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界山探泉记:一汪活水润太行
文/冯爱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位于信都区仙界山虽不甚高峻,却因老子修道成仙之传说而声名远播,更因八路军枪械厂遗迹而平添几分红色底蕴。
太行深处的仙界山,以“近在咫尺的仙境”勾连着我的脚步。自2015年初识,十年间它如老友般静静矗立,而2025年的这个盛夏,我竟在一月之内三赴其约——不为寻仙问道,不为追忆红色烽烟,只为探寻那滋养邢台百泉的生命之源,那藏在冀晋交界群峰间的仙界山泉。
是日清晨六点,六三年生的老道旮旯原支部书记甄自平自告奋勇为向导。老人面色黝黑,皱纹里夹着山风刻下的痕迹,手指粗粝如老树皮,杂乱无章的花白头发,但目光总是透着坚毅。
据景区负责人告诉我们,甄书记对每一道山梁、每一寸草木都了如指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熟稔于心,如数家珍。仙界山的泉清澈甘冽,日夜不息,汩汩流淌。仙界山的飞瀑或飞流直下,或跌宕起伏,或轻柔舒缓,或如练如帘。仙界山每条泉,每条瀑都藏在他的脑子里。
知道我们想去探寻仙界山山泉源头。"泉水源头在冀晋交界处,路不好走哩。"他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倔强的黄牙。“泉眼藏在山顶犄角,没路,得钻。”朴实的话简单直白。
我们一行八人,坐着景区观光车在崎岖山路,在密林中,在画廊中穿梭,远处的上山壁立万仞,气势磅礴。近处漫山遍野的各种树木郁郁葱葱。我们的车犹如一只小船颠簸在绿色的海洋。
初时山路尚算平缓,不多时,便见一道飞瀑自崖壁倾泻而下,如玉带悬空,飞珠溅玉,水雾扑面,带来丝丝沁凉。众人欢呼,纷纷驻足拍照。
沿路看过飞瀑,前路愈发渐险。观光车不能往前方走了。我们只能步行。先是石阶蜿蜒,高低错落,需得小心落脚;继而巨石挡道,需手脚并用攀爬而过。山石湿滑,青苔暗生,稍有不慎便会踉跄。有同伴打趣道:"这哪是寻泉,分明是修仙渡劫!"引得众人哄笑,疲惫也随笑声消散几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刻方知苏轼笔下的山景不仅是诗意,更是攀登者的真实境遇。低头时只见眼前的荆棘与乱石,抬头时才惊觉群山已在身后层层铺展。
我们最终到了石崖旮旯。悬崖侧畔,一脉清泉自石窦喷涌而出,遇断崖则飞泻直下,如玉龙脱羁,坠入深潭时溅起千斛珠玑。阳光穿过水雾,幻出七彩虹霓。泉边岩缝生着几株野兰,幽香混着水汽沁入肺腑。
从石崖旮旯山脚下爬上山需从悬崖峭壁走几百米的悬崖栈道。铁制台阶窄仅容足,一侧贴壁,一侧临渊,山风呼啸,吹得人心惊胆战。我们紧抓铁栏杆,缓步前行,偶尔低头,只见深谷幽邃,云雾缭绕,恍若置身仙境。
我们攀爬在石崖栈道,心在跳腿在抖,最终经过十几分钟的惊心动魄的天梯行走,我们到了皂木桶山谷,沿着山路又走了十几分钟,穿过仙女湖,终于到了目的地山脚下——北石锅套。
“同志们,加把油!”他话音未落,我们已踏入密不透风的林莽。荆棘如铁爪般勾住裤脚,藤蔓像顽皮的孩童扯着衣袖,脚下是松动的碎石与腐叶,每一步都似踩在不确定的云朵上。数次脚下打滑时,是老支书伸来的大手稳稳托住;被灌丛拦住去路时,他用手折断树枝,劈开一条缝隙,汗珠顺着他花白的鬓角滚落,砸在蒸腾着热气的泥土里,瞬间洇成一小片深色。
刚开始犹有樵径可循,继而藤蔓纠缠,荆棘丛生。山石嶙峋处,需手足并用;灌木密匝时,得侧身挤过。野枣树枝丫横斜,冷不防勾住衣襟;山荆条韧性十足,抽在腿上便是一道红痕。偶有散落飞石砸在肩上生疼。甄书记却如履平地,不时回头拽我们一把。他的布鞋底已磨得发亮,踩在青苔上竟不打滑,想是与这山相处日久,连脚底都生了根。
攀援愈艰,有时需拽着老藤借力,藤上细刺扎进掌心,血珠混着汗水晶莹。
人迹罕至人却至,鸟不拉屎燕齐鸣。经过半小时的跋涉,终抵晋冀山巅交界处河北信都山崖—北石锅套。
蓝天如洗,山燕剪影掠过苍穹。
甄书记拨开最后一道葛藤——蓦地豁然开朗:冀晋交界的山脚下垭口处,一汪清泉正从岩缝中汩汩涌出!晶莹剔透,如琼浆玉液。众人欢呼雀跃,有人掬水畅饮,甘冽清甜;有人伸手探泉,冰凉透骨。
那水极清,清得能看见水底滚动的卵石与摇曳的水草;那水极凉,未近其身已觉丝丝凉意漫过衣襟那水又像一群欢快的银鱼,争先恐后地从石缝跃出,汇成小溪向着山下奔涌。阳光穿过枝叶洒在水面,碎成点点金斑,与远处山燕齐飞的剪影相映成趣,恍惚间竟分不清是山在动,还是水在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我脱口吟出。其他几位接得自然:"为有源头活水来么!"老书记俯身捧饮,水从指缝漏下,银链似的。耳畔忽然飘来若有若无的水声,如琴弦轻拨,似玉佩相击。
还有的泉水从高处裂缝中喷涌而出,飞泉生风,挟来丝丝凉意。站在低处,衣衫瞬间沾满水雾,烈日炙烤的燥热荡然无存。这清凉不似空调人造的冷气,而是带着松针的涩、岩石的腥、苔藓的鲜,直往毛孔里钻。忽然悟得柳宗元"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之妙,原来自然之净,不仅能洗尘嚣,亦可澄心性。
甄书记蹲在泉边,指着水流笑道:"这水从地底涌出,千年不绝,再旱的年头也不曾干涸。"我们围坐泉旁,听水声淙淙,看山燕盘旋,感受山风裹挟水雾的清凉,疲惫一扫而空。
这一路,我们插科打诨,互相搀扶,时而惊呼路险,时而笑谈传说。有人模仿老子骑牛出关的模样,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有人假装八路军战士,高喊"为了革命,冲啊!",更添几分豪情。
此时此刻,那些荆棘丛生的艰辛、无路可走的迷茫,都成了遇见清泉时的铺垫。就像这泉水,若不是穿越岩层的禁锢、冲破草木的阻拦,怎会有“飞瀑如带”的灵动?若不是历经千回百转的汇聚,怎会有邢台这座古城百泉涌动的盛景?
仙界山的泉,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坚韧的象征。它让邢台的山水有了魂,让太行的风骨添了韵,更让每一个探寻者明白:最美的风景,总在不懈的坚持里。
我们知道,这汪藏在冀晋之巅的活水,不仅是邢台百泉的一个源头,更成了我心中的一道光——它让每一次疲惫的跋涉都有了意义,让每一份执着的探寻都有了回响。仙界山这股奔涌千年的活水,用清凉与生机,为美丽邢台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作者简介】冯爱平,男,信都区作协理事,喜欢散文创作。曾有多篇散文发表于当地纸媒和公众号!愿吾手写吾心,记录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