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2025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八,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大暑”。顾名思义,大暑,它象征炎炎夏日的巅峰时刻。在这样一个时序语境中,无论中医讲的“冬病夏治”,或者与修身养性相关的清凉清心或者静心等等之类的话题,似乎都应该是一个不二选择。我的老师,国家一级作家,原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仼安徽省文化研究院院长的裴章传先生,今天在一个微信群里就发了这样一个与“静心”相关的问候晨语:“早上好!既然世界无净土,不如静心,既然事事难如愿,不如释然。山有山的巍峨,水有水的灵动,让我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做一个优雅从容且内心强大的人,照亮自己,也关照他人。”
而知名诗人关民先生今天私发给我的问候晨语,乍一看,似乎是“一碗心灵鸡汤”,但仔细一琢磨,其实也关乎“静心”二字。“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 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当你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 你就懂得了修养的必然。人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事, 也有看不惯你的人。茶不过两种姿态,浮与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与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早上好!”
其实,古往今来最不缺的就是这些箴言警句,换成大白话说就是,道理清清楚楚又明明白白,然而事实情况又究竟如何呢?这就要引用当下最走俏的一句话来说了:“世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对此,也许有大人先生会反驳说,你去看看那些传销大案,哪一桩哪一件,不全都是铁板钉钉无可辩驳地印证了,只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分分钟就能“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但是,这究竟又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难道不是脑子没有发育完善?难道不是一种完全令人不齿的病态?拿他们说事,岂不是对修身养性这个词的一种亵渎?
炎炎夏日,恰好今天又是“大暑”,上了一定年岁的人,我们除了应该强调身体的“冬病夏治”,更应该在这酷热的时节,注重身心的“冬病夏治”,让自己静下来,就像有人所说,舍得舍不得都不如心安理得。人这一辈子,走走停停,不生病,就是福气了。每一天都能神清气爽地醒来,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痛苦的背后是领悟,一个人下半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每天善待自己。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越来越喜欢一个人优雅的独处,喜欢这种独处的轻松感,一杯红酒一杯茶,慢咽细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比窗外的喧哗热闹,对于我来说,好像成了二个世界。”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人一旦悟彻了,就变得很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与人逢场作戏的兴趣。”
这,便是我今天的一日一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