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节气(二十四章)》
刘海宾/福建
1. 立春·咬春
冻土初裂,东风试刃,
咬一口萝卜,嚼碎残冬。
老农翻开黄历,
在田埂上写下:今日宜播种。
2. 雨水·听檐
瓦当滴水,一声,两声,
像谁在拨弄古筝。
祖母收起晒干的腊味,
说:再等一场雨,就能插秧了。
3. 惊蛰·雷醒
天空忽然咳嗽,
地底的虫豸翻了个身。
孩子捂住耳朵,
却听见泥土下,万物在敲门。
4. 春分·等燕
柳枝平分了日光,
旧年的巢还空着。
母亲说:“燕子认得路”
我望着天空,等一道黑色的闪电。
5. 清明·杏花雨
纸灰低飞,沾湿了鞋,
杏花落进酒里。
祖父的坟前,
新草比去年又高了一寸。
6. 谷雨·采茶谣
山雾未散,指尖已湿,
一芽一叶,跌入竹篓。
炒青的灶火映红阿妹的脸,
她说:今年的茶,不苦。
7. 立夏·秤人
竹椅吱呀,秤砣滑动,
孩童嬉笑着爬上木杆。
阿婆念叨:立夏称一称,
不怕暑气蒸。
8. 小满·灌浆
麦穗低头,灌满月光,
田垄上走过夜巡的人。
他弯腰捏一粒青籽,
笑了:再晒几天太阳。
9. 芒种·抢水
水车吱扭,龙骨翻腾,
赤脚的汉子踩碎云影。
秧苗急着下田,
连布谷鸟也喊哑了喉咙。
10. 夏至·日影
正午的树荫缩成一点,
狗吐着舌头,蝉鸣刺耳。
阿公摇扇说:今日最长,
明天开始,夜就要偷时间了。
11. 小暑·晒伏
箱笼大开,霉味逃散,
绸缎、棉被铺满晒场。
母亲拍打旧袄,
惊起一片金色的灰尘。
12. 大暑·煮夜
萤火提灯,蛙声沸腾,
井水镇着的瓜裂开红瓤。
竹床搬上屋顶,
我们躺着,数流星坠入银河。
13. 立秋·啃秋
西瓜对半劈开,
红瓤黑籽,凉意溅上嘴角。
父亲说:啃秋,就是咬住夏天的尾巴,不让它溜走。
14. 处暑·放河灯
纸船载着烛火,摇摇晃晃,
顺流漂向远处。
祖母合掌低语:暑气散了,该收稻了。
15. 白露·收棉
晨起垄上走,鞋尖沾湿,
棉桃“噗”地裂开,吐出云朵。
母亲弯腰,竹篓越来越重,
像背着一筐柔软的月光。
16. 秋分·祭月
桂花糕、石榴、圆月饼,
供桌摆在庭院中央。
孩子偷瞄月亮,
想知道嫦娥是否也分到一半。
17. 寒露·酿菊
新采的黄菊,拌进糯米,
封坛时,秋风偷尝了一口。
爷爷说:等第一场雪落下,
就能喝到太阳的味道。
18. 霜降·柿红
枝头悬满小灯笼,
鸟雀啄破薄霜,偷吃甜软。
阿婆踮脚摘下一篮,
霜打的柿子,最暖喉咙。
19. 立冬·补冬
当归、枸杞、老姜片,
砂锅里炖着整只乌鸡。
蒸汽模糊了窗玻璃,
父亲在碗底藏了一颗红枣。
20. 小雪·腌菜
雪粒簌簌,敲打陶缸,
萝卜、芥菜层层码盐。
母亲的手被冰水冻红,
却笑着说:酸香要等春天来开坛。
21. 大雪·望年
雪被覆盖麦苗,
火塘边,算盘拨响收成。
祖父在黄历上画圈:
再数九日,阳气就该醒了。
22. 冬至·数九
毛笔蘸墨,描红梅一枝,
每日添一瓣,等春归来。
孩子数到“三九”,
发现窗上的冰花悄悄化了。
23. 小寒·试灯
新糊的纱灯点上蜡烛,
照见檐下冰锥如剑。
阿妹捂着手呵气:
亮一点,年兽就不敢来。
24. 大寒·扫尘
掸子扫过房梁,陈灰飞扬,
旧联撕下,新桃已研墨待写。
全家忙碌如蚁,
而春风,正蹲在门外偷看。
终章·轮回
二十四道刻度,
量尽寒暑,却量不尽
母亲白发里藏着的牵挂,
和父亲烟锅里明灭的星火。
【创意说明】此组诗以节气为序,每首独立成章,融合物候、农事、民俗与个人记忆,语言凝练而具象,力求在短小篇幅中呈现节气的精神内核。以细微生活场景切入,融入民俗智慧与亲情温度。语言保持凝练,每首末句常含“点睛”之笔,使节气从自然现象升华为情感载体。
【作者简介】刘敖宁(笔名:刘海宾,网名:神州歌,神舟歌),公务员退休。曾任连江二中一级教师,历任监察局副局长,县长助理,科协主席。宁德师范学院(知名校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入典者;中国原创音乐基地音乐人;腾讯音乐人;福州市音协会员;连江县音协名誉顾问。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福州市人大代表;第十一届福州市政协常委;农工党第十一届福州市委会副主委。刘敖宁艺术风采于2012年4月接受福州电视台《城事能见度》栏目专访并播出。近年来在应征参赛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征集活动中荣获500余项不同等级奖。
