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向朝国,男,生于1938年。中共党员,函授大专文化。曾任涪陵区增福镇小学校长,中学副校长兼全镇学校工会主席。教育教学工作中曾多次荣获奖状。系中华、重庆、涪陵等诗词学会会员。曾任嘉陵诗词副会长兼编辑,涪陵诗词副会长兼主编。其作品散见于部分报刊及网络平台。曾获重庆新体诗歌贡献奖章。一篇《石沱镇赋》获征文优秀奖。也曾获涪陵区离退休教师书法赛三等奖,象棋赛三等奖。现系增福中学退休教师,因年高,精力减退,懒于参加各种活动了。
大暑浅吟(通韵)
文/向朝国
似箭光阴大暑回,高温骤雨炮鸣雷。
青苗渡夏疯狂长,腐草生螢漫溢飞。
绿豆汤鲜防溽燥,西瓜瓤润送凉绥。
错开直晒清晨作,避曝迎阴锄舞挥。
网络点评
《大暑浅吟》赏析:自然意象与农耕智慧的诗意交响
这首《大暑浅吟》以通韵为骨,将大暑节气的自然特征与农耕智慧熔铸一体,在传统节气诗的框架中融入生活化的表达,展现出独特的审美张力。
一、自然意象的立体化呈现
诗开篇“似箭光阴大暑回,高温骤雨炮鸣雷”以时空并置的手法,将大暑的酷热与骤雨的急促并置,形成“火”与“水”的意象对冲。这种矛盾的张力,恰如杜甫《苦热》中“雷声忽送千峰雨”的意境,却更显直白。颔联“青苗渡夏疯狂长,腐草生螢漫溢飞”化用《礼记·月令》“腐草为萤”的典故,将农作物的生机与萤火虫的微光并置,形成“大”与“小”的视觉对比,暗合徐夤《萤》诗“流光堪在珠玑列”的晶莹意象,却更添动态感。
二、农耕智慧的诗意转化
颈联“绿豆汤鲜防溽燥,西瓜瓤润送凉绥”将饮食养生转化为诗行,其手法类似曾几《大暑》“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的闲适场景,却更注重实用性。尾联“错开直晒清晨作,避曝迎阴锄舞挥”则将农事劳作升华为诗意,其“避曝迎阴”的劳作智慧,与柳宗元《夏昼偶作》“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的静谧意境形成时空呼应,却更显劳动的动态美。
三、诗律与表达的平衡探索
全诗以通韵贯穿,偶有平仄的灵活处理,如“炮鸣雷”三字连仄,虽略显生硬,却强化了雷声的急促感。这种对传统格律的突破,与现代诗对自由表达的追求形成暗合,如兰小兰《大暑》中“溺水的莲”的象征手法,虽形式不同,却皆在探索节气诗的当代性。
四、文化意象的深层对话
诗中“腐草生螢”的典故运用,与尹志平《西江月》“一川禾黍正苍苍”的丰收意象形成对话,前者侧重自然循环,后者侧重农事成果。而“避曝迎阴”的劳作哲学,则与白居易《苦热》“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的闲适追求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出大暑节气中“苦”与“乐”的辩证图景。
结语:节气诗的当代性重构
这首《大暑浅吟》以传统节气为经,以生活智慧为纬,在自然意象与农耕劳作的交织中,完成了一次对节气诗的当代性重构。其虽未刻意追求格律的严整,却以鲜活的意象与实用的智慧,为节气诗注入新的生命力,恰如陆游《发夷陵》中“山平水远”的豁达,在时空流转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诗意凝视。
白鹤梁文学
编审/曾小蓉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