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篆书相遇,像是与一位静默的智者对话。初临《峄山碑》时,僵硬的线条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直到某个月夜,在柔和的月光下顿悟——篆书的圆劲不是刻意的紧绷,而是如流水绕石,柔中藏刚。此后日复一日的临池,让我渐渐懂得,书法不仅是笔墨的修炼,更是心灵的修行。
每当书写“春有百花秋有月”的禅诗,内心总会归于澄澈。研墨时轻烟袅袅,仿佛将尘世喧嚣一并绞入墨锭;笔尖触纸的刹那,“春”字舒展如抽芽新枝,“雪”字沉静若覆山寒霭,每个字都是心境的外化。写到“若无闲事挂心头”时,手腕不自觉地放缓,呼吸也与笔画的节奏相融,待最后一笔收锋,恍然惊觉时光已悄然凝滞。
带着这份对书法的热爱,我走进了公益的天地。第一次在社区养老院挥毫写下“厚德载物”,李爷爷指着字迹泛起泪光:“我年轻时在学堂里,先生就是这样教我们写毛笔字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书法公益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唤醒记忆、连接情感的桥梁。在留守儿童书法课堂上,九岁的小萱握着我的手,把“月”字写成弯弯的形状:“老师,这个字好像能照亮我回家的路。”孩子们眼中的光芒,让我深知书法不仅是线条的艺术,更是承载希望的载体。
还有一次组织“书法疗愈”活动,一位因工作压力抑郁的年轻人在书写“宁静致远”时,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他说:“很久没有这样忘记时间,只专注于当下。”这让我意识到,书法公益是用文化的力量搭建心灵的避风港。当在街头义写春联时,与陌生人寒风中的相视一笑;在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孩子用手语比划出“喜欢”的模样……这些瞬间都让我明白,书法公益的真谛,在于放下“施与受”的分别心,在分享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收获灵魂的共振。
如今,案头的素绢依旧,兴之所至便抄录禅语。有人问我为何不办展、不参赛,我只是微笑。篆书早已融入骨血,成为观照内心的明镜。就像禅诗中所写,当抛却功利的杂念,每一次提笔都是与天地精神往来,每一幅作品都是赠予世界的善意。在横竖转折的方寸之间,我找到了比虚名浮利更珍贵的东西——那份纯粹的热爱,以及用笔墨温暖他人的初心。
孙成贵艺术简介
孙成贵,1960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毕业于黑龙江省委党校,资深文化学者、书法家。历任乡经管站长、财政所长、政府副乡长等职,2017年以副处级公务员身份退休后,专注于书法艺术创作与文化公益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院长、松滨书画苑院长,兼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三十余项社会职务,受聘为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国礼艺术家,获颁国家一级书法师资质。
【艺术道路与风格】
孙成贵幼承家学,数十年笔耕不辍,宗法二王、取法晋唐,兼融碑帖之长,形成俊朗舒美、遒劲雄浑的艺术风格。其书作线条凝练如金铁,结体开合有度,既具传统法度之严谨,又含时代审美之韵致。代表作《孙氏家训》、《哈尔滨冰雪赋》等小篆长卷作品,以碑意入篆,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评其艺术:"归宗古典而不泥古,修境为上以达心源,笔墨之间见家国情怀。"
【艺术成就与荣誉】
作品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奖: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全国书法展并被深圳东方美术馆收藏;获第三届"墨泽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特别金奖、第五届"国粹传承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一等奖等三十余项殊荣。2021年膺"致敬新时代·大国巨匠"称号,2024年荣膺"华夏兰亭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入展东北三省一区老年书画联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百米长卷等重要展览,出版《盛世中华复兴有您》珍藏邮折,《荣耀中国》珍藏邮册,《文脉传承盛世典藏》主题邮币卡。制作《国韵传承. 玉瓷同行》
传承经典铸就辉煌瓷器工艺品、《景瓷天下.传承国粹》丹青呈雅韵 国酒留異香景德镇酒瓷器。
【社会担当与公益实践】
作为文化志愿者,孙成贵发起"爱心书画进校园"公益项目,受聘为哈尔滨市119中学荣誉书画教师,带领艺术家团队走进校园传授书画技艺,累计培养青少年学员千余人。兼任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黑龙江省助老志愿者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助老志愿者协会会员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五十余场,作品《悬壶济世》捐赠医疗机构,《大美龙江》系列助力乡村文旅发展。因公益贡献突出,获"时代楷模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学术影响与传承】
深耕书法教育与理论研究,精心专研小篆书法,融入数十年创作心得,深受业界推崇。近年致力于地域文化挖掘,创作《哈尔滨赋》《双城四野纪念馆赋》《双城堡赋》等系列书法长卷,以艺术形式记录城市文脉,被纳入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艺术理念】
"书以载道,艺以弘德。"孙成贵始终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社会文化建设,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探索书法艺术的当代价值。其作品多次刊载于《中国老年报》等专业媒体,被美国、韩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收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