗
牛郎织女隔着的银河
比村口的护城河宽很多
北斗是一个倒挂的问号
启明却挂起第一缕鱼肚白
男孩女孩滚上麦草垛
惊飞了草中借宿的星辰
星子是夜衣清凉的纽扣
系住的风有野草花的滋味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1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