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满人间烟火,热爱美好生活
——读汪曾祺散文集《漫煮生活》
作者/葛国顺
乡贤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沈从文的入室弟子。
《慢煮生活》是汪曾祺的散文集。每次阅读,总是爱不择手,感到那么清新,受益匪浅。书中涵盖花鸟虫鱼、乡土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等内容,也写回忆中的美食,然而,让人读了感到草木有情,美食有味,落笔故人,品味人间。他用朴素简单的笔触,以自己的经历和视角向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散发浓浓烟火气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他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他以细腻笔触写日常琐事、自然景物与传统美食,从中发现美好与诗意,坦然面对生活苦难,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享受其中乐趣。
充满人间烟火。汪曾祺的文字朴素而温暖,充满了对生活的感受力。在《葡萄月令》中,人们为种好葡萄而忙忙碌碌喷洒波尔多液吧;是《夏天》中,泡在井水里冰冰凉的西瓜和栀子花香吧;亦或是《切脍》中那薄如纸的鱼肉……北京的咸鸭蛋就不如高邮的好,高邮咸蛋只要敲破空头,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就冒红油,蛋黄是通红的,小时候的记忆至今仍忘不了。云南的干巴菌中吃不中看,要"收拾干净了,撕成蟹腿状的小片,加青辣椒同炒"……他那充满烟火气的文字,是对生活的表白。
他在描述做饭时写道:“我炒菜喜欢放葱,一是增香,二是为了好看。菜上桌后,那绿绿的葱花,像是给菜盖上了一顶小帽子。”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情趣。他在描述喝茶时写道:“茶,喝掉了三分之二,剩下少许在杯底。这个时候,香气全出来了,满室都是草木的清香。”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宁静。
他说:“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要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态度。他的文章里总是提到各种菜色,让人垂涎欲滴。他的文字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那种慢、精细的生活态度真是让人羡慕。
汪曾祺还说过:“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这种宽容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他还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句话真是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热爱美好生活。 汪曾祺还说过:“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这种宽容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他还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这句话真是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他在描述花朵时写道:“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和安宁。
他在描述夜晚的宁静时写道:“夜晚的宁静,像是一首古老的诗篇。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静静地照耀。”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感恩和珍惜。
汪曾祺在《慢煮生活》说:“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汪曾祺真是个有趣的人。每次写完文章,他都会夸自己一句:“你小子真有两下子。”
始终虚怀若谷。汪曾祺的一生过得并不那么轻松服舒,然而,他有一个好的心态。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他对汪曾祺将对花鸟虫鱼、一草一木的怜爱,都融入他的作品中。我特别喜欢的是他在作品中体现的一种不畏困难疼痛、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那是遭受过身体上的病痛后,照样活得简单纯粹,热爱生活的潇洒。他的作品没有任何多余的字词,也没有华丽的辞藻点缀,行文处处透露着朴实与自然,诉诸直觉,忠于生活。将自己的情感与万物融合,真真做到了万物有情。他说:"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他说:"世界先爱了我,我便不能不爱她。"作者在创作时,在叙述语言上要尽量冷静,不要带很多感情色彩,尽量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作者完全无动于衷。越是好像无动于衷,才能使读者感觉出作家其实是有很深的感触的。" 人生苦短,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极喜欢他那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就是这个散淡开朗的老头儿,不仅写出一部部抚慰人心的著作,还将黯淡的日子过得惬意快活。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当今,我们应像汪老一样,“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若可偷得浮生半日闲,捧一晚人间烟火 ,赏一回日出日落,倒也不枉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